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415|回复: 0

[【社会视角】] 世界必须携手推动经济增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13 14: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世界必须携手推动经济增长
美国财政部长 蒂姆•盖特纳 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


    世界经济从2008-09年的金融危机中展开复苏后,现在正处于第二个放缓阶段。问题并不在于我们是否具备采取行动促进增长的经济或财政实力,而是我们是否具备政治力量来做正确的事情。


  经济放缓是因为受到了油价、日本灾难和欧洲危机等因素的冲击。以这些冲击的严重程度而论,即使是放在全球经济繁荣时期也是危险的。放在现阶段这种放缓就更加危险,因为世界尚未从金融危机的重创中康复,而且人们普遍存在一种担忧心理,认为在政治因素的制约下,各国政府和央行将难以明智地运用现有的各项工具。

  由于各主要经济体的利率已处于极低水平、危机造成预算赤字膨胀、再加上危机中的金融失衡局面只得到了部分纠正,所以,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政策所能发挥的作用有限。

  然而,在主要发达经济体,制约行动的最大因素与其说是经济现状,不如说是政治瘫痪、对通胀和道德风险的不合时宜的恐惧、以及对减税和投资等传统财政工具在促进经济增长上的效用的莫名不满。

  要使世界经济重获动力,最重要的是下面这三件事情。第一,美国应着力促进增长和就业。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总统将努力推行他上周四晚间提出的规模浩大的一揽子计划,其中包含公共投资、税收激励和有针对性的就业促进措施,同时辅以一套经过仔细权衡的财政改革方案,以求在中期内恢复财政可持续性。

  其次,欧洲必须采取更有力的行动,让人们相信它有能力、也必将解决自身的危机。这要求各国政府携手合作,与欧洲央行共同履行一项明确的承诺:扶持欧洲金融体系,确保各国政府在改革期间能够以可持续的利率水平借入资金。最后,中国及其他新兴经济体必须继续增强内需,并允许本国汇率顺应市场力量调整。

  2009年初,世界展现出非凡的团结局面,为拯救全球经济而动用了非凡的财力,各国协同采取了稳定金融市场的举措,并出台了财政和货币刺激措施。我们当前面临的挑战不一样,再如法炮制未免不现实。

  但是,当务之急仍然是促进经济增长。各国财政政策都应奉行“增长挂帅”原则。在赤字和利率均过高的国家,政府除了整顿财政外别无选择。在财政状况较为强健、利率较低的国家,有些国家还有余地采取更多支持增长的行动,其它一些国家则起码可以放慢财政整顿的步伐。在有必要加强财政改革以实现长期可持续性的国家,应把重点放在可在中期内产生效用的政策改革上。

  再来说说货币政策。由于经济增长放缓和油价下跌,通胀风险大多(尽管不是所有地区)不太严重。这意味着,一些国家的央行将继续放松银根,而一些国家将在较长时期内把利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同时放慢今后的紧缩步伐。所有主要经济体的央行都未到弹尽粮绝的地步。在修复和改革金融体系方面较为落后的国家,现在必须加快脚步。在危机初期向银行体系注入较多资金的国家,现在能够更好地支持经济复苏。其余国家现在也应加大行动力度。

  旨在防止危机重演的金融改革在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务必遵循一个原则:不能加剧经济的放缓。在推动全球需求再平衡方面,我们必须取得更多进展,人民币应扩大升值幅度,加快升值步伐,此外,中国及其他拥有巨额外部盈余的新兴经济体还应采取其他增强内需的必要政策。

  前途并非一片黑暗。油价已经有所回落,减轻了消费者和企业的压力。新兴市场的增长仍然相当强劲。民间分析师普遍预测,未来几个季度内,美国经济的增长将比今年上半年更加强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整体而言,世界经济将继续以缓慢的步伐扩张。

  但是,世界经济有很大的可能会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相对疲弱的增长,有鉴于此,政策制定者应着力降低出现这种结果的风险。金融危机的历史教给我们的最重要教训之一是,在初步应对措施的政治成本和过早对经济增长所持的乐观态度面前,维护经济复苏的政治意愿会迅速消散。这是一场可怕的危机。复苏总会是缓慢、脆弱、旷日持久的。我们有更多的工作要做,我们最好携起手来,共同努力。


本文作者系美国财政部长。
译者/何黎

原文网址: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0633?page=1
推荐:世界经济融合越来越多,走出危机是要靠互相协作。但问题是每个国家的政治家们考虑的都是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协作谈何容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3 03:42 , Processed in 0.130084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