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09|回复: 0

[【其它】] 抽刀断水水更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12 15:0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国经济类媒体《国际财经时报》4月9日刊发了一篇惊人新闻,称伊朗信息和通信技术部长雷扎.塔吉普尔5日发布声明,宣布伊朗将自5月起,逐步在伊朗关闭所有互联网服务,包括屏蔽谷歌、雅虎、hotmail,以“伊朗搜索”和“伊朗邮件”取而代之,并最终在5个月内关闭全部国际互联网服务,代之以一个只限于伊朗境内访问的“国家局域网”,且“已开始实行实名制”,包括必须登记身份证号、住址和全名等。
然而这条惊人新闻的全球传播刚开了个头就戛然而止:伊朗官方、确切地说便是被传为“封网令”发布者的伊朗信息和通信技术部很快在官网发布声明,并通过法新社等境外权威媒体澄清,称《国际财经时报》的报道是“完全没有根据”的,所谓对塔吉普尔部长的采访“并不真实”,是“愚人节把戏”。
应该说,伊朗政府的确吃过互联网不少苦头:即将任满的内贾德总统竞选连任,曾被互联网“打扰”过;保守的宗教界权威们,也在反复抱怨,互联网的影响令青年人产生太多“杂念”,让社会有“变质”之嫌;针对伊朗的诸多批评、争论,不论是否属实,也往往凭借互联网的迅捷和无所不在,快速传播和广泛散布;甚至,按照伊朗官方的说法,伊朗核项目所用的电脑及数据库遭到疑似以色列来源“黑客”攻击,这笔账也能算到互联网头上。
正因如此,《国际财经时报》的这则消息,包括煞有介事的“官方声明”,环环相扣的“实施时间表”,才会在瞬间令全球如此多观察者相信确有其事,不管他们对伊朗是亲是疏,对“伊朗封网”是赞是弹。种种迹象表明,伊朗宗教、世俗领导层的确未必喜欢互联网的各种功能,包括信息的快速、广泛传递, “无边界”的互动,及对外部世界的广泛感知,等等,抨击互联网“消极作用”的言论,以往在伊朗宗教界和官方人士口中并不少传出,一些针对互联网这个或那个功能的限制措施,也并非没有实施过,就在今年2月,还有消息称,GMAIL、hotmail及雅虎等常用电子邮件服务,曾在伊朗被疑似切断,许多伊朗境内互联网用户也抱怨称,自己的网速被莫名其妙大幅度降低。甚至,就在伊朗信息和通信技术部的“辟谣”同时,他们也承认,的确存在一个“国家信息网”的项目,且该项目将在2013年3月正式推出。
然而“伊朗断网”的传闻自2009年内贾德总统连任开始传播,如今内贾德任期都快届满,“断网”仍止于传闻,且不管官方真实想法如何,公开的态度仍是辟谣、澄清,仍是维持互联网的“互联”。
之所以如此,原因自然很多。
首先,互联网时代大势所趋,伊朗政府也知道不能逆潮流而动。从信息和通信技术部的声明可知,伊朗官方也知道并承认,“全国断网”是不合时宜、不光彩的名声,不应与伊朗官方立场牵扯到一起,这样做,只能给伊朗和伊朗政府的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其次,已通之途不可复断,已启之扉不可复闭。伊朗虽有特殊的政体、宗教习惯和传统,但在社会发展、生活现代化方面步伐并不慢,在步入“互联网时代”方面更基本与国际社会接轨。据官方统计,伊朗全国近8000万人口中,互联网用户已达3300万之多,可以说,互联网已进入伊朗千家万户,融入伊朗社会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强行让互联网不再“互联”,只能是徒劳无功,倘强力硬推,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第三,水可覆舟,亦可载舟,伊朗官方固然吃过“互联”的苦头,又何尝不是“互联”的受益者?且不说伊朗官方的声音、立场同样通过互联网传遍全球,也不说如今名声大振的伊朗电影、伊朗艺术靠互联网扬名立万,甚至争议不绝的伊朗核项目也离不开互联网的助力,即以此次《国际财经时报》的“愚人节把戏”而言,若非互联网的功效,伊朗官方能在区区几小时内,就作出如此强有力的澄清么?
抽刀断水水更流,因噎废食只能是损人不利己的庸人自扰,想必,伊朗官方是明白了这一点,才会在吃尽苦头之余,仍容忍互联网的“互联”,并对“断网”传闻作出如此坚决、快速澄清的吧。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7274714.html

伊朗又没有签署什么不传播谣言的宣言 但为什么能控制住谣言满天飞的局面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6 01:50 , Processed in 0.09956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