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570|回复: 0

[【文史类】] 剪刀浆糊的工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6 14:3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几天看陈时龙《明代中晚期讲学运动(1522-1626)》一书,书中提到,王阳明的学说在明武宗正德年间颇受訾议,举正德十二年翰林院学士刘春(字仲仁,号东川,四川巴县人,1459-1521)〈薛思庵先生野录序〉为证,其文攻击阳明「良知」说云:「世之深造未切,大本未立,《大学》格物、《中庸》至诚,曾未一造其藩篱,乍见良知,便指为圣,甚者九千仲尼,七十曰仁,直自负为千古无前之人豪,安得不惑人心而乱正道也!」(页37-38)

但据《阳明年谱》或学者的研究,阳明提出「致良知」之说,在正德十五、六年间,若此序文撰于正德十二年,与向来的理解有所不同。而作者又在注中指出,刘春《东川刘文简公集》(《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明嘉靖三十三年刘起宗刻本)卷五亦有〈思庵野录序〉,文字全然不同。因为作者注文的说明,引起自己好奇心,想看看二序文字上的异同为何。

《思庵野录》是明代陕西学者薛敬之(字显思,号野庵,1435-1508)的著作。薛氏去世后,其孙在四川内江县任上欲刊刻此书,故请已致仕回乡的刘春作序。作者引用的刘氏序文,乃根据《丛书集成续编》影印民国年间陕西通志馆排印《关中丛书》本:
  
比对之下,引用的文字没有问题。不过,通读全篇序文,却令人觉得奇怪。一来,刘氏卒於正德十六年,文末所署撰序时间是正德十二年,虽没有问题,但文中却出现明世宗「嘉靖」、神宗「万历」年号,可见此序文不可能是刘氏所撰。其次,页一末「没世不忘」和页二首行「其字而。。。」之间,感觉并不连贯。而比对《东川刘文简公集》卷五所收〈思庵野录序〉,《丛书》本序文页一文字完全未见,仅页二首行「其字而其孙祖学内江之政亦克绳武其祖云」相同,「正德十二年」以下文字也未见。不过古人将序文收入文集中时,多半会将撰序时间略去,此点可以理解。所以,《东川刘文简公集》卷五所收〈思庵野录序〉,应是刘春所撰原序,而《丛书》本〈薛思庵先生野录序〉,则为他人所撰。

还好《关中丛书》本《思庵野录》尚有其它影本,《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二辑《西北稀见丛书文献》第八卷亦收此书。比对之下,才令人恍然大悟。原来〈薛思庵先生野录序〉是孙丕扬(字孝叔,号立山,陕西富平县人,1531-1614)所撰序文,和刘春无关。查《西北稀见丛书文献》影印《关中丛书》本《思庵野录》书前几篇序文,依次为:邹元标、孙丕扬、冯从吾、刘春、郭玺。而《丛书集成续编》在影印时,做了四合一的工作,但在剪贴拼接时出了问题。邹序在前,还没出问题;接下来则是把孙序页一和刘序页二合并,又把郭序页一和冯序页二合并;接下来刘序页一和孙序页二合并,最后又将冯序页一和郭序页二三合并。这种乾坤大挪移的高超手段,使得孙丕扬的〈薛思庵先生野录序〉,成了「孙头刘尾」,引用稍一不慎,便会弄出了乌龙事件。所以作者书中所言,正德年间刘春批评阳明「良知」学说云云,其实是万历末年关中学者孙丕扬对阳明后学的批评。时间、对象都有差异,不应混为一谈。不过,这种错误的形成,不知道该怪作者还是出版商了。还好有电子书方便查阅,不然,为了这种小疑问,还得跑图书馆翻书比对,也真够累人的!话说回来,作者用力甚勤,《明代中晚期讲学运动》引用史料甚多,此等小问题,不足为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03:27 , Processed in 0.18394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