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661|回复: 16

[【文史类原创】] 管窥《杨修之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20 22:5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杨修之死颇耐人寻味,关于其死因,一直是读者感兴趣所在,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如果从两人的性格和政治两方面来考虑,会有所启发。
先看曹操。虽然他是极其复杂的人物,但通过文字记载,我们可管窥他的性格。他自幼反映迅速,有谋略,有权术,行侠仗义,行为放荡,不受世俗约束,不经营家产事业,但也看不出他跟普通人和什么不同之处。听了当时的名士对他的赞誉,尤其是被定性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臣”时乃大喜过望,这使他顿悟——原来自己是有很大潜力的,于是就开始招募勇士。
起初他只是担任卑微的职位,189年是议郎,后是典军校蔚,但他很快就表现出非凡的洞察力。他认为领袖不可以太宠幸身边的人,更不可以赋予他们大权。随着他活动范围的扩大,他的本性就表现了出来,如多疑(杀吕伯奢一家,还将错就错)、善用权术(某次行军,经过麦田。下令说:损坏田麦这处死。他自己的马跃入田中,教部署议罪。算是主帅不可自杀,割发置地上当作斩首)、血腥残忍(如193年,为父报仇滥杀无辜达十万人,200年灭皇帝国丈董成三族,同年坑杀袁绍降军七万人——这三种情况只是发泄私愤)、不择手段网络人才(如他变通东汉东汉举孝廉制,录用“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用徐庶母要挟徐庶,威逼司马懿出来孝命,例子不胜枚取)。但是曹操只所以能战胜群雄脱颖而出,还有更主要的原因。
除提倡节俭,严禁厚葬和淫祀,实行法家政治外,他很有号召力和领导才能。他的自己谋士成群,猛将如云,有本家兄弟,也有招降纳叛的,两者之间平衡得不错。和其他豪杰比起来,他还比较开明,有文采,精力充沛(三十年来连续征战),非常在乎士人(以读书为业,相当于现在的知识分子)的舆论(实际上,郭嘉和荀彧关于领导者的十项标准对曹操的事业既有促进作用,也制约着曹操的放任),一旦认为智囊所言甚善,立即付诸实施,但是不要以为曹操对士人非常优待。下面几个典型例子值得参考。
陈留人边让,曾讥讽抨击曹操,曹操听到后,诛杀边让和其妻儿。边让知名度很高,操竟下毒手,引起兖州士大夫的震恐。后来曹操学乖了(知道爱惜自己的羽毛了),对待大骂自己的祢衡,采取借刀杀人——把他送给刘表,结果衡骂表手下大老粗黄祖,被祖所杀。许攸,原为袁绍的智囊,200年来投曹操,操当时正与绍对峙,听说攸来投,来不及穿鞋接急忙出账迎接。但许攸仗恃他的功劳,态度傲慢,曾在大庭广众中呼喊曹操的乳名:“阿瞒,如果不是我,你夺不了冀州!”操笑着说:“当然。”但心里不大高兴,后来竟诛杀许攸。曹操不杀撰写《讨伐曹操文告》的陈琳,一是肯定陈琳承认自己错误的勇气,二是因为陈的名气大——建安七子之一,后来陈又没有犯错。但是另一位建安七子孔融却没有逃过。孔融事操多年,他仗恃自己的才干屡屡戏侮曹操,操只好表面容忍,但内心十分厌恶,后因人弹劾,操终于抓住时机杀之(时为208年)。212年冬,一些大臣看出曹操的野心,认为丞相曹操应晋级“公爵”,立下汗马功劳的一级谋士荀彧反对。过了些时日,操不漏痕迹地毒杀荀彧。荀彧死后,崔琰成为一级谋士,很受重用,但在216年,他因反对曹操当魏王,也被诛。
这么多名士被杀,而曹操手下的其他著名士人并没有投奔他处,值得深思。

