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40|回复: 0

[【社会视角】] 日本名古屋市民集会抗议市长否认南京大屠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8 16: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news.sina.com.cn/w/2012-04-08/154924237825.shtml

2012年04月08日15:49 中国网络电视台
  CNTV消息(网络新闻联播通讯员林伯耀日本报道)3月31日,日本名古屋市民在名古屋市教育馆举行紧急验证集会,抗议该市市长河村隆之在“南京大屠杀”问题上出言不逊。此次集会由市民团体自发组织。

  集会从中午12点开始举行。与会者冒雨来到会场,陆续痛陈日军当年暴行。

  集会开头首先放映了两部真实反映南京大屠杀历史的纪录片。分别为日本每日放送电视台1992年制作的《胶片作证——南京大屠杀半个世纪后》,和日本电视台2008年制作的《士兵们纪录的南京大屠杀》。前者纪录了每日放送的记者寻访追踪当年在南京的两位外国人——乔治-费奇和约翰-马吉摄下日军屠杀罪证并悄悄带出国外的胶片下落的过程;后者则记述了一位叫小野贤二的研究者工作之余花费大量时间搜集当年进攻南京部队的士兵日记,并通过阅读日记加上实地检证揭开大屠杀真相的故事。

  随后进入个人发言。

  会议主持人平山良平首先列举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判决书、旧金山条约等资料,说明从日军攻入南京后已没有战斗,有的只是日军的屠杀行为。

  其中远东国际军事裁判判决中记载,“在南京城里和其近郊屠杀的一般市民和俘虏的总数超过20万人。但是,这个数字不包括被日本军烧掉的尸体,和被丢弃到扬子江,还有用其他的方法处理了的尸体”;南京军事法庭判决其牺牲者总数合计“有30多万”。而《旧金山和约》第11条(战争犯罪)上也清楚记载,“日本国承认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及日本国内及国外的其他联合国战争犯罪法庭的判决”。

  这说明,承认了《旧金山和约》,并且认同了关系到“南京大屠杀”的东京审判以及南京军事法庭的判决,日本才能回归国际社会。因此,不承认南京大屠杀牺牲者总数超过30万人,是对国际社会“背信弃义”的行为。

  随后,当年的日本海军三等兵,93岁的三上翔详细描述了当年他亲眼所见的场景。

  三上翔18岁时乘坐驱逐舰“海风号”来到南京,亲眼目睹日军在长江边用机关枪扫射无辜的中国平民。他称,直到现在,“机关枪加上步枪的发射节奏都记得清清楚楚。”12月17日,他作为海军陆战队队员参加了日军入城式。“入城的路上,附近的小公园、小广场,或者曾是网球场的地方,可以说没有例外,到处都堆积着山一样的遗体。那些人是中国兵还是市民,完全不清楚。有光着身子被杀的,有像念珠那样串在一起的,或者是数人被绳子拴在一起的。枪杀或刺刀刺杀的痕迹,多得太过分了。还有,不可思议的是,隆冬季节却堆积着大量光身子尸体。”三上翔称,“只要我还活着,就要把自己知道的事情讲给后人听,这是我的使命。”

  集会当天,《士兵们纪录的南京大屠杀》影片中的制作人小野贤二也特地从福岛赶来。他从日军士兵的战时日记中,找到军人自己记录的杀人证据,特别是杀害战俘的事实依据。发言中,小野指出,亚细亚大学教授东中野修道的观点“毫无事实依据”。而东中野曾指认,1980年代以前中国大陆教科书没有登载南京大屠杀,试图否认这一历史。

  31日当天陆续发言的还有日中友好协会爱知县联合会理事长富田好弘、亚洲太平洋和平文化论坛代表池住义宪、爱知教育大学教授南守夫、旅日华侨中日交流促进会共同代表林伯耀、名古屋工业大学美籍教授约瑟夫和大阪《铭心会南京》代表黑田薰等。各学者纷纷质疑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的言行。

  其中,爱知教育大学教授南守夫比较了日本和德国关于战争的记忆,他称,德国无论如何都不能在公共立场否定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屠杀这一事实。在日本却有很多像河村市长和石原东京都知事这样的人公然否定学术事实,但却没有任何人出来追究其责任。“他们为何被日本社会默许?是谁这样纵容他们?这件事情值得我们深深思索。”

  集会的最后,大会代表藤井克彦宣读了“质疑河村市长南京问题发言市民紧急集会”的宣言文草案。草案敦促河村市长撤回错误发言,正视历史事实,促进与南京市的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同时呼吁广大市民正视过去历史,为建立与南京市民的真正友好关系积极努力,携手奋斗。草案获得与会者一致通过。宣言文已于4月5日向河村市长提交。


记得当时南京官员未抗议,丧失了在民族的大是大非面前应有的气节和骨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6 06:38 , Processed in 0.24532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