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39|回复: 0

[【社会视角】] 建设与国家科技城相适应的西部文化强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11 22: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访绵阳市委书记吴靖平
作为国家科技城,绵阳文化底蕴深厚。在灾后恢复重建和发展振兴中,绵阳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和感恩奋进文化,全面推进绵阳国家科技城建设,努力打造与国家科技城相适应的西部文化强市。
记者: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九次全会对文化发展作了全面部署。绵阳如何把握这一契机,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吴靖平:绵阳历史悠久,历史文化与在国防科技建设中形成的独特的“两弹一星”军工科技文化、在抗震救灾中和灾后恢复重建中形成的感恩奋进文化交相辉映。在灾后恢复重建中,绵阳统筹推进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重建,已实施文化重建项目1394个,实现了“村村有活动室、乡乡有文化站、县县有两馆”目标,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灾区干部群众感恩奋进,涌现了大批典型,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目前,绵阳已具备文化大发展的基础,有信心通过努力,到2020年建成与国家科技城相适应的西部文化强市。
记者:建设与国家科技城相适应的西部文化强市,将从哪些方面着力?
吴靖平:首先要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弘扬绵阳特色感恩文化,通过加强“三基地一窗口”建设,将“感恩奋进”内化为绵阳的文化自觉,把感恩教育具体化、群众化。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推动科技城全面振兴;加强优秀文化产品创作生产,通过完善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挖掘绵阳特色优势文化资源,规划一批重大题材创作,推出一批优秀文化作品。加快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推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免费开放,建立现代传播平台,对优秀文化遗产加强继承和保护。实施文化名人发展战略、人才培养工程和“天府英才”工程,突破身份、文凭的壁垒,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大批锐意创新、结构合理的文化人才。
记者: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发展方面,绵阳有何思考?
吴靖平:结合绵阳实际,我们将采取四项举措,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突出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和感恩文化。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加快制定《绵阳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发展现代传媒、文化旅游、文艺演出、艺术品展销“四大文化产业集群”,打造文化休闲、印刷包装装潢、现代文化娱乐、民族生态“四大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创意文化、文化艺术培训 “两大文化产业基地”。进一步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培育发展多元化市场主体,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和集团。实施大集团带大产业战略,发挥本地骨干企业主导作用,推动文化产业成为绵阳新的支柱性产业。
【亮点】
绵阳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和感恩文化,全市干部群众深怀感恩之心、报恩之情、奋进之志。荣获“第二届全国戏剧文化奖”金奖的大型舞蹈诗剧《大北川》,在全国巡演100多场,形成了感恩文化品牌。北川新老县城成为“三基地一窗口”建设的典范,拉动绵阳成为国家级旅游目的地。以中物院科技展览馆、亚洲最大风洞群、邓稼先故居为代表的“两弹一星”文化,已在全国形成影响。
【展望】
绵阳将推出多项“含金量”高的配套举措,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各级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将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提高;市级将建立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落实社会力量对公益性文化事业捐赠的税收优惠政策;逐年扩大有关文化基金和专项资金规模,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推动文化产业成为绵阳新的支柱性产业;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努力打造西部有影响的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文化改革创新先行区、优秀文化产品集中地和文化产业高地。
http://www.sichuandaily.com.cn/2 ... 211535013992621.htm
科技与人文并重,更能促进科技城健康科学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30 06:05 , Processed in 0.317378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