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844|回复: 1

[【诗歌】] 竹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3-10 16:5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鄙人土生土长于南国,这就注定一生一世都与竹子厮守。多少年来,一直是居有竹、食有竹、听有竹、用有竹、行亦有竹。然而,就是在如此景况下,鄙人却从未专门以竹为题抒写相厮相守之情。今之想来,实在于竹有愧。
  为这份厮守之情,鄙人此番效法古人之意态,特作《竹颂》,聊以慰怀。
  
                一
  
  竹,多生于中国之南,其种类有250有余。最常见者,有南竹、毛竹、慈竹、刚竹、荆竹、斑竹、箬竹、罗汉竹、文竹等。就蜀地而言,尤以南竹、慈竹、荆竹者为众。
  在川西平原上,大凡农家,均被密密实实之翠竹所围绕,葱茏、苍郁、挺拔而俊秀。远处一望,犹如绿云朵朵,翠霞团团,恰如世外之仙境,人间之桃园。穿行其间,清风摇落满地竹影,雀鸟啼出一天婆娑,甚是诗意且画意。尤其是三五至交于竹间饮酒、品茗或下棋,颇有“竹林七贤”和“竹溪六逸”之遗风和神韵。有如此景致,实为自然之造化,上苍之赐予。鄙人生于斯,长于斯,虽不是仙人,却每以仙人自况也。
  能与竹为伍为友,此生别有何求?苏东坡曾申言:“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而鄙人是食之有肉,居之有竹,且常饮于竹下,眠于竹间。这等光景,自是不瘦亦不俗,想必正是苏氏之辈眼馋日久、神往多时也。正是:“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
  一生与竹厮守,岂不纵情诗酒、放浪形骸?又焉能笨若呆鸡、愚若蠢猪?鄙人以为,惟有慧及天地、才接古今,方可不枉然于蓬蓬翠竹间幽居一世。
  
                二
  
  竹于我,如水之于鱼,草之于马。
  顽童时,常与村中孩童骑竹马,嬉戏于阡陌,奔突在山间。那场面,实如“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于道次迎拜”之况。
  稍长,每于雨后提竹蓝拣拾竹荪。竹荪熬烫,味极鲜美,开胃健脾,养气生精。竹荪汤熬好后,吾母总要呼朋唤友,一并共享。其氛围热闹融和,不亦乐乎,无比快哉。此外,竹笋更是美味,郑板桥说:“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在三月初挖竹笋,嫩而鲜,汁丰而味长。此时之竹笋,可炒、可烧、可蒸、可凉拌,亦可煲汤,无论如何去吃,均可吃出乡野之风,林间之味。食笋,最宜从早,若到暮春,笋已成竹,不可食也。在夏日雨后的竹林间,常可拾到竹肉。竹肉者是生在竹根上的菌,又名竹菇、竹蓐,《本草纲目·菜部五》中有如此记述:“生朽竹根节上,状如木耳,红色,大如弹丸,味如白树鸡。”用竹肉煲汤,其味尤其鲜美,只因它自带鲜味,故而隔院亦能诱人垂涎欲滴,馋心慌然。
  夏日来临,常与伙伴于竹林间捕捉竹象。竹象为枣红色壳虫,善飞,亦喜鸣,其鸣声如簧,低沉而缠绵。捉到竹象,便去其前腿,穿于竹丝头,轻摇之,竹象便振翅而翔,簧簧然而长鸣,甚是喜人。整个夏日就在竹象的鸣声中过去,无忧的童年亦远去一岁。
  乡间少医,却有众多偏方,竹沥当属其中一种。在竹枝尖新采集的茎,名为竹沥。竹沥性寒、味甘,清热豁痰,主治痰阻窍络、中风、癫狂和痰热咳喘等症。在缺医的乡村,竹沥救过不少农夫的性命,让他们多活了若干个年头。除竹沥外,竹茹亦是一味疗效极佳的中药。竹茹是竹竿刮去青后,再刮成的薄带状物。此物性微寒、味甘,清热除烦、和胃止呕,对虚烦、口渴、呕吐等症有奇效。在川中,盖因有竹笋和竹荪的滋养,亦有竹沥和竹茹的调养,村夫们大都神采奕奕,笑声朗朗,有长命百岁之相,亦有富足安乐之貌。
  除却食用之外,竹子之它用甚是广大。住者有竹楼,睡者有竹席,坐者有竹椅,行者有滑竿,农夫们戴在头上的,叫竹斗笠;挑在肩上的,叫竹扁担。晒麦子用的是竹晒席,背柴禾用的是竹背篼,装粮食用的是竹萝篼。最是美者,当属竹篱笆。斜斜地插于房前屋后,任丝瓜的藤蔓爬上去,任月季的枝叶缠绕上去,夏天一到,竹篱笆上便姹紫嫣红,蝴蝶飞飞,蜜蜂嗡嗡,尤其是那红公鸡,围绕篱笆追蜂啄蝶,却欲食不能,甚是着急,煞是有趣。
  从山上引山泉入室者,名竹笕。竹笕自是竹子制成,其做法为打通竹节,形成管道,一竿竿连接而成。引下的山泉,清澈而甘冽,洁净而养人。在吾乡,家家有竹笕,户户有甘泉,不用劳神打井,亦不必费力挑水,山泉会沿竹笕自动而来,终年不止。
  旧时的女子出嫁,多为乘花轿。轿为竹子制成。一路之上,竹制的轿子闪闪悠悠,轿中的新娘就摇头晃脑,得意而娇羞,兴奋而含蓄,加之前前后后的吹吹打打、吆吆喝喝、嘻嘻哈哈,虽一路崎岖,倒也喜庆而欢乐,幸福而吉祥。
  因遍地是竹,吾乡家什用具,十有七八皆源于竹子。难以设想的是,若是离开了竹,川人的日子将会是何等样子?
  
