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18|回复: 1

[【其它】] 中国的养老居所产业即将走向成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10 14:56: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养老居所产业即将走向成熟?

原文连接: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 ... &articleid=2610
推荐理由:中国社会正走向老龄化,养老制度是未来的严峻挑战。

    中国对用于照顾迅速增长的老年人口的服务和设施渐趋迫近的需求,似乎预示着理想的商机:需求显然超过了供给,所以,政府欢迎外国机构和私营企业在这一领域出手相助。政府现在的“五年计划”将养老问题当成了优先考虑的议题。但截止到目前,一个重要的缺失因素是,还没有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可供遵循。

  很多外国公司、养老居所经营者、房地产公司以及美国的大型基金管理公司都在紧锣密鼓地准备挺进中国这一市场,寄望于尽享这个国家不断增长的财富之利。然而,过去的经验表明,这条路并不平坦。截止到目前,中国还没有养老居所产业的可行模式。同时,这个国家也缺乏老年护理专业人士,其中包括专门从事老年病治疗的医生。此外,在家里照料老年亲属的强大传统也意味着,除了医院和慈善机构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的最基本照料之外,并没有多少可资借鉴的经验。

  设在西雅图的咨询顾问机构鲁比肯战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ubicon Strategy Group LLC.)的总经理本杰明•肖伯特(Benjamin A. Shobert)谈到,任何在中国启动养老服务业务的公司都是先驱者。“最大的障碍是,没有养老和养老居所产业的既有成功模式。这个问题虽然说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却是个大问题。”专门从事卫生保健和养老咨询业务的肖伯特谈到。缺乏成功的商业模式和商业战略,意味着公司无法确定作为投资者和管理者的中国政府会从中扮演什么角色,无法确定如何开展职业培训项目以及专注于老年护理和老年病治疗的教育项目,肖伯特谈到,他在“亚洲医疗保健”(Asian health care)开设了博客。“因为存在着三大未知数……所以,从短期来看,私人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感到安全的唯一模式就是非常、非常高端的模式,这种模式被称为‘五星级胜地’(five-star resort),中国非常富有的夫妇会将自己的父母和祖父母送到这些地方。”他谈到。“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个市场足够大吗?”他认为,能负担得起“五星级”护理服务的那些足够富有的家庭,可能会雇用私人帮忙,或考虑外国的设施。谁也不能保证他们会购买未经证实的当地服务。

面临的挑战
  中国老年人产品和服务整体市场的巨大潜力是毋庸置疑的。联合国预测,得益于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医疗保健条件,到2050年,中国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口,也就是4.38亿人,是60岁以上的群体。这一数字是目前1.78亿60岁以上人口的两倍。随着老年人与劳动年龄人口比例的增长,公共部门不太可能满足人们对养老居所的需求。截止到2010年年底,中国10.1万个提供公共养老设施只有350万张床位——只能为不到2%的老年人提供服务。“中国政府已认识到,照顾所有的老年人将困难重重,而且充满挑战。”设在西雅图的老年护理公司美林花园(Merrill Gardens)的董事长比尔•佩迪特(Bill Pettit)谈到,该公司正在准备在上海开设一家老年护理咨询顾问管理公司。

  因为不堪重负,所以,中国政府欢迎外国投资者和私人投资者为养老服务提供其他选择。上海协力律师事务所(Shanghai Co-Effort Law Firm)的律师迈克尔•瞿(音)(Michael Qu)预测,到2020年和2050年,中国的老年护理市场将从目前的约1万亿元,分别增长到1.8万亿元和7.6万亿元。“中国是个拥有巨大潜力的庞大老年护理市场。” 迈克尔•曲谈到,他在律师事务所专门从事老年护理和房地产业务,并发行“中国养老居所”(China Senior Care Housing)时事通讯。

试运行
  在大规模挺进中国这一市场之前,外国很多老年护理服务经营者和投资者都在静观设在西雅图的卡斯卡德医疗保健公司(Cascade Healthcare)——由伊迈瑞特斯公司(Emeritus Corp.)和设在西雅图的健康管理机构哥伦比亚太平洋顾问公司(Columbia Pacific Advisors)组建的合资企业——在中国首个设施的进展状况,该设施将在6月到8月试营业(此间将会接纳一些老年人),9月正式营业。

  此前开办一个独立生活设施的尝试以失败告终。1998年,美国老年公寓开发公司假日退休集团(Holiday Retirement Corp.)在上海郊区兴建了一个退休社区。因为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兴趣,该公司2006年终止了这个企业的运营,其后,该设施变成了经济型酒店。“我们大幅折扣卖掉了我们的权益,之后就回家了。我们的行动有点儿过早了。”《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援引假日退休集团前董事长丹•贝蒂(Dan Betty)的话报道称。

