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485|回复: 1

[【其它】] 历史不存在“政治错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18 15:4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zqb.cyol.com/html/2011-09 ... b_20110914_2-02.htm
  在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到来之际,《中华民国史》(全36册)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中华民国史》从第一卷出版,到整套36册一次推出历时30年。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汪朝光称,该书对于国共关系评价有所创新,对蒋介石领导北伐、推倒北洋军阀,尤其是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都给予肯定评价。(《人民日报》9月13日)

  有网民问,这是不是为“蒋介石翻案”了?“翻案说”,正折射了国人素来喜好的“非左即右”“非黑即白”的简单思维。实际上,这套大部头著作对蒋介石不仅有肯定,“对于蒋介石发动反共政变、导致国共关系破裂、革命功败垂成,对于蒋介石在抗战胜利以后违背民意、发动内战的责任等等,也予以充分的揭露和批评。”也就是说,总体而言,此部书呈现的蒋介石,比以往“更为全面、立体、多面和平实,肯定其当肯定,否定其当否定,而不是以单一的看法评判复杂的作为”。

  所有这些,其实是治史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实事求是。是是非非,全面评说,而不是以简单的好恶,随意地贴上标签,并就此盖上“权威”的章子,不再容人置喙。专家说这“充分表明了民国史研究若干年来的进步”,若真能做到这一点,何尝不是中国社会若干年来的一个进步?

  原本应该人人皆懂的治史常识,却以极大的“社会进步”呈现,本身就是一个值得寻味的命题。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很长一段时间里,历史经常会按照某些特殊的需要,被轻易地涂抹胭脂,穿上各种服装,只剩下“好人”“坏人”的标签,而忽略大量“不好不坏”、无比真实的人。缺少对历史真实的敬畏,经常采取的是“掰大蒜”的历史观,自己不想要的、不想看的,就掰掉扔掉,视而不见,而不是“剥洋葱”的历史观,在一层层剥的过程中,接受历史的教诲,哪怕这个过程会辣得两眼流泪。

  任何历史,都是宝贵的教科书,只有真实地被敬畏,才能有正确的收获。民国史也好,近现代史也罢,丰富多样的故事、艰辛坎坷的历程,不管挫折、奇迹,还是悲剧、闹剧,都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改革、革命、政治发展、经济转型等大量的真理。越真实地呈现,总结,越可以从中汲取养料,相反,如果任由谁凭借一己好恶垄断解释权,历史就会失掉血肉,干巴巴、无意义,只活在自我阐释当中。从更高层面含义上讲,也唯有建立在真实基础上的历史,才可能培养从容理性、独立思考、信仰诚信的公众——为人不实事求是就难以取信于人,执政不实事求是就难以取信于民。历史真相如果可以不停地“修正”,民众就会增添迷茫,缺少对于当下的认同,这恐怕是“修史”者必须考虑的。

  这些年,我们看到了对很多历史人物评价出现了适度的“修正”,这让人欣慰,也让人感慨。怎样才能少走类似的弯路?怎样才能确保一部实事求是而不是随意阐释的历史?思来想去,工具不外乎有二:一是继续强调对历史研究本身的敬畏,“用事实与证据说话”成为一种共有的文化信条;二是尊重开放式表达,在多元的表达中呈现真实,而不是由谁垄断解释权,其他理解都是“僭越”,是“政治错误”。

让历史回归本来的面目是多么困难的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8 16:4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千年后再评说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2 06:55 , Processed in 0.21500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