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06|回复: 0

[【社会视角】] 贾康:财政改革真正阻碍在制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0 10:2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国政协委员贾康称财政公共化需要配合社会转型;社科院发布首部地方版“公共财政”建设报告

  本报讯 昨日,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在《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报告2011(地方版)》的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我国财政改革的最大瓶颈在于制度创新,他呼吁国家拿出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将改革继续向前推进。
  贾康表示,财政要实现“公共化”,需要配合整个社会的转型。它包含了三个层面的创新,分别是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现在技术上支持没有问题,政府在管理上也做了一系列工作。真正对财政改革起到阻碍作用的是制度层面的制约。
  他认为,目前在既得利益形成的制约之下,改革深水区内已经把经济概念下的一系列改革事项必须联系到行政体制乃至政治体制、社会管理体制,要在一个全盘的顶层规划之下再切入改革重点,进行推进。
  贾康呼吁,我们应以真正的历史担当,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事业。“如果没有一个真正的、覆盖整个配套事项的合理顶层规划,中央如果没有更大的决心和勇气,这个瓶颈是无法突破的。”他说。
  相关
  社科院首次对12个省份地方公共财政建设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公共财政排名吉林居首广东倒数
  本报讯 (记者沈玮青)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昨日发布了《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报告2011(地方版)》,首次对我国12个省份的地方公共财政建设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该报告中公布的“排行榜”,公共财政建设综合指数排名最高的为吉林省,而甘肃、陕西、广东则分列倒数前三名。
  广东意外倒数民众满意度低
  这份报告由财经战略研究院历时8年调研完成,是首次为省级行政区划的公共财政建设状况的一次全面“体检”。此前,该研究院从2007年起已经连续六年出版了《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报告(全国版)》。
  根据报告,所谓公共财政,指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维护组织的财政制度安排。公共财政更倾向于公共服务。
  在排行榜中,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总额、财政支出总额等各项指标均位于全国首位的广东意外排名第十。
  课题组副组长张斌昨日解释称,课题组在广东省选取了广州、汕头和清远作为统计样本。据统计,广东省在很多客观指标上排名不高,来自调查问卷的主观指标打分也偏低。报告显示,12省份中广东省排名垫底的客观指标包括预算外支出与财政支出比,人均财政支出的均等化,以及生态补偿度等。而受访的企业和居民对广东社会保障、治安和司法以及医疗卫生满意度也排名垫底。
  张斌表示,公共服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公众需要,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应该了解老百姓需要什么。可能广东在某些方面做得很好,但跟老百姓真正的需求有距离,而指出这些差距恰恰是这个“排行榜”的意义所在。
  对于这一排名结果,广东省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昨晚表示,由于刚刚拿到该报告,对该报告真实性、准确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如果有消息的话会及时公布。
  考虑可比性未选北京等直辖市
  课题组从东、中、西部各选择4个省份作为此次地方公共财政建设问卷调查的对象。在选择调查对象时,考虑到可比性,在备选样本中,未纳入北京、天津、上海等直辖市和西藏自治区。
  调查对象选取的基本依据是各省GDP在全国的排名情况,并兼顾地域的代表性(如西北、西南、东北、东南等)。在确定省份前提下,每省除省会城市外,分别选择GDP较高和较低两个地级市进行评价,共计36个地市。
  40项指标为12省份财政“体检”
  据悉,该报告使用的指标体系,由综合指数、三大分项指数、七大因素指数和40个具体评价指标构成。
  40个具体评价指标中,20个指标为客观指标,原始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财政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等公开发布统计资料,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以及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等。
  另有20个指标为主观评价指标,数据来自纳入评价范围的12个省份36个城市居民和企业的8000多份调查问卷得出,如纳税人权利保障满意度、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满意度,以及政府及财政部门受监督程度等。
  解析
  公共财政状况与GDP无直接关系
  排名根据2010年统计数据得出。报告特意将该指数排名与12个省份的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总额、人均财政收入及财政支出总额和人均财政支出总额等数据排名做了对比,结果发现,12个省份的公共财政建设排名与上述因素缺乏直接的关系。
  报告由此称,中国目前各地区公共财政建设的状况并不是完全由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收支总体水平决定的,在经济总量和财政收支总体水平的约束下,各地政府推进公共财政建设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同样对公共财政建设的进展产生重大影响。

  名词解释
  公共财政 根据报告,所谓公共财政,是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维护组织的财政制度安排。
  昨日,发布会现场,课题组组长、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表示,“公共财政”这个词是从西方的“Public Finance”一词翻译而来,但该词本意就是“财政”,因为在西方国家,“财政”本身就具有公共性。“公共财政”这种提法具有中国特色,是基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而提出的一个具有引领中国财税体制改革方向的特殊概念。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也表示,过去中国财政职能偏向于一般经济建设,而不是向公共服务倾斜,所以才会提出要使财政公共化。他表示,以“公共性”来推动财政体制改革,切合中国实际。
  本版稿件/本报记者 沈玮青

http://www.bjnews.com.cn/news/2012/03/09/187295.html
公共财政数字大,并不全是好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8 11:30 , Processed in 0.24901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