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63|回复: 1

[【余香阁】] 传统文化中的教育系列之一:父子知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11 10:3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父子知音:苏氏家教的成功秘诀

  家庭教育的成败,关键在于亲子关系是否和谐。父母不能随意哄骗孩子而失去信用。曾子的妻子哄孩子说要杀猪,曾子就真把猪杀了,还告诫妻子不能跟小孩子乱开玩笑,因为欺骗孩子就是在教他骗人,孩子也将不再相信大人。今天,轰动一时的“父母皆祸害”小组和西方畅销书《中毒的父母》,都还在控诉父母失信于孩子而造成的伤害!不失信的实质在于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除了诚信,还要充分理解、信任孩子,给孩子提供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宋代苏洵之所以能大器晚成,就得益于此。成名后的苏洵多次向人提及,他这一辈子只有两个知音,一个是赏识举荐他的欧阳修,另一个就是父亲苏序。
  苏洵自幼不喜读书,四处游荡,苏序纵而不问。相反,哥哥苏涣读书勤奋,为了让苏涣安心读书,苏序“自总以家事”。乡邻亲戚责问苏序偏心,他却笑而不答,问急了就说“吾儿当忧其不学也?”苏洵二十七八岁开始发奋读书,后屡试屡败,苏序依然听之任之。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苏序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北宋初年蜀人“犹不忍去其父祖之故以出仕于天下”,苏序少时即“喜为善而不好读书”,受其遗传,苏洵不喜欢烦琐的句读、声律之学。苏序不加管教,不是不负责任,而是注意到并尊重环境、遗传的影响。苏洵终日嬉游放荡而不被制止,说明苏序了解苏洵的独特个性和资质,做了区别对待。这种看似无为的教育促进了苏洵独特个性的自由养成,对其文学创作观和审美趣尚都有很大影响。苏洵强调耳目相接、风水相遭以自然为文,与此不无关系。
  理解和尊重之外,苏序还十分注重期待的感召力,注重身教。积极培养苏涣,是另一种形式的身教,向苏洵展示出一种深切期待。而苏序面对责问时的一句“吾儿当忧其不学耶”,更是有意无意地表达出对苏洵的“人际期望”或“暗含期待”。在期望中成长的苏洵,称其父为知音,也就不足为奇了;后世心理学家所说的那种“暗含期待效应”也便应运而生。在期待的同时,苏序还以身作则潜移默化。苏序晚年作诗就有示范的意味。“晚乃为诗,能白道,敏捷立成,凡数十年得数千篇,上自朝廷郡邑之事,下至乡闾子孙畋渔治生之意,皆见于诗。观其诗虽不工,然有以知其表里洞达,豁然伟人也。”从苏洵许多年后的清晰记述中,可以感受到此举的影响力。三苏的诗歌创作都有“白道”、“敏捷立成”、“所见入诗”的特点。
  通过苏涣来影响和教育苏洵,是苏序最为特殊的教育方法,显现出苏序的良苦用心。苏洵的三次转变,都与苏涣有关。天圣二年(1024)二十四岁的苏涣进士及第并得官西归,受其鼓舞和劝导,十六岁的苏洵开始由不喜读书向读书求道慢慢转变,于天圣八年参加了茂才异等科考试。苏涣明道二年(1033)丁母忧回乡时,二十五岁的苏洵有了第二次转变,“始知读书”。第三次在庆历七年(1047)丁父忧之时。前一年苏洵应试又败,仍不以为意,与好友南行游玩。突遭父丧后,却“到家不再出,一顿俄十年”,“绝意于功名,而自托于学术”,“取古人之文而读之,始觉其出言用意,与己大异。时复内顾,自思其才则又似夫不遂止于是而已者。由是尽烧曩时所为文数百篇,取《论语》、《孟子》、《韩子》及其它圣人、贤人之文,而兀然端坐,终日以读之者七八年。”在苏涣的帮助下,最终成为“文章追典诰,议论极皇王”的文行之士,名垂青史。
  苏洵高度认可父亲的家教方法,也常用同样的办法教育二子。在《名二子说》中,借为子取名的机会表达深深的期待。苏辙在《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中回忆,“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这些教育方法对苏轼兄弟的成长产生了重要影响。
  苏洵的成长过程曲折漫长,苏序从不急于求成,考虑周全、安排妥当。理解、尊重、期待,带着深沉的父爱,形成合力,潜移默化,为宋文三大家以及苏氏蜀学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可能。苏氏父子知音、以兄带子的家庭教育方法,至今仍有启发和借鉴意义。诸如蔡美儿在《虎妈战歌》中记述的种种逼迫手段,只教不育,不值得推广。那种所谓的成功无法消弭孩子心中的伤痛。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知音,让他们在爱心、耐心和信心的陪伴下自由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1 10:3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受委拖命题作文,也刚好切合己意,遂动笔写下十年来读古籍之所见所感而有关于教育者。无奈生性驽钝,只知率性而写,不知刊物期望的标准为何物。首篇曾经以古代文学论文的形式写过,此次改换角度,权作发轫。从四千字删削到要求的一千六百字,词意断连、篇章完缺,虽不尽如己意,但也已经无能为力了。伏祈诸公教我!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3 13:35 , Processed in 0.178549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