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54|回复: 0

[【社会视角】] 爱的能力,父母也要与时俱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31 12:5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南方周末评论员 陈斌

正是选大学、报志愿、定前途的时候,一篇北大应届硕士毕业生的校内帖,一石激起千层浪。

帖子说:本人今年毕业,找了份起薪八千多元/月的工作。本来对物质没有太多期望,但是我爸早就在亲戚面前夸下海口,大约是我每年赚百万毫无压力之类。知道我的offer状况之后,对我恶语相加,认为我给他丢了脸,打了好多电话骚扰,他还说北大的学生应该去当市长、省长……

帖子标题为:“你们的父母也这么想吗?”楼主大倒苦水,跟帖者也哗哗吐胆汁,一句“我老爸说北大毕业的应该进中央”足以把人雷得外焦里嫩。不过,帖子折射出的亲子代际矛盾是真实问题,不能等闲视之。

子女当然要理解,期望他们过上成功与体面的生活是天下父母心,期望上名校的他们能有与学历相匹配的财富与地位也是人之常情,至于期望他们光宗耀祖、显亲扬名,即使有虚荣心在作祟,也不算太离谱。

有人说,父母的错误在于不理解:上名校为求真知,不能为做大官、挣大钱。此说有点不食人间烟火的意思。好大学为什么不可以既出科学家,也出企业家与政治家?PayScale统计了1014所美国顶尖大学(Top College)校友2011-2012年的职业中期年薪中位数,垫底的Coker College只有4.48万美元,领跑的研究型大学翘楚普林斯顿高达13万美元,没听说过优秀学子因怕铜臭熏人而退避三舍的。

现代社会是商业社会,挣钱不丢人;为了挣更多的钱而接受更好的教育,同样不丢人。如果“好大学”毕业生的收入水平还不如“一般大学”的或未上过大学的,那就是所谓的“好大学”办得不行,不仅没有使学生增值,反而让学生贬值了,根本没有资格称为“好大学”,早该关张或被办得好的“一般大学”接收了。

其次,父母的问题也是明显的:对子女的干涉已超出正常建议和期望的范畴。父母可以言传身教,以期子女接纳自己的看法与价值观,但不能越界采用强迫的方式,也不能要求子女为自己的理想、虚荣心和人生目标而活。常言道:爱Ta,就尊重Ta,给Ta自由。

2008年,《南方周末》曾报道的一个近7000人参加的豆瓣小组“父母皆祸害”,反映了部分80后子女和50后父母的紧张关系,北大毕业生的热帖则反映了部分90后子女与自己60后父母之间的代际矛盾。这些代际矛盾,是有时代根源的。

想想50后、60后父母的生活是很悲摧的。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吃不饱,正要接受教育的时候碰上了“文革”与上山下乡,先天不良,后天失调。那个时代永久改变和塑造了他们。他们痛感自己是“错失的一代”,希望把失去的青春和理想从子女身上补回来。他们爱子女,有些是太爱了,以至于在表达上出了岔子。

他们与80后、90后子女的生活形成了鲜明对比。“我们”没有经历过物质匮乏,因此很难理解父母那种深入骨髓的节俭意识和不安全感。“我们”也没有经历高度政治化、人人求自保的生活,因此也很难理解父母那种过度的小心翼翼和不信任感。因为接受了更好的教育,当父母传授女人生孩子要坐月子、莫受风、莫洗澡的陋规时,“我们”可能会不屑一顾,因为早已知道产后卫生、产妇康复和锻炼最重要。

由此可知,50后、60后父母与80后、90后子女的代际冲突,在某种意义上是两个时代的冲突。这种冲突或许不可避免,但完全可以减轻烈度,只要父母和子女能相互理解多一点、自我反思多一点。例如,人子人女要说服父母放弃“错误的想法”,就要理解父母;要理解父母,就要理解父母所经历过的那个时代。有了切实理解,可能就会发现,父母的想法并非那么错误,或者,即使想法是错误,也情有可原。同样地,人父人母也要放下身段,抛弃高高在上的心态和虚妄的威严,学会反思,学会与子女平等对话,以理解和尊重来表达爱。

亲子关系是家庭关系的两个基本维度之一。父母与子女之间有爱,就有动机培育一种以爱、理解、反思和尊重为基础的亲子伦理。爱是一种能力,需要恰当的表达,如果一方表达的方式不当,那会给另一方造成巨大的伤害和痛苦。如何表达爱,如何避免和补救伤害,子女要学习,父母也要学习!

http://www.infzm.com/content/78704

爱子女是天性,如何爱是智慧。没有一定的爱的智慧,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8 10:30 , Processed in 0.12666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