                三
  
  川中自贡,除盛产恐龙外,还生产井盐。在当年,从百米井底汲取盐水,完全仰仗着竹子。盐工们将竹节打通,做成抽水的管道,插于井底,遂将盐水抽出地面。在当年,若是没有竹子,那井底之盐,想必是难以提取。
  在两千多年前,李冰父子开江筑堰,其分流与泻洪,亦是仰仗着竹子。他们将竹子劈开,花为篾条,编成数丈长的竹笼。然后往竹笼里填装卵石,再将其放入江中,用以筑堰分流。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依然采用此法。竹子这柔软之物,在李冰父子手中却为强悍之器,敢于搏击恶浪,归顺狂涛。李冰父子发明了竹笼,竹笼又成就了李冰父子,两千多年了,狂野的岷江水,在竹笼面前,依然是那般服服帖帖、规规矩矩、老老实实。
  在没有钢质火炮的年代,军人们就用最为结实的南竹当火炮。他们在长长的竹筒里装上火药和铁砂,以此保卫自己,打击敌人。在那时,南竹火炮的多少,决定着战争的胜负。
  竹子的用场,自是不止如此,它还可雕、可刻、可编。那竹雕的飞禽走兽,那竹刻的诗词歌赋,那竹编的杯盘瓶壶,当是蜀中一绝。尤其是宜宾的竹蚊帐,细如蚕丝,薄如蝉翼,挂于房中,儒雅而高贵,奢侈而华美。再者,自贡的龚扇子,依然细如蚕丝,薄如蝉翼。在其扇面,可编出仕女花卉,亦可编出梅兰竹菊,更可编出唐诗宋词。握一柄这样的扇子,信步于闲庭,那份幽雅,定是古今之人梦中的景致。因此,川人的竹编,在全球都享有盛誉。
  唐时的薛涛,是一大才女。她在川时,曾用竹制成粉笺,用以抒写诗词。薛涛自制的粉笺,名曰薛涛笺。此笺不卖,除自己用外,只赠朋友。薛涛不仅才华过人,其自制的薛涛笺亦名扬九州。如今,取而代之的,是夹江和邛州的宣纸。世人为拥有这两地的宣纸而得意。竹子是制作宣纸的上佳材料,没有竹子,就没有第一等的宣纸。
  在蜀中乃至全国,竹子对推动文明,繁荣文化,至今起着不可替代之作用。
  
