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10|回复: 0

[【社会视角】] 谁为“胶囊惊魂”清场亮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10 12: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胶囊惊魂”是到了该清场亮灯的时刻了,这不是运动执法能纾解的症结,制度性反思,才是杜绝其卷土重来的当务之急。

  原以为是老酸奶、抑或是小果冻,其实这一季的主角叫“明胶”——剧情之跌宕纷繁、阵容之庞大豪华,足以令热播的“甄嬛”叹为观止。没有穿越,没有恶搞,工业明胶只是化了一个“胶囊妆”,立时令消费者花容失色。一枚小小的毒胶囊,折射的是民众对药品安全监管的愤懑与无奈。

  开始是央视主播在微博上漫不经心扯了一嗓子,老酸奶等企业忙不迭出来辟谣。但“谣言止于智者”,从来不会因为谁的分贝高就谁天生有理,食品企业或协会的辟谣声尚且余音绕梁,明胶行业乱象却已经板上钉钉。三个问题令公众如鲠在喉:一者,目前国内生产食用明胶的不法小厂家有100多家,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只有20多家,那么,众多不法小厂家的食用明胶难道都“自觉分流”到了工业明胶的去处?二者,据有关人士介绍,2011年我国仅有的拥有生产许可证的大企业生产的合格明胶为5万吨左右,而这5万吨之中还有部分用作出口,这更形成了我国每年缺口1万吨合格食用明胶的尴尬局面,那么,这部分缺口谁来当了“替补”?三者,从价格上看,工业与食用明胶价格相差近三倍,而且更值得警惕的是,“少量添加难查出”,那么,在逐利冲动之下,除了小企业会打工业明胶的主意,大企业难道就不会为节约成本而“适量添加”?

  这些问题在记者的刨根问题里终于有了现实版的答案:“毒胶囊”事件浮出水面。4月15日央视《每周质检报告》曝光了“胶囊里的秘密”,迄今已有两周多时间。这一段,大家都很忙:涉事药企忙着扮演“沉默的羔羊”,胶囊作坊忙着上演“春天里的一把火”,地方监管忙着“后知后觉”,公众忙着翻箱倒柜找胶囊“兑奖”……网友将修正斯达舒的广告语“良心药,放心药,选修正药,管用的药”改为“黑心药,坑爹药,专注皮鞋30年”,而修正六味地黄胶囊的广告词“胶囊,就一粒”也被加了备注,“这个只能一粒,多了怕出事啊!”治病的药,尚且如此混乱不堪,也无怪乎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严肃依法查处,确保人民群众利益。

  回首望去,诸多细节仍值得追问与反思:按理说,媒体监督充其量只应是公共监督的“程序补丁”,但为什么面对明胶领域的诸多乱象,胶囊监管者愣是不能(不愿或不敢)顺藤摸瓜、反而继续让媒体成为起底真相的“主力军”?据媒体披露,铬达标的药用胶囊每一万粒的价格是60多元,如果铬不达标的药用胶囊价格还会便宜一些,大约要四五十元一万粒,两者相差不过10多元钱,折合到一粒胶囊大约也就是一厘钱——看似蝇头小利的成本,却引得大牌企业竞相折腰,那么,此类逻辑仅仅只在胶囊领域疯狂?4月21日,郑州郑上路的一段排污明渠内,一夜之间突然出现大量空心胶囊。300余米的渠沟被各色胶囊堆积成了“彩虹河”——伪劣胶囊“自动”投渠自尽。那么,这些胶囊来自哪里、曾去向哪里,职能监管者可有清晰答案?

  张仲景有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医药产业,血管里流动的究竟是不是道德血液也许不是关键。关键的问题是,对明胶演绎出的“胶囊惊魂”,道歉敷衍、召回迟滞、赔偿无期、问责绵柔,权力监管还要张皇失措多久、监督网络还要牛栏关猫多久?“胶囊惊魂”是到了该清场亮灯的时刻了,这不是运动执法能纾解的症结,制度性反思,才是杜绝其卷土重来的当务之急。
http://paper.people.com.cn/mszk/ ... _1044505.htm?div=-1
推荐理由:监管者血管里流的不是道德的血,幸好有新闻媒体举起正义的大旗!再问毒胶囊:是谁让你这样张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05:03 , Processed in 0.15058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