下面来看杨修。
他是杨彪的儿子。197年,时任全国武装部司令的杨彪因是袁术的姐夫,曹操和袁术有仇,遂对彪深恶痛绝,诬陷他,将他逮捕入狱,如果罪名成立,即被灭三族。孔融劝说曹操说杨彪家属,一连四时,都有清高品德,海内人望所归,加上荀彧和满庞的智慧,杨彪被释。彪见东汉王朝已经没落,政权握在曹家人手上,遂宣称脚部痉挛,十年间,不能走路,因而终于得免一死。
文字记载,杨修博学广览,一目五行,九流三教无所不通,但他个性张扬、疏放不羁、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除了阔门、一盒酥、梦中杀人和吴质事件外,还有擅自替曹植做主,让他硬闯邺城城门,破坏了曹操考验儿子的计划。曹操原本非常偏爱第三子曹植,甚至有立他当世子(接班人)的打算,但因曹植直率,不如长兄曹丕有诡计,加上他和杨修的关系(曹植爱修之才,常邀修谈论,终夜不息)加上闯门事件,遂不喜曹植。217年曹操立曹丕当世子,对曹植更不喜爱。曹植爱妾因穿华丽服装被曹操发现,认为他违背节约的诏令,遂送回娘家,处死。杨修为曹操服务多年,却一直担任一般秘书的职位,说明曹操平时不很待见他,这似乎有悖于他唯才是用的作风。而杨修却不从以前的靠山——曹植------的遭遇中警醒, 219年,在曹操关键的作战时刻,揣度曹操的心理,并让大将夏侯惇付诸实践——这便是“鸡肋”事件。于是,被斩。
按理,以杨修的才干,他应该早被重用而不是数年仍处原职。他死得非常冤。因为曹操本来要退兵,结果被杨修揣透心理,于是,第二天硬着头皮进兵,不想大败,还被魏延射中人中,丢了两颗门牙。方忆杨修之言,遂将修尸收回厚葬,就令班师。
或许,鸡肋事件反映杨修这样的心理:反正曹植是靠不住的了,在这个关键时刻,凭自己的智慧为曹操立大功(退兵可以避免许多伤亡,更重要的是保住曹操的威名),不仅使自己扬名,更可能会得到曹操的重用,毕竟他现在已是中年,机会难得啊。
他在曹操手下服务多年,应该知道曹操本性中的刚愎自用、阴险虚伪、老奸巨猾、善于做戏和血腥残忍的一面。而且曹操现在已是至尊之位,他就是神,下面的人竟敢妄度神的心理?杨彪当年的遭遇没能给杨修以警醒,这说明杨修作为文人的单纯和幼稚。这也说明杨修不谙政治手腕。曹操出生宦官,使他不仅看出宦官的劣根性,更重要的是,他认为士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地位是东汉的恶政根源之一。为冲淡士族的势力,他提倡曾使士族恐慌和震惊选拔人才制度——录用“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但他又不得不依赖他们。他们不仅传播知识,留下文学作品(曹操本人也是文学爱好者),评论时事,出谋划策,而且主导舆论。他只所以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主要是因为刘备对士族的号召力比自己高一些。再者,曹操明白士族力量依然足以阻碍曹氏政权代替空名的刘氏政权。所以210年发布的《眀志令》就是对拥汉派的士族说的。荀彧和崔琰两个不识时务者就因此丧命。或者,士族阻碍曹操做皇帝,与其说是为了拥汉,勿宁说是向自己交换做官的特权吗?曹操最后基本上没有太大的障碍,加上他果敢的个性,他为什么没有称帝?是没有想到自己死的那么快吗?不大可能,他清楚自己已到高龄,久经沙场,头痛病严重,没有时间等待。他却没那么做,是怕在史书(史书也是知识分子所著)上留下“篡位”的骂名?他可能把这作为最后一个考题,好让他的接班人曹丕来解答吧?抑或杀杨修是为了避免自己的儿子重蹈袁绍儿子们的覆辙(袁尚袁谭因各自的谋士之间的争斗而丧命)?
所以,杨修之死颇让人深思,他既折射出曹操与杨修各自的心理和个性,更反映了在政治生活中知识分子与封建统治者那种微妙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士族:士族,就是世代做官的家族。一个家族,怎么可能代代都做官呢?因为那时做官不容易。范文澜先生的《中国通史》说,在汉代,一个人要想通过正规途径做官,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必须是士人;第二,必须通晓经学;第三,必须被举为孝廉。孝廉就是孝子廉士,这是德的要求。通晓经学也叫明经,这是才的要求。必须是士人,则是身份的要求。士在周代,原本是最低一级的贵族。到了汉代,则变成了最高一级的平民。士以读书为业,其实也就是从事脑力劳动。换句话说,士,就是“脑力劳动者”,即“劳心者”。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所以士农工商,士的地位最高,商的地位最低,他们甚至无权做官。当时能够达到这三个标准的人还真不多。别的不说,光是通晓经学就很难,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有书读,都读得起。如果还要求什么都不做,专门只读书,那就更难。因此,只有那些有书读,读得起,读得进,读得好,而且并无其他职业(农工商)的读书人,才可能做官。做官必须读书,读书为了做官,读书与做官就变成了一件事,变成了职业。一个家族,如果以读书做官为职业,就叫“士族”。如果世代读书做官,就叫“世族”。但是,以读书为业的,差不多也都世代为官。所以,“士族”即“世族”。?(参考易中天品三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1 19: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游客,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积分高于 25 才可浏览,您当前积分为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6 00:5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讨论的《杨修之死》,看来是《三国演义》里的杨修。

但文章也有时引用历史文献。

个人认为二者不可混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8 15: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修有小聰明,但不知避諱,惹人壓,該死。操和袁紹同為外寬內忌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4 15:51: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句话,生不逢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6 08:54:55 | 显示全部楼层
众说纷纭,千人千面,但才子死于非命,总让人心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0 08:57:3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了 感触很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0 19:0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muntzer于2011-08-26 00:58发表的 :
楼主讨论的《杨修之死》,看来是《三国演义》里的杨修。

但文章也有时引用历史文献。

个人认为二者不可混淆。


同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9 18: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貌似不是真正的聪明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9 21: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杨修不死,曹氏兄弟势必相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3 15:43: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个性张扬、疏放不羁、恃才放旷,这是做学问的人应该注意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0 21:52:2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现代人的观点看待曹操与杨修,也许与历史不符,但是人性是亘古的,现在的领导还是这样的个性、特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0 21:5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才华,做学问好的人,都是很有个性,但是现在是一个多元发展的社会,而且是资源控制型的社会,有才之人要有好的发展,也是需要与社会接轨的,这很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8 10:2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乱世人物,环境因素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19 20:2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我们自己都意识不到,我们评价人的尺度时时在发生变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28 18: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时代不同,观点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28 19: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一件事情每个人的看法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21:20 , Processed in 0.28326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