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74|回复: 0

[【社会视角】] 各地两会代表吁拯救方言 专家称方言流失正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29 21:0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两天,各地召开的两会上,很多人提议保护地方方言。比如,北京市有政协委员提议,在公立幼儿园开设北京方言课程,义务教育阶段,加入选学科目\"北京乡土地理\",来保护北京独有的文化。再比如,上海人大代表书面建议,建设上海方言博物馆,保护和传承上海方言。

万建中:公立幼儿园开设北京方言课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政协委员万建中在微博中提议,在公立幼儿园开设北京方言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加入选学科目北京乡土地理,在各层次考试包括高考命题中,有意识地增加方言方面的题目,以保护北京独有的文化。这个提议发出后,引发网民不少议论。笔者以为,对这样的提议切不可当真。

万建中提出这样的建议,意在保护北京的地域传统文化。但文化始终是与生活方式紧密相关的,当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时,文化也必然会跟着改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伴随着文化融合步伐的加快,地域传统文化的许多内容不可避免地会流失,人们要保住的其实不是地域传统文化,而是关于这种文化的记忆。留住地域传统文化记忆的任务只能交研究人员去完成,绝大多数市民都只能按照现有的生活方式生活,对流失的东西不可能有很强的记忆力,即使开设相应课程,也只能记住一些简单符号,而无法记住文化的精神。

语言可以传承文化,但是传承文化不是语言的目的。一般情况下,人们学习和使用某种语言,看重的是这种语言的交际功能。一种方言只要不失去其作为交流工具的功能,它就不会消亡,否则,承载的文化再丰富,也难逃被逃汰的命运。万建中的提议从实质上说是想改变语言发展的规律,不仅难以成功,而且没什么意义。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同一个民族间由于地域不同还存在着方言的差异,这就使我国的语言变得异常复杂。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意在方便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之间的交流,反映了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共同愿望。过分强调方言的保护,违背了宪法的精神,也会增加市场交易成本,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我国的普通话是以北京话为标准音的,本身也储存了不少北京方言的信息,此外,官方和民间研究北京方言的机构和人员为数众多,这是其他许多方言无法比拟的。鉴于这种情况,在公立学校开设北京方言课程,从操弱势方言的人们看来,其所传达的就不只是留住地域传统文化的意义,恐怕还有培养文化霸主的意味。

朱云仙:建设上海方言博物馆,保护和传承上海方言

随着首个沪语手机输入法问世,如何传承上海话的讨论再度火了起来。曾多次呼吁传承沪语的市人大代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图书馆馆长朱云仙表示,传承上海话,可在全国率先设立“方言博物馆”。

2011年底,上海语文学会召开的上海市语文学会第十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上,82位学者联名发布倡议书,倡议幼儿园、中小学学生在课外时间说上海话或其他方言、全市公共交通上增设沪语报站、上海的电台和电视台开设沪语频道并对上海话书面语开展正字和正音活动。日前,首个沪语手机输入法也在安卓系统上线。

对此,朱云仙代表认为,为了便于不同地域人们的沟通交流,推行和普及普通话是完全正确和必要的,公共场合不应该过于突出方言,授课教学也应当使用普通话。不过,方言深入人们的生活,蕴藏不同的传统文化背景,仍有其影响力和生命力。因此,保留方言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对于增加沪语报站、沪语天气预报等,朱云仙表示赞同。“像我们这些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听到上海话就感觉很亲切,很有味道。在不缺少普通话播报的同时,增加沪语播报,也是对上海话传承的促进。 ”

“如果上海人说不来甚至听不懂上海话,或者会说也不愿意说,那也是一种悲哀。”朱云仙认为,“对上海话的保护和对普通话的推广讲求度,同时,增强沪语的吸引力是关键。”朱云仙代表在其书面意见中建议,设实体或者虚拟的上海方言博物馆,在全面调查和系统整理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长久保存并对外展示上海方言以及上海地域文化的全貌。

朱云仙代表指出,上海具备建设上海方言博物馆的基础。首先,上海有丰富的博物场馆资源,同时,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很多高校开设方言学专业,拥有众多在全国知名的上海方言学术权威,将为博物馆建设提供学术支撑。根据朱云仙的设想:建立上海方言博物馆,既有实体建筑,也有网络展示,“将大量反映上海方言的视频、图片、文字资料以及沪语教学资料等集中保存和展现在网上虚拟的上海方言博物馆中,供学习、欣赏和研究”。

黄晓良:普通话教学方式让方言失语现象越来越严重

今年7岁的小轩是土生土长的福建泉州人,他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但对闽南语却是\"不会说,连听也是一知半解\"。从小只说普通话、发音标准、没有\"地瓜腔\",像小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很多都是这样的情况。今年,泉州市政协委员黄晓良就在政协会议上指出,现在的普通话教学方式让方言失语现象越来越严重。

黄晓良:因为现在有一个社会现象是比较让人担忧的,作为闽南的家庭,现在小孩特别是低龄化的小孩,就开始不大让讲闽南话,学校也都没讲。这里面是有一个误区,这个观念是要被纠正的,就是说小孩如果从小讲闽南语,就会影响普通话的发音,这严重是个误区。这种应该讲是地方方言,这前头都是存在的,不只闽南话,地方方言的失遗现在是日趋严重。

在泉州政协委员黄晓良看来,方言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更代表了一种文化,他恐慌的是随着方言而一起消失的地域文化。

黄晓良:语言的东西其实是一种言传身教,如果作为闽南人,以后经过子孙几代人,如果闽南话都说不好也听不好,那么对闽南文化的传承就很令人担忧了。大家其实很清楚,闽南话其实保存着我们古汉语的很多韵律,唐诗什么你如果用闽南语来诵吟,那个是非常有韵律的,像南音、梨园戏、高甲戏,这些都需要用闽南话来传承。

杨宏山:方言的流失本就是社会发展的正常社会现象

但是,面对代表委员们对方言流失的恐慌,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杨宏山却认为:方言的流失本就是社会发展的正常社会现象。

杨宏山:我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人口流动的增加,方言的使用量在某种程度上减少,这本身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一下子提出来要保护方言,听起来是有点危言耸听,因为某种意义上来说,方言这种东西是不需要政府加以保护的,因为如果大家都认为这个语言没有他的价值了,都不选择使用了,那么我们知道,语言也有它的生和死的问题,这个本身是一种社会的选择,不能说社会中某一种东西一减少,我们动辄就需要政府来进行保护,实际上这样一种思维,本身也是对政府行为的一种简单的理解。

刘丹青:在不影响普通话教学的基础上,适当放开本地方言的兴趣教学

不少代表委员都提议,不但要保护方言,还要将各地的乡土地理和风土人情列入保护范围,并且加入到学校的课程当中。对此,社科院语言研究所副所长刘丹青认为,可以在不影响普通话教学的基础上,适当放开本地方言的兴趣教学。

刘丹青:目前的这个中国的大城市普遍就存在校园里面不让在课间、课外说方言,我个人觉得这个是太严厉了一点,教学语言我们在目前这样一个人员大流通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之下,我们还是要照顾到全国范围内,很多方言区之间的人的交流,为了本地方言的传承,专门另外的开设一些,比如说不纳入学分的或者凭兴趣的一些课程也是可以的。但是这个是在不影响教学语言,基本上是用普通话的大原则下是不违背的,但是课外来说也还是应当适当的放宽一点,但这个关系处理好也是需要技巧的。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 ... 29/12866932_0.shtml
这些代表都什么素质啊,逆潮流而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6 07:06 , Processed in 0.117378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