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86|回复: 0

[【其它】] 事业单位改革面临六大挑战——《事业单位改革指导意见》出台过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5 08:5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钱昊平 实习生 翟曼 发自:北京 最后更新:2012-05-24 13:03:18

一位参与起草的人士介绍,2004年,中编办和国家发改委都有意主导这项改革。发改委的意见是能推向市场的尽量推向市场,砍掉三分之一都没问题,中编办的意见相对稳妥,能回归公益的回归公益。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近日公布,事业单位改革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焦点。

“改革面临诸多挑战。”一位参与起草指导意见的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主导部门很低调。

这份被视为事业单位改革“顶层设计”的指导意见,2004年已开始起草。因为各方意见分歧较大,中途一度搁置,直到2008年之后,又重新启动。定稿完成后,2011年3月23日下发到各部门,之所以到今年才授权新华社全文发表,因为文件有保密期,解密后才能公开。

改革主导部门的谨慎不无道理。南方周末记者了解到,事业单位改革不仅面临很多现实难题,文件中的一些规定,也需要进一步明确。

酝酿十多年

在指导意见中,这次事业单位改革分类的核心就是“先定性”,依照单位的功能属性来分类,抛弃按拨款方式简单分类的做法。

文件提出,五年内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按属性分成行政、经营、公益三类,承担行政职能的要回归行政序列,经营类的逐步转为企业,从事公益类的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并强化公益属性。

中国的事业单位庞大又复杂。一些单位本应是行政机构,但在政府“只能小不能大”的指导思想下,却成了事业单位,如地震局、气象局、保监会、证监会、银监会等。还有些本应从事公益的事业单位,但在政府不问经费来源、只强调和财政脱钩的政策下,走上了一条有偿服务之路,偏离了公共服务方向。

事业单位乱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以前对事业单位分类主要按照拨款方式划分,分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三类。这导致很多事业单位按拨款方式确定自己的公益性质,很多事业单位属性不清,有的同时有两种或三种属性。

指导意见出台前,高层已经过十多年的酝酿、讨论。

2009年10月的《中国行政管理》杂志,刊登中编办事业单位管理局副局长左然的文章,显示早在1998年7月,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就担纲了“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方向和措施”课题研究。

此后,从2002年到2004年,国研中心、国家发改委、世界银行都组织了课题组对事业单位改革进行研究。以2004年国务院责成中编办牵头成立事业单位改革小组为标志,分类改革正式进入政府层面的操作阶段。

原方案被批了一通

一位参与起草的相关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2004年,中编办和国家发改委都有意主导这项改革。发改委的意见是能推向市场的尽量推向市场,砍掉三分之一都没问题,中编办的意见相对稳妥,能回归公益的回归公益。

中央领导人批示后,确定由中编办牵头,当时的人事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参加,成立事业单位改革小组,小组成员由相关司局长以及一些专家学者组成。

小组成立后,用三个月完成方案第一稿。因为方案比较粗糙,国务院不太满意。在一次会议中,国务院有关领导及中央部门领导参加,“对方案大批了一通”,因为方案中没怎么强调“政事分开”,而“政事分开”是中共十五大就确定的事业单位改革的原则。一位国务院领导当场表示,改革只能向前走,不能回头。

起草组又重新起草了方案,由于领导层有争议,方案出台后便搁置,直到2008年国务院启动大部制改革后,事业单位改革又提上日程。

最终的事业单位改革指导意见,与2004年的初稿相比,有了不小变化。现在的行政类事业单位,在初稿中被命名为公共管理类,内部又分成两小类,第一类是行政机构,第二类是准行政机构,比如城管这类机构,就可以设置为准行政机构,但最终方案将两类合并了。

原方案中,将公益类事业单位分成了公益一类、二类和三类。如教育培训、成人教育机构,认证类的考试中心,就被列为公益三类,它们服务对象不是全民,而是部分人。政府与它们的关系是,“你承担多少公益项目就给你多少钱”,但它们自己可以经营、创收。

但最终方案中,没有对公益类事业单位采取“三分法”,采取的是“两分法”。

“现在的方案,综合了中编办和发改委的观点。”参与起草的这位人士说。方案对改革作了战略性安排,要求到2020年完成,原方案没明确。

市县是否有钱保公益?

指导意见2011年下发之后,中编办承担起了“指导各地并组织中央部门做好事业单位分类”的工作,并在2011年10月进行了机构扩编,成立了事业单位改革司。

根据文件精神,分类前,要对现有事业单位进行清理规范,撤并那些没有存在必要的事业单位。“撤并一定会有阻力,因为有太多的地方利益。”参与文件起草的这位人士说,如果清理不彻底,改革成果会大打折扣。

在他看来,要完成事业单位改革,至少面临六大挑战。

清理规范是其一,其二是定性分类。事业单位大多数分布在市县。现在分类的目的,是要保公益。被划为公益的,要有财政拨款作保障。这在发达地区好办,落后地区就有问题。政府拿不出钱,会造成本应划为公益类的,被划成经营类,转为企业。

其三,现在的文件和配套文件中,都没有提及事业单位编内、编外人员身份统一的问题。像卫生领域,80%的护工是编外人员,待遇比编内低一半以上。长期下去不可能,但怎么改,“文件没提,但实际中模糊不了”,一旦有人不满,就会增加改革阻力。

第四个挑战是去行政化,这个口号喊了多年,但实施起来阻力非常大。第五是事业单位内部治理结构如何调整,比如大学的行政和教学怎么形成良性关系,现在看来,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

“第六个挑战就是协调的问题。”该人士说,改革涉及多部门,需要协调。但中编办不是发改委、财政部那样的部门,主导改革光靠发文件,没有资源是不行的。

最终方案措辞很有讲究,首先是分类指导,将中编办自身置于一个客观的地位,对改革是“指导”,而不是“强推”。“分业推进”则强调了各行业如教科文卫的主管部门的能动性,中编办置于一个监督者的角色。“分级组织”强调下面各省市县的责任。

“方案自身也有需进一步明确的地方。”他说,比如方案中没有明确将来政府和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这在改革后难以回避。政事分开后,政府和事业单位,要从依属关系转变为契约关系。政府对事业单位的管理,要以评价式监督为主,不能再随便干预。而一旦是契约关系,事业单位负责人就该公开招聘了,不能再走政府任命程序。

http://www.infzm.com/content/76083

涉及四千万人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6 01:42 , Processed in 0.17016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