  贝蒂现已去伊迈瑞特斯公司就职,该公司是卡斯卡德医疗保健公司在上海组建的企业的合作伙伴。卡斯卡德医疗保健公司投资600万美元,正在翻修上海徐汇区的一幢五层饭店,这幢曾用于2010年世博会的建筑将用作老年生活辅助设施,公司希望将60个房间用于老年人的生活和康复。“我们将面对高端市场,每月收费1万元到1.5万元。” 卡斯卡德医疗保健公司的总经理塞丽娜•谢(音)(Serena Xie)谈到。

  天伦颐养院——上海一家老年护理咨询顾问管理公司——的创办人和总经理丹尼尔•利夫(Daniel Leaf)谈到,开发一个较小的项目能让卡斯卡德医疗保健公司根据市场的变化灵活调整其商业模式。“中国现在正在开发的项目有很多,每个项目都会从前一个项目学到经验。”利夫谈到。

  肖伯特同样认为,考虑到中国市场的很多未知因素,卡斯卡德医疗保健公司采取这一战略很有道理。“他们的行为只是为了专心致志地摸索商业模式,为了确保把自己想到的和了解的东西转移到中国。我们还是先弄清照料中国老年人的业务中那些难以捉摸的东西吧。通过这种做法,他们就能基于长期成功为自己定位。”他谈到。

  要想建设大得多的项目,卡斯卡德医疗保健公司要么找到一个能提供土地的中国合作伙伴,要么就设立一家管理公司,以帮助中国投资者设计、建设和管理养老项目。美国堡垒投资集团(Fortress Investment Corp.)现已募集到10亿美的基金,用于在中国投资老年人居所——比起卡斯卡德医疗保健公司那样的较小项目来,这一举措的风险则要大得多。

  塞丽娜•谢认为,卡斯卡德医疗保健公司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找到合格的员工。“人员问题将是最严峻的挑战,因为这个行业还不太成熟,而且也没有可供取用的人才库。这是一个我们构建自己的业务和培训自己团队的训练场。”塞丽娜•谢谈到。

空空的人才管道

  从有能力管理这样一个设施的人才,到能提供医疗护理的人员,专业技能和专门知识的匮乏是全方位的,甚至连必不可少的直接动手提供服务人员也十分短缺。“中国还没有培训护士、理疗师、康复专家以及老年护理医师的管道。”肖伯特谈到,他还补充说:“中国的医学院校没有对护士和医生开展老年病的基本培训。所以,在中国很难构建具有实际意义的老年护理模式。”哈弗肯尼迪学院(Harvard’s Kennedy School)艾什民主治理与创新中心(Ash Center for Democratic Governance and Innovation)的研究员约瑟夫•克里斯蒂安(Joseph J. Christian)谈到,专业人士的匮乏是个让人深表关切的问题。他谈到:“老年人需要得到的是不同于年轻人的照料。”卡斯卡德医疗保健公司的风险在于,即便他们设法培训出了合格的人员,但在中国,通常情况下,这些人员也会被竞争对手挖走。

  正在准备在上海设立一家老年护理咨询顾问管理公司的佩迪特谈到,他计划将人员送到美国培训,同时,也请美国的专业人士来中国帮助人们开展培训。特别的一点是,他要聘用在美国的老年护理行业工作并愿意回到中国工作的中国籍人员。

  与此同时,中国的私人投资者也在积极准备兴建养老居所项目,但是,总体而言,他们的关注焦点是物业财产这类风险项目,而不是服务导向型的业务。对开发养老居所项目感兴趣的很多中国公司都是房地产开发商,他们希望的是建设、销售房产,并快速获得回报。颇为引人注目的一个项目,是中国的第一个高端退休社区“亲和源”(Cherish-Yearn)。这个投资8,200万美元的独立居住养老居所项目设有一个有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的小诊所,拥有大约800套公寓,于2008年在上海浦东区的郊区开业。这个项目并不是为那些预算拮据的家庭建设的:占用/使用费从40万元到80万元不等,依公寓的情况而定,每套公寓每年的管理费从3万元到7万元不等。中国一位行业分析人士称,该公司正在倾力填充亲和源的空置房,因为人们认为社区地处偏远,而且花费过高。为了帮助这个项目渡过难关,2010年,中国的私募股权公司挚信资本(Trust Bridge)同意为亲和源项目注资1亿元。

