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80|回复: 0

[【社会视角】] 反腐口水战背后的焦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4 11: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官方媒体《人民日报》及其旗下的《环球时报》近日发表两篇文章,认为中国的腐败问题被扩大化,对腐败“要控制在民众允许的程度”,遭到舆论的围攻。有人指这两篇文章是在为贪官辩护,是“误国之论”。

  其实,这两篇文章的观点或许值得商榷,但要说它们是劝导民众容忍腐败的“误国之论”,似乎有过度解读之嫌。

  以《环球时报》那篇题为《反腐败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攻坚战》的社评为例,文章说:“腐败在任何国家都无法‘根治’,关键是要控制到民众允许的程度。而要做到这一点,对中国来说尤其困难。”

  这段话虽将“腐败”与“民众允许”相连,但原意还是要控制腐败,算不上是为腐败开脱,也不像是在引导民众允许或容忍腐败。不过,这种联系有些离经叛道,不仅为其他媒体提供了可以吸引眼球的“卖点”,更与社会期望相悖,刺痛了那些希望通过政治改革来解决腐败顽疾的人们的神经,自然引起一片哗然。

  包括官方网站在内的网络媒体大多给这篇文章打上“要允许中国适度腐败,民众应理解”之类的标题。这样的标题不仅在中国,在任何社会恐怕都会被骂到臭头。《环球时报》向腾讯网提出交涉,腾讯网也就此公开道歉。

  但一些媒体和网民坚持从网络标题上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纷纷发文痛批“容忍适度腐败论”。网上还出现了恶搞“适度腐败”的“适度体”,类似“高铁适度追尾、牛奶适度下毒、皮革适度下肚”等讽刺性的顺口溜在微博上被广泛转载。

  《环球时报》感到有些委屈,因为它的文章中并没有“适度腐败”一词,反而有“官方必须以减少腐败作为吏治的最大目标”,“民间须坚决加强舆论监督,提高官方推进反腐败的动力”,“反腐败确应成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所要解决的头号问题”等反腐宣示;文章所说的“民间也要在大道理上理解中国无法在现阶段彻底压制腐败的现实性和客观性,不举国一起坠入痛苦的迷茫”,也算不上谬论,为什么还是招来舆论的围殴呢?

  这其实反映出中国社会对腐败高发的焦虑。从19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到现在,以权力寻租为核心的腐败毒瘤一直在不断生长。1989的政治运动,导火索就是“官倒(官员利用权力倒买倒卖获利)”。虽然中共早已在理论上认识到腐败问题关系到自身的存亡,每年也惩处不少贪官,但由于权力不受监督和制约这一根本问题没有从制度上得到有效解决,腐败蔓延滋长的势头至今没有受到遏制,成为民众最痛恨的现象和中共执政的最大威胁。
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试图解释中国的腐败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严重,只会是“吃力不讨好”,甚至背上骂名。同时,《人民日报》和《环球时报》的官方背景,也难免让一些人质疑它们发表这类文章的动机,这恐怕也是两篇文章被过分解读和批驳的原因之一。
  这场反腐口水战也有积极意义。它可以让公众更加关注腐败现实,进一步凝聚全社会在反腐败问题上的共识和力量,督促官方拿出更大的勇气推进政治改革,尽快建立官员财产申报公示等现代反腐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真正从源头上减少腐败发生的概率。


来源:http://www.zaobao.com/zg/zg120604_005.shtml
理由:反腐就是要零容忍,不要再忽悠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23:19 , Processed in 0.15329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