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1-8-9 07:2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楼上的朋友观点讨论点东西:
第一、是否存在着阶层固化?
说这个问题前百度了一下:基尼基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由世界上居民收入最平均的国家之一,变成世界上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的国家之一,城乡、区域、行业、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基尼系数大约为0.21至0.27,从2000年开始,中国基尼系数已越过0.4的警戒线,并逐年上升,2006年已升至0.496,2007年达到0.48。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突破了合理的限度。
世界银行报告同时显示,最高收入的20%人口和最低收入20%人口的平均收入,这两个数字的比在中国是10.7倍,而美国是8.4倍,俄罗斯是4.5倍,印度是4.9倍,最低的是日本,只有3.4倍。
“造成收入分配不公的原因很多,”温家宝坦言,主要是制度的因素。在今后的收入分配中,要实行两个“同步”,就是居民收入增长要同经济增长同步;职工工资增长要同劳动生产率同步。
温家宝提出,收入分配的指导思想是,一次分配要兼顾公平和效率,二次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政府这些年设立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养老、医疗、就业、低保等保障问题,实际上也是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改革的成果。但目前这个问题还是严重存在的。
“有一句话说:有一个富人就会有五百个穷人。这句话比较形象,它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公。”温家宝说,我们准备从三个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提高低收入者的工资水平,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对于收入过高的行业,要从总量和水平两个方面,对他们的收入加以限制;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
从2005年到2010年,中国GDP相继超过意大利、英国、德国、日本,跃居世界第二。 ...因为,30多年的飞速奔跑,固然让我们收获了年均约10%的GDP增长速度,却也让我们派生一系列问题:逼近0.5的基尼系数、5%左右的通货膨胀率、超过15倍的房价收入比和世界排名第一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我的看法:
资源的集中和阶级固化的关系,我们想不用做太多论证了,这不过是一个趋势的结果,无论承认不承认阶级固化,世行的数据这边摆在大家眼前。资源既然集中到少数人手里,根据趋利避害原则,这些少数人就必须使用各种手段保障他的资源优势能传承下去,就必须构筑种种竞争的壁垒,加大对手或者潜在对手的进入门槛,或者加大潜在对手支付的代价,这样不断博弈的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没有什么资金和人脉的普通民众在各种竞争中不断落后,阶级固化这个现象给多数群众的观感越来越强烈,这样的现象累积多了,落后的大多数普通群众就有了基本的认识,不管承认不承认阶级固化,这个趋势还是随着资源的集中和博弈的过程继续增强。
再说阶级固化为啥成为一个社会热点:
再百度一个词:公务员热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审核工作于2010年10月26日18时结束。从统计数据看,整体报名情况仍然火暴,依岗位不同而冷热两极分化的特征也依然延续。今年最热的职位在竞争比例上再创新高,达到惊人的4961:1。另一方面,冷门职位仍然乏人问津,气象局再度成为冷门。
其一,“铁饭碗”的背后,是公务员队伍的出口不畅。公务员绝不应该是一个“一朝为官,终生为官”的终身制职业。只要不符合公务员任职条件,就应该请他离开。然而现实情况是,各地人事部门在公务员招录中人为设置了种种法外门槛,比如有一夜情的不予录取,有未婚先育行为的不予录取等等。而只要一成为公务员,这些违法行为,甚至更严重的包二奶、养情人等等也不过是“个人作风问题”,大不了给个“警告”或“通报批评”。这些“罚酒三杯”式的处罚已将公务员纵容成一个特权阶层。笔者在写这篇文章之前,刚刚看到一篇报道,海南省临高县有两名公务员(机关干部),因犯诈骗罪被法院判处刑罚,却仍保留“铁饭碗”,工资照领。不久前其中一人被提拔为临高县林业局林政股负责人。不要以为这只是个案,就在今年1月份,该县还有另外两名公务员,同样因犯罪被法院判刑,同样是保留公职工资照领。当地纪检部门在回应舆论质疑时居然称,这是按相关规定人性化处理。公务员这只“铁饭碗”铁到这种程度,能不引人争抢?
