|
曾经轰动一时的“沃尔玛欠租过亿” 事件,日前有了新进展:房东大连万国购物广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连万国”)的执行申请“被撤销”。此前,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曾强制执行,要求大连沃尔玛向大连万国偿还租金。
双方的新一轮对决将继续上演。8月21日,大连万国向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出“笔迹鉴定催促函”,再次要求对一份疑似“造假”的撤诉笔录进行司法鉴定。这一司法鉴定请求,将有可能把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也一并推上被告席。
据了解,从2005年第一份仲裁裁决书至今,沃尔玛在大连的租赁官司已先后判决了3次,都是大连万国胜诉。然而,双方各有说辞。大连万国声称,沃尔玛于2002年租用商场却一直未支付租金;而沃尔玛方面则声称,大连万国工期延误,交接不合法、房屋证照不齐、未完成工程。
这桩事件其实凸显的是:作为购物中心或城市综合体主力店运营者的零售商,与房东即购物中心的拥有者地产开发商之间的微妙关系:在今天,租金日益成为零售商“不能承受之重”时,地产开发商也不愿为零售商作嫁衣裳了。
博弈不止
近年来进入市场的很多商业地产开发商,资金不足,经验不足,却贸然进入市场,给日后埋下了不少风险。
大连沃尔玛和大连万国的合作模式,在目前市场上十分普遍。据了解,1999年,大连万国与大连沃尔玛签订协议:按照沃尔玛提出的要求,大连万国出钱出地,在大连市甘井子区为其专门建设山姆会员店。按照双方合同约定:以2002年6月11日为限交接,大连沃尔玛作为承租方租用该商场经营,租金每年1000余万元,租期15年。
“会员店相当于定制产品,跟一般超市的要求不一样,仓库和卖场是合一的。当这种不同与一般超市要求的物业建成后,如果沃尔玛不满意,大连万国想改造物业的难度是很大的,因此也很难转出去。”中国商业地产联盟秘书长王永平告诉《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记者。
实际上,开发商延期交付,甚至由租赁方垫付工程款、装修款的情况并不少见。王永平认为, “近年来进入市场的很多商业地产开发商,资金不足,经验不足,却贸然进入市场,给日后埋下了不少风险。相比来说,那些经验丰富的企业如万达、中粮等,即使与零售商合作了很多项目,也不易出现类似纠纷。这其中除了经验和资金实力外,其中也不乏一些玄机。比如当一家开发商在多地都有项目时,零售商顾忌到以后的合作,也不会提出霸王条款。”
租金高涨
中国的商业地产开发商多半是从住宅市场转型过来的,他们的心态是挣快钱。比起售卖物业,租赁物业的回款速度还是要慢多了。
零售商和品牌商们原本并不丰厚的利润,正在被不断上涨的租金所吞噬。
日前,俏江南集团董事长张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房租压力极大,房租已经占了俏江南营业收入的20%,在某些店铺,租金甚至能达到营收的40%~50%。
苏宁电器(002024,股吧)年报显示,2006年到2011年,苏宁电器的扩张多在租金基数较低的三四线城市。然而,其年租赁费用却从9.5亿元增加到36.2亿元,增幅高于其营业收入的同期增幅。截至2011年末,苏宁电器自持的连锁店的比例仅为2%,苏宁计划在2020年将自建店比例提升到10%~15%。
“零售商的租赁合同一般是10年~15年。15年前,房地产行业没有现在这么火爆,所以那时的合同中规定租金上涨幅度还是比较均衡的,但是随着近些年地价呈几何幅度上涨,零售商已经不堪重负了。”王永平认为,中国租金的整体水平跟国外同类城市相比仍然偏低,因此中国商业地产商的租金回报不及海外同类企业,而中国的商业地产开发商多半是从住宅市场转型过来的,他们的心态是挣快钱。比起售卖物业,租赁物业的回款速度还是要慢多了。
“近些年,进入商业地产的企业和游资也越来越多,从而将地价推到惊人的水平。”万达集团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在一线城市的良好地段,楼面地价达到2万元/平方米已不是新鲜事,加上建设、装修等成本,地价会达到3万元/平方米,完工后,租金成本必然达到20元/米/天左右。“但是,从全国的基本面来讲,目前的供给量又太大,综合体和购物中心早已过剩。为了把商铺、公寓卖出去,开发商宁可赔钱,也希望能招来一个知名零售商,以增加项目人气。”
“零售商的业绩,说明了中国实体经济的情况。房地产作为虚拟经济,如果不能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必将成为障碍。”在王永平看来,零售业大规模快速扩张的时期已经过去,目前正进入运营精细化的阶段。
主力店褪色
如今,开发商已能够根据购物中心的不同定位,来确定对主力店的不同依赖程度。
“主力店确实不再像中国商业地产起步时那样强势了。”阳光新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李睿告诉记者。
中国上一波商业地产热潮出现在2005年前后,彼时的地产开发商认为,只要能和著名超市、百货公司合作,就是成功。很明显,彼时的零售商在合作中处于强势地位。然而,在购物中心开业数年之后,开发商却发现:主力店并不像当初认为的那样能带来“金猪”。
“首先,开发商给了主力店很长的租期,当时一般签的都是15年左右,还有很好的续租条件,而开发商十几年以后的盈利,有可能已经被主力店的霸王条款透支了;其次,整个购物中心的出入口,可能直接连着主力店的进出口,这就意味着,主力店很难给购物中心的其他店铺带来客流和价值提升。而且,2005年的合同,对于主力店外租区的限制也很少,主力店的外租区店铺多半是中档服饰和餐饮,因此还可能和购物中心的其他店铺产生竞争。”李睿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主力店已开始褪色。
“对于位置不佳的商业项目,主力店是其核心概念,没有知名主力店,商业项目就难以稳定。但在经过城市发展,项目自身运营得力之后,开发商就开始想削减主力店的面积,减少对主力店的依赖,并引进更多的次主力店。比如北京朝阳北路的大悦城,最初引进了永旺百货和超市,但后来还是砍掉了一大部分面积。”王永平指出,所谓次主力店,就是如Zara、H&M、优衣库等知名品牌店铺,其人气日益高涨。比起主力店来,次主力店面积小,租期短,其搬迁的影响也远远小于主力店。
“如今,开发商已能够根据购物中心的不同定位,来确定对主力店的不同依赖程度。比如,位于城市中心的购物中心,像西单大悦城,就不用主力店,超市也不用做太大,而是选用更多次主力店组合。但对于区域型、社区型的购物中心,则还是需要主力店的。”上述万达集团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在城市中心地段的位置,对主力店的需求会弱化很多。
事实上,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中国的百货企业正在思考转型之路。王永平认为,长期以来,很多老的百货公司的流动资金实力不强,没有能力去采购商品。他们做惯了二房东,从开发商那里租下场地、再向品牌商转租,卖货品的营业员都是品牌商的人。如果不及时改变思路,等商业地产开发商的运营团队进一步成熟之后,零售商就可能面临着被淘汰的可能。比如,万达商业就有了自己的万千百货。
http://news.hexun.com/2012-08-31/145366078.html
是不是中国经济怎么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