  另一个切近的例证是北京的“江湖庄园”(General’s Garden),这个项目似乎同样举步维艰。该项目更像是一个住宅小区,而不是养老居所,项目设有一个高尔夫球场、娱乐设施、一间乡村俱乐部以及医院和诊所。养老设施包括每栋有70个房间的四栋建筑,费用从34平方米的房间每月5,000元到52平方米的房间每月7,700元不等。所谓的“跨代”(transgeneration)公寓,是指从150到166平方米的住房,购买50年的会员资格需要300万元。该项目的总投资估计超过1亿美元,不过该公司拒绝提供详细信息。

   一位不愿具名的养老产业咨询顾问谈到,自2月解聘高层人员之后,整个项目目前正处于资本重组的过程中。“资本重组的最大问题是,他们建设得太多,同时也太快了。用风险资本的术语来说,他们的‘烧钱率’太高了。”肖伯特谈到。他还谈到,他认为这个项目是中国企业家很有代表性的项目,他们以“建完以后他们自然会来”的心态来对待养老居所项目。“可问题是,吸引到恰当的受众,理顺运营模式是需要时间的。因此,正确的投资应该是规模更小、更平缓渐进而且更有序的投资。”肖伯特指出。就和亲和源一样,地处北京四环路以外的江湖庄园的位置同样让人感到不便。业内人士估计,这个项目的入住率不到20%。(江湖庄园对此未予置评。)

专注于高端和家庭护理市场
  虽然中国的私人投资者在想方设法以自己发明的更多样化的策略进入这一市场,不过外国风险企业则可能专注于这一市场的最高端部分。就像外国合资医院的费率是当地医院的10倍一样,外国老年护理产业的经营者瞄准的也是中上层市场和高端市场。这意味着他们可能不会成为养老产业的主流,只是对设施短缺的补充。在低端市场,一般而言,养老院每月每个床位会收取1,000到2,000元的费用,另外还有350元到400元的膳食费和其他各种各样的费用。通常情况下,这样的机构将接受的群体严格限定在能自由出入房间的老年人。

  美林花园的佩迪特希望帮助中国的投资者在上海设立养老居所。外国投资者可能也会走上这条道路。他希望在一年内开设一家管理公司。迈克尔•瞿谈到:“我建议外国企业建立管理公司,并与中国投资者合作,帮助中国投资者设计和管理他们的设施。”这种模式需要的投资相对较少,只需200万美元,而且相应的,也比参与开办合资企业的风险更小。

  另一个很有前途的领域是家庭护理服务。在美国,只有大约15%的老年人呆在养老院,大多数老人都住在自己家或亲属家里。中国的情况也一样,但中国的这种服务极为匮乏。“家庭护理服务在中国还没有得到开发。” 卡斯卡德医疗保健公司的塞丽娜•谢谈到。中国的医院挤满了排长队就诊的门诊病人,它们已无力为留在家里的老年人提供家庭护理服务了。

  传统上,中国的家庭会雇用女佣照顾老年人,但是,大部分女佣都是没有特别技能、来自农村的妇女,她们没有能力妥善照料罹患慢性病或受伤的老年人。2011年,美国一家居于领先地位、为老人提供家庭护理和援助服务的连锁机构仁爱华国际公司(Right at Home International Inc.)在北京开设了办事机构。该公司准备在2017年在中国开始施行特许经营。另一个类似的风险企业是完全本土化的“青松长寿院”(Pinetree Life Institute),该机构在北京地区提供家庭护理服务,每人每月的平均费用为500元,具体费用依个人需求而定。

  中国不久会出现养老居所产业的成功模式吗?就目前来看,中国的投资者似乎对更宏大的项目情有独钟。国有企业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Shanghai Industrial Investment Co.)已经宣布了要在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的一座面积很大的岛——兴建可供5万人居住的养老社区的计划。该项目投资100亿元的第一期工程将兴建100万平方米的居所,7,700套公寓可供1万人居住。一家外国老年护理公司的一位高管谈到:“我感到怀疑的,他们是否拥有一个用来找到适合人群的清晰市场营销战略,他们是否能盈利。”此外,他感到疑惑的还有:“他们到哪儿去找老年护理的员工呢?”

  对身处这一产业的很多人来说,这样的项目似有过于鲁莽之嫌。“你需要先弄清市场、需求和运营模式,之后才能付诸实施、构建团队。”塞丽娜•谢谈到。“我们对这种拥有数千套公寓的大型房地产项目并不着迷。我们要留在老年护理行业,而不是进入房地产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0 15:03:1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明一下:一楼帖子内容显示不出来,改了多次也是,所以1楼重新贴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6 09:42 , Processed in 0.23121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