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475|回复: 2

[【原创】] 读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有感  (原创非首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24 16:3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是前日读书时偶发灵感所做,金先生是我神交数年的网友,治病求效,学医尊经典,学习方法源于国学大师任继愈先生一句话--“读原文经典”我在看书时凭记忆联想及网友聊天记录,金先生讲的的事情,偶发感想。
这篇文不仅适用于医学,对做文史研究及理化研究的人们都有用,主要是学习法,对理化方面我想针对外文原著和文史类看经典原著道理一样。
  所以说本文适用于搞科研的人。
本来我这人很懒的,近日读书感想颇多,又觉得本文对读书的诸位有用处,故特意重发来。
      
后附金先生的回复。行文中有些内容不好确定找不到证据了,今得到先生的确认,很高兴。特此说明,先生的回复也很用心。将陈老的评哲字转换为医学用,是为了说明当今医界之风气需改。
有意义。
---------------发文说明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先生大作,昨日借到后仅读第一章,叹服其致学方
法——读原著原文,尽量少看翻译的作品。神韵原著中,翻译必乏味。

  冯先生的后辈,侄婿任继愈先生,他也主张读经典,读原文。〈一代大师任
继愈〉

  本论坛金谷子先生受教于任老先生一句话——也是读经典,看原文——出至
其网络作品--金谷子帖子汇总

  而金先生教我们,强调再强读还是读经。学中医要看四大经典——《内经》
《伤寒》〈金匮〉还有就是汉唐时的古经方。求实,不要务虚。

  附冯先生大作节选:

  选至第一章最后语言障碍部分。

  “一个人若不能读哲学著作原文,要想对它们完全理解,充分欣赏,是很困
难的。”

  “中国哲学家的言论,著作富于暗示之处,简直是无法翻译的,只读译文的
人,就丢掉了它的暗示,这就意味着丢掉了许多。

  “一种翻译,终究不过是一种解释”

  “公元五世纪的鸠摩罗什,是把佛经译为汉文的最大翻译家之一,他说,翻
译工作恰如嚼饭喂人,一个人若不能自已嚼饭,就只好吃别人嚼过的饭,不过经
过这么一嚼,饭的滋味,香味肯定比原来乏味多了。”

  任继愈先生的原话没能记住。见于他的传记,〈一代大师任继愈〉何南编著。

  一代大师任继愈。时代文艺出版社, 2010.06. 关于读经的具体内容,此书
中有述。

  金谷子先生医话,有网络版。主要内容如下述:

\"学中医者应以灵素为本
针灸求精必须精研灵枢
金谷子: 我还冒险闯军事禁区去见高人,只得了一句话,受益至今!
“读原文经典!”

话是一样的话,听要看谁听,真人有言真人听,废人废话耳旁风!
听进真言成正果,耳旁风过我还是我!
岂不闻?仙经说:当时一句师边得,归来十年用功夫。
当时听了一句,给我勇气力量,一字一句读来,功夫不止十年,回过头来再看,师言原来是真言。\"


  我百度过冯先生的学习过程,他是有着深厚古文基础的新学者,开创新理学
的一代国学大师,以史证经,经史子集无不涉列。尤其是满腔爱国之心做史,开创一代先河,更为可贵是自学成名的大师。

  ,陈寅恪先生给他的著作做过评论,评价甚高。(见于下面附注中)。

  我在想文化的传承,传的不仅是知识,重要的是方法,从冯先生到任先生再
到金谷子先生,读经典,看原著的路子方法一脉相承,这一点太重要了。

  在这个基础上,加上金先生求实的研究态度,进而产生他的学术观点或者说
他强调的学术观点。

  如金先生学术观点之一——-经脉就是血管,讲实话,以我现在的自我感觉
还不认可这个观点,但是他能举出,经典上的出处,在我没办法举出反驳证据时
只有认可了。

  附金先生论据——经典数则于下(见于2012-2-19群聊)

  《灵枢。本输》:“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灵枢。九针十
二原》:“经脉者,行血气,通阴阳,以营于身者也。”

  ————经络的主要作用就是“行血气”。

  《素问。离合真邪论》:“夫邪气去络人于经也,舍于血脉之中”,《灵枢。
经水》:“经脉者受血而营之”,《灵枢。本藏》:“是故血和则经脉流行,营
覆阴阳”,《针灸大成》:“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外布一身,为血脉之道路也”。
——这也是说的血管。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所说:“经络之相贯如环无端。”

  金谷子:个人读经所见如是。不懂假说、学说等。
                                   作于2012-2-24
                                                                  夜半做稿,晨起录完,诊余编辑校对。
                                                                     金钱石

增续内容:钱穆先生评传中有依古人刚日学经,柔日学史之说,先生晨起读经,晚看史,中间读杂家。这种按人的生理状态科学合理定学习计划方法也值得重视。
先生做《刘向歆父子年谱》,以此驳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平息了当时今古文二派的争斗。年谱一书以史料为准,祥加考证,力求真实,这个真恰是金谷先生讲的求真的真。学习要有求真的态度。

最近半月读了些杂书,国学方面,主因灵枢已看过二遍,但困难仍多。心中苦闷,通过读前贤大德的评传,渡过这一郁闷的过程,坚定继续下去的决心。开始重读灵枢经,注重针方,治则。关注前时不解处。

我每每遇到困难时就求助前贤师辈,这次一样。感谢中。
首先地址:http://www.txzylt.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98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4 16:3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附百度资料如下:

