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51|回复: 0

[【其它】] 哲学合作社访谈系列之叶峰老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9 00: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答这里的一些问题似乎很难回避自己个人的哲学观点,所以我没有没回避,反而是借此解释个人的一些想法。因此这是一个很个人化的答卷。

1. 您是怎么开始研究哲学的?

我上大学时是学数学的,我是从对数学基础、数理逻辑等问题的兴趣开始对哲学产生兴趣。不过后来选择到哲学系,更大的原因是对人生哲学、宗教信仰等的兴趣,即由于精神苦闷,想寻找生存的意义和解脱生存烦恼的途径。此后一段时间曾经离开哲学去做电脑软件设计,有多个原因,但至少一个原因是,长期以来并没有在那些人生哲学理论和宗教信仰系统中找到什么生存意义和解脱生存烦恼的路径(那些人生哲学理论和宗教信仰系统似乎都是在骗人和自欺,分明在说一些明显的假话,只是遮遮掩掩、故弄玄虚、顾左右而言它,好让自己和别人信以为真,甚至当成很深奥的真理),而分析哲学又似乎不关心人生问题,而且与科学的各分支相比,分析哲学显得有点肤浅、无聊。后来又回到哲学,也有多个原因,但也至少有部分是因为意识到,现代分析哲学并非与人生问题无关,相反,其中的一些研究其实是真实地、不自欺地、“无遮蔽”地思考人生问题的基础和出发点,比如心灵哲学中关于物理主义的研究。这是因为,我自己究竟是什么?是一个生物-物理系统、一个自然事物,还是一个灵魂,还是所谓“意识之流”、“是者”?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会决定性地影响自己对生存价值、意义等其它问题的思考,也会实际地影响到自己的生存态度、应对生存烦恼的方式,自己的道德实践等等。这也是回到“认识你自己”这个古老的哲学箴言。

物理主义是一种直觉上比较极端的对“认识你自己”的回答,而同时又是与科学最契合的回答,所以有奇特的吸引力。我最近一直在考虑,诚诚实实地承认自己就是一个生物-物理系统,究竟对价值、意义、道德等问题意味着什么。这不再是一个与自己的生活无关的纯理论问题,而是可能实际地影响到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选择、感受。我也在读一些相关的东西,比如FlanaganThe Really Hard Problem,但觉得他们说得还不到位,而且似乎很少人关心这个问题。关心自然主义元伦理学的人当然很多,不过他们似乎回避与自己个人的生存态度相关联。我以为这是哲学中最重要的问题了,因为其它传统的形而上学、认识论、语言哲学、心灵哲学、元伦理学中的问题,也许最后都应该从哲学分离出来,成为物理学、逻辑学、语言学、认知科学等等学科的科学问题。

2. 哲学带给您的快乐和痛苦(如果有的话)分别是什么?您觉得从哲学研究中得到的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对我来说,研究哲学首先是要满足一些哲学上好奇心,比如,自己究竟是什么?是一个灵魂还是一个生物-物理系统?当然还有我自己专门研究的问题,即数学是关于一个柏拉图主义的抽象数学世界的真理吗?这也就是要解决一些困惑,其中有一些困惑是与自己的生存密切相关的。其次是要满足多方面的理论上的好奇心、求知欲。现在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太多,因此积累起来的专业文献太多,专业化程度太高,一个人要在一个很小的领域做出一点点贡献,都不得不尽其所有精力去熟悉一个其实是很窄的研究领域中的大量的文献,从而没有时间去满足多方面的理论好奇心。研究哲学可以使自己正当地对什么感兴趣就读点什么,而不必有不务正业的负罪感。

学习、研究哲学会带来一种特别的快乐,这主要发生在这样一种情形:关于某个哲学问题有许多不同的观点、论证,而自己长期以来觉得各方都有点道理但又都有不少问题,因此不知所从,长期被困扰、纠结,很“痛苦”;然后有一天,突然豁然开朗,一切变得清晰起来,也许是因为找到了某个基本点,或者某个分析思考问题的基本策略,使得自己觉得能够游刃有余地分析各种观点、论证,看清它们有道理的地方为什么有道理,有问题的地方为什么有问题;这带来很大的快乐。这与冥思苦想求解一道数学题最后突然灵机一动得到解答所产生的喜悦相似,但这往往需要经过更长时间的,甚至可能是许许多多年的努力,所以能带来更持久的喜悦,当然,也带来长期被困扰、纠结的痛苦。

要说收获,除了满足这些好奇心,得到这一点点快乐,也许就是在生存的苦闷中取得一点平衡。我有一次曾说,对解决生存烦恼来说,哲学是假药,人生哲学家(尼采、庄子等等)是卖假药的。不过假药也有一点点安慰剂的作用,药片本身是无效的,但努力吃药的行动消耗了精力,缓解了紧张。

3. 您最不满意哲学的是什么?

就目前的哲学研究来说,我个人最不满意的还是,很多哲学研究者不够重视科学知识,尤其是不能全面地、均衡地重视我们所有的,从物理学到进化论和认知科学的知识。很多遵循中国哲学传统、佛教哲学传统、欧陆哲学传统的哲学研究者,不能正视科学知识,甚至对科学过分无知。这种对科学的忽视甚至无知使得他们的很多论断显得很幼稚、无趣,就像有了现代物理学以后再去看古希腊物理学中的一些争论一样。即使在分析哲学内部,很多人也不能全面地、均衡地重视科学知识。尤其是很多人忽视现代认知科学关于我们自己如何获得感官和知觉印象、形成概念、思考、使用语言、行动等等的知识。五十年前我们对自己如何获得感官和知觉印象、形成概念、思考、使用语言、行动等等,还只能靠哲学上的内省、思辨来研究,但今天的情形已经很不一样了。认知、语言使用和行动的主体不再是一个不透明的黑匣子,一个神秘的“心灵”。我们已经可以开始以科学的方式去研究感觉、知觉、概念、思想、语言使用、行动等等,即我们可以提出关于大脑的认知结构的假说,然后在这些假说的基础上仔细分析感觉、知觉、概念、思想、语言使用、行动等过程,分析它们的构成成分,描述各成分的功能,它们的相互作用方式等等。这将比传统哲学中基于内省的思辨要更深入、细致、丰富得多,也更难、更有挑战性得多。这将使得我们有可能构造足够复杂、深入的,有足够实质性内容又足够精确的理论。与之相比,传统哲学中仅仅基于内省的理论就要显得简单肤浅、模糊、缺乏实质性内容了,显得幼稚了。即使你坚持对这些问题的研究除了认知科学之外还有一个独立的“哲学维度”,你也不得不承认认知科学提供的是硬证据、硬知识,是你的“哲学维度”要适应认知科学而不是相反。而且,随着认知科学的研究越来越细致、丰富,我很怀疑那个所谓“哲学维度”对我们的认知、语言使用、行动等等还能说出什么有意思的东西。我们将面临的是,对认知、语言使用和行动的传统哲学研究从哲学分离出来,这一波新的哲学科学化潮流。回过头去看,所谓“哲学的语言转向”其实是个逃避,是因为不知道如何分析思考心灵或认知主体的基本认知能力、构成成分等等而做逃兵,转向考察表面上更看得见摸得着的语言。但毕竟是一个心灵或主体在使用语言,将心灵或语言使用者当作一个不透明的黑匣子,不打开它,不假设它的结构、成分、各成分的基本功能等等,不可能对语言使用有真正彻底的解说。

4. 您最喜欢的分析哲学家有那几个(3个左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0-3 12:28 , Processed in 0.114321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