                四
  
  华夏文明两千余年,若是没了竹子,定当是个不小的遗憾。没有竹子,自是还有树木,然,树木成本之高,远在竹子之上。
  从战国至魏晋时代,有书写材料名曰竹简。竹简者,竹片制成也。木片亦可制成简,然,木片制成的简通常叫做札或牍。稍宽的长方形木片叫方,若干牍或简编缀在一起,叫策(册)。简或策上的书写,均为毛笔墨书。
  汉时,竹简的规格尺寸,有极其严格的规定。写诏书律令,其长度为三尺;抄写经书,其长度为二尺四寸;民间写书信,其长度为一尺。
  从战国到魏晋,是思想频出、百家争鸣、名士不断之鼎盛期。在此间,竹简就成为留驻思想史与争鸣史的重要载体。因此,竹子是一路伴随着诸子百家的思想走来,将中国之思想史推向世界之顶峰,赫赫然令世人景仰。在如此之时代,若是没有竹简,如今之阅读,将会缺少许多章节,乃至篇章。由此可见,竹简于中国历史,其功甚大也。
  在朝政上,难以计数的奏疏、条陈、圣旨,或是安邦,或是治国,或是攘夷,哪一个不是以竹简而为之?
  竹子,这生于荒野、长于僻壤之物种,这关节不通、背躬溺弱之生命,居然能够记载历史、传承文明、播扬思想、传达圣谕,居然能有粉身碎骨之概,视死如归之举,完成着国家民族之使命。望着如此之竹,焉能不顿生敬意?
  竹子,实为奇怪之物,被人折腾得浑身是孔,它不仅不悲凄,却能流淌出美妙的音乐,如笛,如箫,亦如笙。
  竹子,又实为伟大之物,甘愿为人类奉献和牺牲自己。
  这就是竹,纵然粉身碎骨,纵然千刀万剐,它也要为人竹报平安,竹书往来。
  
                五
  
  竹因其虚心、节坚、中直、傲霜,不褪其本色,不失其刚劲,被人称为“君子”,成为独特的文化载体,被艺人们取于纸笔,表之高堂,悦目而怡性。
  正因竹子有众多可歌可泣之处,故而历代文人墨客多欣赏和赞誉。在众多的赞美中,人们都将竹子上升到人格化的高度。
  刘禹锡是这样赞美竹子的:“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郑板桥对竹的赞扬,不仅奇思妙想,而且大气磅礴:“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在另一首诗中,郑板桥说惟有君子才能与竹相伴:“唯有竹为君子伴,更无众卉许同栽。”苏东坡之爱竹,甚是得直截了当,且充满个性:“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在现当代众多咏竹诗中,尤以《武侯竹赋》为最好:“俊美、葱茏、英武,一竿翩翩风度;沉着、坚韧、和睦,一身嶙嶙傲骨;有节不计出土,风流一身朴素;莫说笑上云霄,依旧虚怀若谷。义薄云天,又人情味儿十足;是烈性丈夫,又似哀哀慈母;泣谢先人,择得如此形象明心遗志,鲜明、生动,这才是我的民族。”……
  
                六
  
  多少年来,在我家的房前屋后,生满着竹子,一如郑板桥所言,竹似扫帚,它替鄙人打扫着天庭,涤荡着尘埃,还我一轮明艳的日出,皎洁的月亮。它们生于斯,长于斯,它们的祖先,曾驮载过一个大国之魂,浩浩然彪炳千秋。它们的子孙,将继往开来,把一片浩荡的绿云,铺满大地。
  鄙人虽不过一南国布衣,然,有竹为伍,有竹为伴,此生还有何求?它的气节犹如君子,它的傲骨恰似贤士。在竹林深处活到今朝,我方明白,那“竹林七贤”,那“竹溪六逸”,能够洒脱于天地、傲然于古今,全都是因为有了竹。
  因为有竹,鄙人默默之一生就此不俗;因为有竹,一身的骨头就有节有度。与竹厮守得久了,说不定在哪一天,就会从浑身之骨节处唰唰唰地长出竹枝,在风雨中摇旗,在月光下婆娑。
  呵,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10 21:25:4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好贴!

家乡也是多竹之地,看此文好象回到了家乡。谢谢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0-9 22:24 , Processed in 0.361753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