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73|回复: 0

[【社会视角】] 国企应真正与市场融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6 19:3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有企业,唯有真正走向市场,按照市场规则建立企业的运行机制、经营体系、决策程序,让股东掌握话语权,让董事会决定企业的各项决策,才能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主体,并在市场竞争中增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目前国有企业与市场之间的距离还远得很,国有企业的体制和机制与市场所需要的体制和机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何时才能真正融合,值得好好研究和探索。

  近日,证券市场发生了两起事关国有企业的消息,引起了包括股民在内的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

  一是在格力电器日前召开的股东大会上,大股东与机构、散户展开激烈博弈,由国资委空降的提名董事周少强因遭到机构、中小股东激烈反对,最终被否决。这也是近年来很少出现的现象,毕竟,大股东委派的董事,一般情况下机构和小股东是很难推翻的。尤其是国有控股或相对控股的企业,这种现象更难发生。这是不是可认为是市场的力量,或者说是市场力量战胜了非市场力量、市场手段战胜了非市场手段。

  二是上海医药董事长、副总裁先后去职,引发上海医药在股市上的一泻千里,连续大幅下跌,以至于大股东不得不以增持来维稳。而从市场传出的消息看,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内部的争斗。而争斗双方一个是市场派,一个是非市场派。而作为市场派代表的吕明方,虽然贵为上海医药董事长,理应在企业有更多的话语权,但却败给了非市场派代表、总裁徐国雄。更确切地说,就是败给了现有的体制和机制。

  事实也是如此,无论是格力还是上药,由于都是国有绝对或相对控股,因此,其构架也只能是市场与非市场交织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完全执行市场规则,不可行,完全不执行市场规则,也不可行。最终的结果,就是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甚至企业内耗不断。

  对格力来说,国资委委派的董事在股东大会上被机构和散户联手否决,一方面,说明格力的市场化程度已达到一定水平,已经开始逐步向市场化的现代企业制度过度了;另一方面,则说明权力之手仍在时不时地给企业进行一些干扰、制造一些麻烦,仍想绝对控制应由市场来衡量和分析、研究与判断的企业。而不是真正以出资人的身份,按照自己在企业中的股份情况,参与企业的决策和管理。

  对于上海医药来说,情况就更为严重了。其高管的安排,本身就已经为今天的内斗埋下了伏笔、留下了隐患,甚至可以认为是一种故意为之,即通过这样的安排,让行政权力能够随时插手和左右企业的经营、企业的人事安排、企业的决策。只是在这种制度框架和机制构架下,投资者利益被完全忽视或忽略不计了。一个表面十分光鲜的企业,竟然被一篇报道弄得体无完肤,让投资者十分惊慌,可能不只是投资者过于担心谨慎,而是企业存在太容易让投资者惊慌的漏洞了。

  应当说,无论是格力还是上海医药,近年来的扩张速度都是相当快的,账面上的效益也是相当好的。但是,却又时不时地都会冒出一些负面新闻、负面消息。其中,很多都是与市场及其规则格格不入的。如格力与美的之争,就完全是一种缺乏市场理性、缺乏基本职业道德、缺乏现代企业制度意识的无序竞争。而上海医药出现的内耗,就更是市场经济和市场规则所不容了。

  从这方面来看,目前国有企业与市场之间的距离还远得很,国有企业的体制和机制与市场所需要的体制和机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何时才能真正融合,值得好好研究和探索。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指导意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企改制重组。虽然意见具有突破性的地方不多,但毕竟体现了管理层的一种态度、一种姿态,关键是,在操作过程中,是在更大范围内突破呢,还是仅仅表现出一种姿态而已。因为,下一步的国企改革,更多的要触及到垄断、国有绝对控制等方面,如果也像上海医药这样进行改制和重组,要想有大的突破,要想得到民间投资者的信任和呼应,难度很大。

  国有企业,唯有真正走向市场,按照市场规则建立企业的运行机制、经营体系、决策程序,让股东掌握话语权,让董事会决定企业的各项决策,才能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主体,并在市场竞争中增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谭浩俊)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2-06/06/c_123242972.htm
国企不能以老大自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6 04:47 , Processed in 0.14571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