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81|回复: 0

[【社会视角】] 中国的劳动力“枯竭”了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17 11: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劳工的低廉价格,近几十年来似乎已经成为人们头脑中的定式。“两条腿的青蛙不好找,两条腿的人到处都是”。多年来成为了中国工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形象比喻。信奉着这句名言,在改革的大潮中,中国的劳工阶层过了几十年吃苦耐劳的生活,不论你是不是真的能吃苦,反正非吃不可。

  但是这几年,忽然出了件奇事,人,特别是工人,变得越来越值钱了。从东南沿海一直到中国内地,很多企业开始叫着招不到工人。于是,车接车送,涨薪减工时,成了企业中通行的招术,似乎工人一下子真的回归主人翁地位了。各路学者也纷纷研究此现象,什么人力资源枯竭论,什么高薪时代,种种论点纷纷出笼,说到底似乎中国人真的快不够用了。好像“人在家里等,工作找上门”的时代真的要来了。

  其实“人”值多少钱?这个问题很招人讨厌。因为开多少价,都会被批评。人是无价的,这是很多人的观点。从感情的角度和人格的角度,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都有其独一无二的特性。然而,从商业的角度来说,当劳动力成为商品时,人是有价值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劳动力,进入市场寻找自己的工作岗位,付出自己的能力,收获自己的需求时,人作为一种商品就有了自己的价值。

  中国学者、作家周国平说过:“绝大多数人的生命潜能有太多未被发现和运用。由于环境的逼迫、利益的驱使或自身的懒惰,人们往往过早地定型了,把偶然形成的一条窄缝当成了自己的生命之路,只让潜能中极小一部分从那里释放,绝大部分遭到了弃置。人们是怎样轻慢地亏待自己只有一次的生命啊。”

  现在的中国,劳动力资源枯竭论成为了某种共识,于是有人开始兴奋了。每一次工潮,每一次涨薪,似乎都为很多人所不满,总觉得涨得太少,有些人似乎觉得,这么多年来,劳工吃的亏应该在一夜间拿回来才过瘾。

  于是,政府也将眼光瞄向了日本,一份中国版的工资倍增计划也雄心勃勃的出炉了。社会上关于中国工资应该上涨的理由主要有三点。一是中国劳动力资源枯竭,二是中国人素质的提高,三是产业升级的需要。其实细想一下,这三点都有可以商量的地方。

  劳动力资源的枯竭观认为,中国农民工的平均年龄在提高,可供使用的劳动力已经不多。且不说中国当前的城市化率只有50%左右,就算在农村,所谓的可供转移的劳动力不多,是建立在农业生产低效率和低生产力基础上的。中国农产品近几年价格起起落落,反映出中国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失效与困境。事实上,中国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水平稍有提高,便会有大批劳动力需要进入城市谋生。如果土地资源稍稍走向集中,农民失地的问题就会突显。在中国农民一家只有几亩地的情况下,工业企业劳动力资源不足是正常现象,但如果中国有一批现代化的农场,恐怕如何安置失地农民就是一个大问题了。

  关于中国劳工人口素质提高的看法,主要的支撑来自于中国农民工受教育年限的提高。2011年中国劳工的受教育年限平均达到10年,也就是说平均水平已经接近高中程度。
对于中国劳工特别是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笔者有亲身体会。记得大学时,一位农村同学介绍自己的生活,说自己初中毕业后不喜欢读书,做生意2年,然后又重新考大学。我非常奇怪问到:你高中什么时候上的?同学答道:“我们农村的高中不像你们城市,不用上,给点钱,就能拿个高中毕业证。”
“假的真文凭”

  在读书时候,笔者曾经在某夜大(就是晚上业余时间上课)兼职任教,上课的学生大多为一些在北京打工的外地务工人员。每次上课学生出勤率从没超过50%。考试时,学生抄袭成风,严肃纪律会招来学生的抱怨和领导的批评,但任其作为又会被教委的检查员发现。于是一些老教师教给笔者,考前可以告诉学生:“本次考试为闭卷考试,可以抄袭,不许说话。”此言一出,让笔者深感折服。

  这些学生接受了这样的“高等教育”后,便会堂而皇之地拿到国家承认的本科和专科文凭,而且是真的文凭。在中国,这些文凭被戏称为“假的真文凭”。在这样的教育培养下,中国工人的素质迅速“提高”。事实上,中国农民工受教育程度平均水平接近高中程度,真的是非常保守的估计。

  接下来再谈产业转型就非常可笑了。中国要完成产业转型与升级,就要发展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这是一些人主张工资上涨的又一重要理由。其实写到这里,这一理由显得不值一提。中国需要发展服务业,但中国不需要大排档、洗头房、桑拿之类的服务业,中国需要的是牛津、哈佛这样的高水平大学,中国需要的是BBC和CNN这样的高水平传媒。但创办中国的牛津、CNN,显然不能寄希望于哪些农民工。换个角度来考虑,如果一个来自农村,实际只有初中水平的小女孩,拿着个“假的真文凭”进城。她如果进入服务业,只能是洗盘子或是在桑拿里做个“小姐”。如果她进入工厂,可以成为一个女工。

  假设5年以后会如何呢?从事第三产业的她,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小姐”,或是被人“包养”成为情人。而从事工业的她,则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技术工人。这个女孩选择哪条路,更有利于国家的人材储备,不言自明。技术工人至少是个人材,当然前提是她得到良好的劳动保护,没有参加“十几连跳”或没有“工伤至残”。

  事实上,中国的农村待转移的劳动力依旧很多,中国的城市化还远没有完成,中国的劳工阶层的素质,也不足以支撑起高附加值的产业和高工资待遇。劳动力资源枯竭只是一个制造业微利、农业生产低效率,和劳动者权益无法得到保障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制造的假象。

  那么是不是说,现在的工人就没有涨薪的空间?笔者以为不然。笔者的一位朋友在中国南方开厂,对现在的经营困难深有感触,大叹做实业没钱挣,没钱搞技术升级,涨薪压力很大。笔者小问,卖东西的钱都到哪去了,朋友叹到:“没有表面上那么多,企业的成本不仅是税、原料和工资那么简单,还有每位神都要拜,回扣也要给足,很多成本不能说。”

  其实,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集约化,必然造成劳动力过剩,打破劳动力枯竭的假象,中国的制造业尚大有可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与其空谈产业升级,搞什么工资倍增,不如整顿内政,停止雁过拔毛式的盘剥,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真正还利于企业,才是治本之道。

http://www.zaobao.com/yl/yl120217_002_1.shtml

评论:劳动力价格低廉是中国制造海外营销制胜的法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2 16:54 , Processed in 0.175523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