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34|回复: 0

[【社会视角】] 慈善公信力经不起反复试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27 15:4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桩丑闻,哪怕是小概率事件,也可能以几何级数放大公众焦虑,而迅速拉低公众信心指数。慈善组织不能一再试错。

  据报道,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专项公益基金——“仁爱基金”通过其下属的“志愿者工作办”陆续向陕西捐赠了上万辆自行车,受捐者称这些车质量很差,且这批车辆主要捐赠给了大企业和老干部局。昨天中午,红基会通过微博回应称,已就反映的有关情况展开调查。

  “郭美美”不满周岁,“仁爱基金”又陷“捐赠门”,真乃树欲静而风不止。虽然,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第一时间通过微博回应,态度也还诚恳,只是本次事出离奇、漏洞百出——受捐单位是大型国企和机关单位、受捐单位没有需求、所捐的物品质量差、采购过程手续不全等等——相信事件不费一番周折恐难止息。

  一个郭美美,“三天毁掉一百年”,不但红基会接受社会捐赠数额直线下降,城门失火还祸及池鱼。据统计,2011年 6月~8月,全国慈善组织共接收捐赠8.4亿元,比3月~5月降幅达到86.6%!而点对点的直接捐赠随之攀升,公众对慈善组织的信任可以窥斑见豹。

  一丁点流言蜚语引爆整个网络,一件小事几乎抹杀中国几代人做的所有善行,甚至让整个国家的慈善事业遭受致命一击,“郭美美事件”之后,红十字会痛定思痛,俯下身段进行反思及治理,包括设立专项基金管委会、建立资助评审制度、引入第三方监督,以及公开招聘监督巡视员对公益项目进行巡视、回访、监督等。然而从今次事件暴露出来的“黑洞”来看,一些“监管补丁”仍未下载、安装到整个慈善运作系统中,对下设机构监管“牛栏关猫”现象仍比较严重。

  经济学家指出,市场经济是信心经济,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什么都重要。这种判断对慈善事业而言亦颇为中肯,公众信心与慈善事业呈现线性正相关——公众对慈善组织有信心,慈善事业就有希望,反之则不然。可是,公众信心的丧失是很快的事。一桩丑闻,哪怕是小概率事件,也可能以几何级数放大公众焦虑,而迅速拉低公众信心指数。慈善组织一再试错,公众信心点滴流失,慈善事业便雪上加霜。

  其实,经过多年试错,我国慈善事业存在的问题也渐次清晰。官办色彩浓厚是其一。官方色彩很重的慈善组织,当事人尽管很努力,但他们仍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当成政府组织,并把不适合慈善组织管理的方式、方法带进来。重登记、轻监管是其二。相对于慈善组织准入的事前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则显得迟滞与松懈,无论是组织内部抑或外部监管,都与慈善事业的发展不相匹配。透明度不足是其三。在欧美一些国家,慈善组织、组成成员、公益项目、工作绩效等都放在网上,供公众查询、社会监督,而我国有很多慈善组织甚至连一个网站都没有。一些大型组织即使有门户网站,公众想获取完整的相关信息亦非易事。

  民政部于去年底发布《公益慈善捐助信息披露指引》,旨在从政策层面推动慈善的透明化。其中提出,日常性捐助信息应在7个工作日、重大事件专项信息应在24小时内披露。实际操作过程,谁来监督、如何监督,“指引”仍语焉不详,使得相关规定缺乏执行保障。再综合其他方面的问题,我国的慈善事业管理仍有一段相当长的路要走。

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2-04/27/content_1686138.htm
中国人的慈善意识本来就不强,长此以往,善心皆灭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4 22:21 , Processed in 0.15041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