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265|回复: 1

[【读书沙龙】] 【古典诗词赏析】李商隐《马嵬》赏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6 22:2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2 00:5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解释详尽,读后催人深思,自读后本不敢发言,翻来覆去还是发个感叹:

    马嵬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今译] 海外更有九洲只不过是传闻而已,来生尚不知怎佯,今生夫妇的缘分已尽,只听列军队夜间报更的刁斗声,再也昕下到宫中的报晓声。此日马嵬坡禁军哗变请诛贵妃,贵妃死;当午7月7日玄宗和贵妃密约世世为夫妇,笑牵牛织女方才一年见一次:虽然多年以来贵为皇帝,却连他的妃子也保不住,还不如普通夫妇可以白头偕老。

[简析]:《马嵬》在主题思想上是讽刺唐玄宗之作;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是唐人诗中常见的题材,但多将杨贵妃斥为罪魁祸首,很少指斥玄宗,然此篇却与众不同。全诗并没有直接指斥玄宗,而是通过写他与贵妃的故事来曲折地加以讽刺。唐玄宗堂堂一国之君却保不住妃子的命。原因何在?纵情女色,荒懈政治,最终失去了江山,妃子更是难以保住,诗人除了对玄宗的讽刺外,也流露出对他和贵妃最终结局的同情。“不及卢家有莫愁”,道出了民间夫妇生活在一起的美好,联系上句“如何四纪为天子”则表现出对痴心于爱情的唐玄宗和杨贵妃不是民间夫妇的惋惜。                      摘自:《李商隐诗歌赏析集》 周振甫主编

清代袁枚也曾做首马嵬诗篇,立意更高,着眼于社会底层,不像婉约那样顾影自怜
     马嵬   清代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白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简析]:记得鲁迅说过,唐代人艳称唐玄宗、杨贵妃的浪漫故事,却忘掉了安史之乱带来的巨大灾难。这首《马嵬》诗,正是从强烈对比中,提醒人们不要忘记社会底层的悲惨。袁枚号称才子,主张诗写性灵,要求发展个性,思想往往脱出旧轨,与正统观念相对抗。他甚至敢于说“平生行自然,无心学仁义”,“六经尽糟粕,大哉此言欤!”正因为他有这种离经叛道的思想,才会在《鸡》、《马嵬》等诗篇中,从对立的角度同情被压迫、被剥削者。在《马嵬》这首诗中,他将同时以安史之乱为背景的《长恨歌》、《石壕吏》两首名诗拿来同读,抒发了不同一般的感想。“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长恨歌》中所写帝王的爱情故事是美丽的,其结局也颇凄婉。然而《石壕吏》中,那一对被迫生离死别的老夫妻岂不是流了更多的泪,经历了更大的痛苦?但这两个故事之间又有着因果关系,正因为唐玄宗耽于享乐,重用奸佞,才引发了安史之乱,造成了人民的不尽痛苦。当你艳称李杨爱情的时候,请不要忘记石壕村的翁妪。在袁枚的时代,他这种历史观可说是十分超前了。
                                摘自 《诗思与哲思 中国古代哲理诗赏析》 郭维森著

后记:
两首诗叫我想起了李白和崔颢的黄鹤楼,崔先生感叹个人飘零,李太白抚古叹今。
在思想内容上崔诗表现的主要是抚今追昔,吊古伤今,表现诗人对“仙人已逝,空余高楼,景物虽美,乡关不见”的个人哀愁和对仙人升天的羡慕。而年轻的李诗仙却是在黄鹤楼见到崔诗后“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有诗在上头”而感,等到他后来到金陵凤凰台写下的,用的是崔诗原韵(尤韵),“洲”“愁”二字用的是崔诗原字,部位也相同。这首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基本上也是抚今追昔,吊古伤今。但是李白所吊之古,不是古人升仙,而是历史必然——历代的统治者都已作古,往昔的繁华也早巳湮没,吊古中有缅怀,逗多的却是蔑视;李白的伤今,也不是个人的乡愁别恨,他伤的是“浮云蔽日”奸佞当道,自己不能为人主所用,不能发挥报国之志的愤慨和忧愁,比之崔诗,格调要高一层,另外在思想上也积极一些。这一点正如李清照和袁枚的两首《马嵬》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3 12:16 , Processed in 0.158310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