其二,“金饭碗”的背后,是预防腐败犯罪的无力和无效。每每有贪官落马,总有一种论调,将官员犯罪与官员的待遇低挂起钩来。“公务员热”事实上对这一论调给出了否定的回答。就中国的现实国情而言,公务员的福利待遇已经让众多考生追捧和艳羡,还嫌公务员待遇低?如果是待遇低,就应该出现公务员大批辞职另谋高薪职位的现象,但事实上这一现象并未出现。待遇是比较而言,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在中国社会各阶层中,也许只能算中上。但把各类隐性福利加在一块,就远超普通民众了。另一方面,多数公务员岗位工作相对轻松,工作强度与薪酬不成正比。以一个公务员的工作量,在一个规范的公司也许只能拿到政府薪酬的一半甚至更低。笔者了解到的相当一部分考生,也并非是看重了公务员的薪酬,而是想混入公务员队伍,希望“活得轻松一些、稳定一些”。
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已成事实的“公务员热”不过是社会考生趋利避害的正常选择。在创业和入仕的比较之下,后者以“铁饭碗”和“金饭碗”这两大极具诱惑的法宝,将众多社会精英吸纳过去。这样的“热”以及导致“公务员热”的理由,并非社会福音。考生追求“铁饭碗”和“金饭碗”固然正常,但公务员成为“铁饭碗”和“金饭碗”却极不正常。这事实上,是对尚不完善的公务员制度所提出的警醒。如果不打破“铁饭碗”,如果不以限权来遏制官场腐败,“公务员热”还将持续下去。与之相伴随的,是社会创新能力日益下降,公务员特权化更趋稳定,官民之间的断裂越拉越大。
我的看法:
公务员热和报考公务员背后的各种潜规则,还有就是这几年各地不断爆出的官二代上位的新闻,都一直给大家不断论证着这个公务员的通道挤满了各种各样的竞争者,大家不断拼各种背后的资源,那么有身份优势有资金优势的不断增加自己的优势,加上地方富豪出于保障自己地位的竞争需要,在公务员中安排自己同盟或者支持者也不是什么新闻了,这样博弈的结果不也是进一步加强有背景有资金的报考者的优势,公务员这个团体的火爆,不也是一种标志,教育商业化不也在公务员的报考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和威力。
再百度一个关键词:蚁族
中国大学毕业生的“蚁族”生活
2009-11-10 青年参考 作者 Sue Feng 译者 缪小析
中国的大学毕业生跟蚂蚁有何共同之处?新书《蚁族》描绘了“北漂”大学毕业生的生活,他们就像蚂蚁,头脑聪明,但作为个体微不足道,只有在群落中“聚族而居”才能获得力量。
《蚁族》这本书根据对北京约600位低收入大学毕业生历时两年的采访写成,9月中旬面世。该书出版一个月后,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宣布,中国611万应届大学毕业生当中,有74%在9月1日之前找到了工作。本书主编廉思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在他看来,上述统计资料基本无关这些毕业生的真实处境。他说:“我一直在怀疑,这些找到了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当中,有多少生活过得不错。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一扇展现他们生活的窗户,他们的故事很少有人知道。”
书中的故事发生在北京郊区几个“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在这些毕业生当中,多数在中小企业工作,月收入不到2000元人民币。他们住在一起是因为花钱少:月租大约只有约350元人民币。很多人为了短期工作或面试,每天要在路上耗费几个小时。
唐家岭是个小村庄,距天安门广场20公里,本地村民大约3000人,但外来人口已超过5万人,其中多数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毕业生。廉思说,“这是一个由小街小巷组成的社区,小理发店、诊所、杂货店和网吧遍布其间。”他描述说,这些学生住的都是当地农民修建的五六层高的楼房,每层12间房,每个房间10平方米左右,两三个人挤一间,最多时七八十人共用一个厕所和厨房。
