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2-5-27 19:3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看看中医普及型书籍吧
如今,书多得成了望不见顶的山,看不到边的海。书越多越容易迷失方向,越容易抓不住重点,学习起来不得要领,事倍而功半。
《内经》、《难经》言词艰涩,义理深邃,且有很多篇幅讲的是天人相应的自然法则及针灸技能,自学中医者若只欲掌握辨证论治,所需重点钻研的内容只是原著的1/5。至于《易经》则是另外一门独立的学问,非极有机缘悟性者,不宜习之;否则,耗尽一生却一无所获。
我们尊崇经典,但更要注重实效,切不可在理论的海洋中游得太远而回不了岸。纸上谈兵者,既误人,也误已!
大道至简。
中医入门,只需学好四门功课即可:《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伤寒论》。
实际上,《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所讲的内容皆源于《黄帝内经》,它们可谓是通俗版、精华浓缩版的《黄帝内经》。临床上千变万化,说来道去的,都是那些最基本的理论的反复运用。
同样的中医基础理论,初学时与大成时的区别在于:随着时间的推移,阅历的丰富,理解的层度大不相同而已!
秦伯未《中医入门》不妨先一读。
初学中医读那些书?[1]
<岳美中医话集>是一本好书,其中<述学><当读古医书>两篇尤宜
秦伯未的<中医入门><谦斋医学讲稿><内经知要浅解><中医临证备要>均应案头必备
<医宗金鉴>立论公允,亦当必备,陈修园<医学三字经>当备,此公的<长沙方歌括><金匮方歌括>绝佳,歌中有药量.真能背诵,一生受用.
初学者花几年功夫吃透以上几本,其器利也,
诊脉有<瀕湖脉学>足矣(初学)针灸当啃<针灸大成>
<伤寒论>先读白文,次读柯琴<伤寒来苏集><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
<内经>先学王冰<素问注>高士宗<素问直解>(于天星按)
<金匮>尤在泾注最好;<灵枢>马元台注不错.
<神农本草经>要看,如学仲景药法,以本经药理为准,方不为后世注家迷眼.
有了一定基础,上了几年临床,遇到一些问题,你会觉"道少",就要读一些今人,古人的医案,医话,较受好评的有:<清代名医医案精华><清代名医医话精华>(均秦伯未辑);<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全国名医验案类编><柳选四家医案><临证指南医案><吴鞠通医案><张聿青医案><丁甘仁医案>等.现代医家医案颇多,不便一一罗列,蒲辅周,岳美中,李继昌,范中林的一定必读,<长江医话>等五种医话要看.近人对<冷庐医话>(清,陆以湉>评价不错.今人<中药趣话>(王煥华著)颇佳,<干祖望医话>知,趣,史兼备。
医者意也,意者,思也,练习正确的,灵动的思维,要读点杂学,勿贪多,慢慢培养,让智慧潜移默化.介绍几种参考:
自然辨证法(恩格斯) <矛盾论><实践论>(毛泽东)
精神分析引论(弗洛伊德)
六祖坛经
中国文学发展史(刘大杰)中国哲学史(任继愈)
老子道德经 庄子 国学概论(钱穆)国史大纲(钱穆)
医事之重,关孚性命,无坦途,无捷径,要不得浮躁,来不得含糊,良知善念所之,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常持素心,立论平正,常修医德,无论贫富贵贱.勤积累,厚积而薄发,勤思考,温故而知新,放眼界,与时以俱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