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29|回复: 0

[【社会视角】] 评论员观察:面对质疑,更需提升“回应能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30 16: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哲学始于怀疑,终于信仰。”英国思想家培根这句名言,在今天可能会有另一种诠释。

周克华到底死了没?“艳照门”主角有谁?“院长奸淫门”是真是假?……近来的各种爆料与猜疑,不仅让当事者处境困难,也再次验证了那个判断:在话语日益开放的情势下,可能遭遇更多的质疑和怀疑。

始于怀疑,终于怀疑,在许多人看来,这已经成为许多公共事件的“无言结局”;做好事和做坏事一样会受批评,说真话和说假话一样会被质疑,对有关部门而言,这似乎是不得不面对的“信任困境”。

如果说,过去的怀疑,还有事实佐证、常理推断;那么今天,我们必须面对一个新难题:爆料可能是笼统的、质疑也许是荒唐的、批评没准是无厘头的……此时,对这种“不加分析”的怀疑,是否要“不加分析”地回应?又该通过何种回应澄清事实、建立公信?

“聋子听哑巴说瞎子看到鬼了”。有人抱怨,倘若对类似爆料都要辩白,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岂不是累死了?还干不干正事儿了?有人说,有些爆料者就是吐唾沫,故意恶心你一下,搭理岂不是中了圈套?还有人相信“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与其自降身段,不如让事实自己去说话。

类似“不屑”逻辑,对个人或许成立,但换做公共部门,恐怕未必。任何爆料或传言,哪怕再鸡毛蒜皮、家长里短,或者“荒诞不经”,一旦被媒体聚焦、公众关注,有关部门就有了回应义务。否则,谎言千遍成真理,坐等传言自我净化、质疑自然消解,传言就会发展甚至以假乱真,最终导致社会的恐慌、对立和不信任。不仅如此,有关部门的“不屑”,还会引来更多更为复杂的解读。

在这个意义上,或许今天的许多怀疑“不需要答案”,但有关部门必须给出答案,并以此争取公众、赢得认同、捍卫形象。这是义务,更是责任。

当然,所有的回应可能都面临着两难困境:快了,因为事实掌握不全,容易出错;慢了,又会被认为态度有问题。其实,这样的问题并非无解。一诚胜百巧,无术胜有术。比如,是用态度代替事实,还是让事实先于态度?是拍胸脯保证,还是用真相说话?是“预设结果”的自我调查,还是请中立方独立调查?面对“习惯性质疑”,是否一定要“条件反射式否认”?独自掌握真相时,是否只会“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毫无条件的信任。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许多东西都是“捆绑销售”的。一个人往往要为自己的“在先行为”买单,甚至有时候还要承担“连带责任”。一个单位或者地方,同样如此。公众的“有色眼镜”,经常由此及彼、由点到面;而公共部门的形象,也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把对各种公平和不公平怀疑的回应,当作重建信任的一环,并以此积累信任、打造诚信社会。

“这是个人迈出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日前,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去世。这位人类探月第一人,尽管说出了让世人铭记的名言,却终其一生面临着对登月真实性的各种质疑。如今,面对“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的怀疑者,每个治理者在回应时都应意识到,自己的一小步,都可能是维护诚信的一大步,看似缓慢,却责任重大、意义非凡。

当然,同样重要的是,任何法治和文明社会都不能容忍损毁社会秩序、损害他人合法利益的造谣和诬陷,违规的要严肃处理,违法的要绳之以法,以维护健康文明的舆论环境。这也是一种重要的回应能力。

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2/0830/c1003-18870189.html
推荐理由:公众的质疑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值得重视;知情权,民主的权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9 22:32 , Processed in 0.21830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