  《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陈寅恪 窃查此书,取材谨严,持论精确,允宜
列入清华丛书,以贡献于学界。兹将其优点概括言之,凡著中国古代哲学史者,
其对于古人之学说,应具了解之同情,方可下笔。盖古人著书立说,皆有所为而
发。故其所处之环境,所受之背景,非完全明了,则其学说不易评论,而古代哲
学家去今数千年,其时代之真相,极难推知。吾人今日可依据之材料,仅为当时
所遗存最小之一部,欲藉此残余断片,以窥测其全部结构,必须备艺术家欣赏古
代绘画雕刻之眼光及精神,然后古人立说之用意与对象,始可以真了解。所谓真
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中国哲学史其持论
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谐,表一种之同情,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
隔阂庸廓之论。否则数千年前之陈言旧说,与今日之情势迥殊,何一不可以可笑
可怪目之乎?但此种同情之态度,最易流于穿凿附会之恶习。因今日所得见之古
代材料,或散佚而仅存,或晦涩而难解,非经过解释及排比之程序,绝无哲学史
之可言。然若加以联贯综合之搜集及统系条理之整理,则著者有意无意之间:往
往依其自身所遭际之时代,所居处之环境,所薰染之学说,以推测解释古人之意
志。由此之故,今日之谈中国古代哲学者,大抵即谈其今日自身之哲学者也。所
著之中国哲学史者,即其今日自身之哲学史者也。其喜论愈有条理统系,则去古
人学说之真相愈远。此弊至今日之谈墨学而极矣。今日之墨学者,任何古书古字,
绝无依据,亦可随其一时偶然兴会,而为之改移,几若善博者能呼卢成卢,喝雉
成雉之比;此近日中国号称整理国故之普通状况,诚可为长叹息者也。今欲求一
中国古代哲学史,能矫附会之恶习,而具了解之同情者,则冯君此作庶几近之;
所以宜加以表扬,为之流布者,其理由实在于是。至于冯君之书,其取用材料,
亦具通识,请略言之:以中国今日之考据学,已足辨别古书之真伪;然真伪者,
不过相对问题,而最要在能审定伪材料之时代及作者而利用之。盖伪材料亦有时
与真材料同一可贵,如某种伪材料,若径认为其所依托之时代及作者之真产物,
固不可也;但能考出其作伪时代及作者,即据以说明此时代及作者之思想,则变
为一真材料矣。中国古代史之材料,如儒家及诸子等经典,皆非一时代一作者之
产物。昔人笼统认为一人一时之作,其误固不俟论。今人能知其非一人一时之所
作,而不知以纵贯之眼光,视为一种学术之丛书,或一宗传灯之语录,而龂龂致
辩于其横切方面,此亦缺乏史学之通识所致。而冯君之书,独能于此别具特识,
利用材料,此亦应为表彰者也。若推此意而及于中国之史学,则史论者,治史者
皆认为无关史学而且有害者也;然史论之作者,或有意或无意,其发为言论之时,
即已印入作者及其时代之环境背景,实无异于今日新闻之社论时评,若善用之,
皆有助于考史。故苏子瞻之史论,北宋之政论也;胡致堂之史论,南宋之政论也
;王船山之史论,明末之政论也。今日取诸人论史之文,与旧史互证,当日政治
社会情势,益可藉此增加了解,此所谓废物利用,盖不仅能供习文者之摹拟练习
而已也。若更推论及于文艺批评,如纪晓岚之批评古人诗集,辄加涂抹,诋为不
通,初怪其何以狂妄至是。后读清高宗御制诗集,颇疑其有所为而发;此事固难
证明,或亦间接与时代性有关,斯又利用材料之别一例也。寅恪承命审查冯君之
作,谨具报告书,并附着推论之余义于后,以求教正焉。  (原戴冯友兰中国
哲学史上册一九三零年本)

  陈先生学术功底深厚,轻意不会奉承别人,他本身就是世间少有奇才,抗战
时就被人称之为国宝。他的评是值得重视的。也衬出冯先生的学术水平之高,其研究致学方法同样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4 16:3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言不错。所引我的发言真实无误。
当年得见任继愈老先生时,先生任职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所长。
音容婉在,斯人远逝,至今读钱石兄文,感念任老恩德,不胜唏嘘。

试将陈序冯著中的“哲”字或“史”字,换成“医”或“药”字,看看,何其相似乃尔!
医家的治学求真,和一切国学、科学、实验研究一样,目的只在追求一个“真”字。


吾人今日可依据之材料,仅为当时所遗存最小之一部,欲藉此残余断片,以窥测其全部结构,必须备艺术家欣赏古代绘画雕刻之眼光及精神,然后古人立说之用意与对象,始可以真了解。——于中医何尝不然

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中国哲学史其持论
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谐,表一种之同情,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
隔阂庸廓之论。————不读医经而说中医是非者,如方、何之流;不读经典,而妄说经方是非者,如时医诸君,亦不乏人。
否则数千年前之陈言旧说,与今日之情势迥殊,何一不可以可笑可怪目之乎?____笑中医之几本古籍之寡陋者,真知经乎?

但此种同情之态度,最易流于穿凿附会之恶习。——古今注医经者多矣

然若加以联贯综合之搜集及统系条理之整理,则著者有意无意之间:往
往依其自身所遭际之时代,所居处之环境,所薰染之学说,以推测解释古人之意
志。由此之故,今日之谈中国古代哲学者,大抵即谈其今日自身之哲学者也。————把自己的意见,引几句经典叫“中医学认为”的,不在少数。

所著之中国哲学史者,即其今日自身之哲学史者也。——所论之医学,不过是自己的见解。

其喜论愈有条理统系,则去古人学说之真相愈远。

此近日中国号称整理国故之普通状况,诚可为长叹息者也。-------------此风至今尤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9-26 04:23 , Processed in 0.110317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