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76|回复: 0

[【其它】] 【颠倒黄白】科学第一路漫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15 17: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 吴澧 最后更新:2012-05-25 08:11:32


美国百年前已是产值世界第一,科学第一却姗姗来迟

国内现在有股文化浮躁风。例如,某报主笔在微博说:“明天‘软实力’提出者、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来北大、人大讲学,据称在中国圈走十万美金以上;……中国学者到外国去讲是什么价?那么多年来,中国贸易是顺差,但知识始终是逆差。”有些同志似乎认为,经济上去了,文化就该自动接着上去;贸易是顺差,那么离开知识顺差之日,也该屈指可数。国人瞄准的目标是美国,不过,以美国的历史表现来看,经济和文化还真的不同步。

拙文《文化第一难矣哉》(见2012年5月10日《南方周末》自由谈),谈了美国文学相对于经济的滞后。美国文化,特别是雅文化,至今排不上世界第一。若干年前,当时的瑞典皇家学院秘书长霍拉斯·恩达尔,解释美国作家为什么近二十年未得诺贝尔文学奖时说:世界的文学中心仍然在欧洲,不在美国。他批评美国太闭塞,不与他国文学交流,这限制了美国作家。那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给了法语作家克莱齐奥。

有网友读了拙文后指出:“何止是文化第一难,其实美国在GDP成为世界第一之后很多年,诺奖成绩单一直远远落后于欧洲国家。直到二战时期大量欧洲科学家流亡到美国,美国才成了世界第一科学大国。”这建议非常好,本文就换个角度,从科学方面来谈谈文化滞后于经济的现象。

根据比较保守的推算,美国总产值在1890年升为世界第一(还有估计更早的)。诺贝尔奖在1901年首次颁发。在经济第一多年之后,美国的诺贝尔科学奖收获如何?

研究诺贝尔奖的专家、美国丹佛大学已故世教授伯顿·费尔德曼在2000年出版了一本书,《诺贝尔奖:关于天才、威望和争议的故事》(The Nobel Prize: The History of Genius, Controversy, and Prestige)。 他将科学奖的历史分作两段,从1901年到希特勒上台的1933年为第一段;之后为第二段。1933年之后,大批科学家逃离纳粹魔掌,来到美英等国,整个地改变了奖项的分布。

下面叙述,若非特别指出,皆限于第一阶段。在此阶段,当美国人基本靠自己时,他们得过几个科学奖?上世纪前半期的领军学科是物理,授奖最多,到1933年,共颁发了39个诺贝尔物理奖。其中有3位美国人,仅占8%。似乎成绩还不错,但试与欧洲列强比较一下。

费尔德曼书中列有比较表格。不过,欧洲人的国籍并不那么分明。与其他资料逐人核对之后,敝人的统计与该书有个别出入。按敝人的数字,法国同期有六人得奖,是美国的两倍;英国有八人,几乎是美国的三倍;德国有十一人,差不多是美国的四倍。就连小国荷兰都有四人。也就是说,在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四十年之后,他们拿到的物理奖还比不过荷兰。

上段比较中,居里夫人的得奖国籍,按惯例算作法国,而不是出生地波兰;爱因斯坦的得奖国籍,按惯例算作德国,而不是入过籍的瑞士。

得到化学奖和医学奖的美国人,数量更少。这一时期的三十个化学奖,只有两个给了美国人;德英法都比美国多。美国人拿得最少的是医学奖,三十四个里面只中了一个;还不如欧洲国家中相对落后的俄国(两个)。

虽然美国在二战前的诺贝尔科学奖数量远不如欧洲列强,但美国的经济力量还是起了作用。上世纪初,正是当代物理学两大支柱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诞生时期。美国人在理论上并没有多少贡献,三位物理奖获得者都是搞实验的。但搞实验要钱,要大量的钱。当欧洲都在扩军备战时,也只有美国拿得出来。

比如,在加利福尼亚的威尔逊峰,美国先后建造了六十英寸和一百英寸大型望远镜。这是当时全球最好的天文设备,埃德温·哈勃借此发现了红移现象——河外星系的光谱线向长波一端移动,且移动量与它们至地球的距离成正比。就这一发现对验证广义相对论的重要性而言,如果天文学成果归入物理,哈勃肯定要得诺贝尔奖,让美国人至少打平荷兰。无奈诺贝尔委员会要到哈勃去世后才同意如此考量。

另外,美国积极建造回旋加速器,对物理学后来的发展居功厥伟。

作为一个孤例,我们不能说美国的经验就是普遍规律。但美国的特例至少表明,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经济第一并不会自动带来科学上的国际声誉。毕竟,科学研究是一个长久的积累过程。促进这一过程,叫口号没用,拔苗助长式的奖励也没用。资金的大量投入,应该有用,但也不会立竿见影。

(作者为旅美学者)

http://www.infzm.com/content/76125

百年树人! 口号、拔苗助长式都没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7 12:34 , Processed in 0.23353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