书中说,这些毕业生约六成来自各地的农村地区和小城镇。在老家,他们都是家人的骄傲,或许也是生活贫困的家人最大的希望所在。很多人在2008年下半年的金融危机中失了业,但决定不回家,不想承认在北京遇到了挫折。廉思描述了他和这群毕业生一起吃过的一顿年夜饭。开始,人人都像过节一样,大家包了饺子,做了很多菜……但后来,当天色已晚,外面的喧嚣静下来时,突然一下子,所有这些男孩女孩都聚在一起哭了。在这个非常特别的场合,再也没有理由掩盖他们对家的思念和挫折感。24岁的大学毕业生邓锟就是书中描述的一位“蚁族”。从云南一所大学毕业后,他来到了北京,曾在唐家岭住了约半年,现在正在考虑搬回唐家岭,因为那里生活成本低。虽然过去两年遭遇了不少失败,但他还是踌躇满志。他说,“我并不在乎要经历的艰难,只要坚持目标,用积极的态度和坚强的心态去追求更好的生活,最终肯定会取得成功的。在这方面,我们确实像蚂蚁。”
这本书在读者中引起了共鸣,特别是在那些处境相似的人当中。这本书在中国知名文艺网站豆瓣网上得到了不少正面评价。廉思说,因为这本书的原因,“蚁族”这个概念已在中国大学毕业生中被广为认可,所以他的下一本书将涵盖中国其他地区更多“蚁族”的生活与奋斗。
廉思说,“蚁族”是80后一代中一个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之所以将该群体名之为“蚁族”,是因为这个群体和蚂蚁有许多相类似的特点:高智、弱小、群居。随着我国社会城市化、人口结构转变、劳动力市场转型、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等一系列结构性因素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在大城市就业。再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的到来,“蚁族”的数量在未来几年内必将急剧增加。因此,尽管“蚁族”还没有形成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阶层”,但日益显现的“蚁族”现象应当引起社会的充分关注和重视。
廉思:我也考虑,80后也有它的问题,一方面就是原来家庭条件比较好的那些80后,他们在继承他们原来的家庭的一些积累和一些资本的时候,他们取得比较优先的位置。还有一些从农村,从县级市出来的80后他们大学毕业走到城市的时候,对他们会有比较大的挑战和冲击。也会体会到大家现在对“富二代”的看法,现在可能80后的穷和富这两个阶层又有了一种新的对立。
“出来了以后,你所体会到的或者是你所想要的东西慢慢会发生改变,不想像家里人想的那样平淡。”
廉思:所以他们追梦的过程也是非常坎坷,非常苦的,当梦想和现实触碰以后,你会发现往往梦想破碎得没了影子,这个现实太残酷了,让你感觉不到,还有邓錕说的这个我也挺有感触。选项第二多的是父母,很多北漂在北京过得很惨了,但是在父母的眼里到了北京了,就是北京人了,他们对户口的理解是另外一种理解方式,所以他们并不敢跟家里人说他们在北京过得有多苦,他们也不敢回去,怕让父母失望。还有的是为了下一代,我可以很苦,但是我的孩子不能这么苦,我要靠我的奋斗让我的孩子以后有好的出路;还有的为了恋人,为了自己的女朋友……所以我发现80后还是有他的责任感的,但是大部分为了追梦,也有为了上一代,也有为了下一代,也有为了自己的爱人,都能体现80后不同的追求。
“失业大学生是继农民工、下岗职工和农民之后的第四大弱势群体。”
“一个国家如果掌握知识的阶层过得不好,说明这个国家可能就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解决”
廉思:里面也有一些问题,比如说现在在网络上的所谓“暴民”,“草根”可能主要是他们的这一个群体,这个群体参与一些人肉搜索,网络声讨他们也都是主体,参与性是比较高的。
我们还做了他们的心理问题调查,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比我们想象得严重,焦虑感、挫折感、抑郁感指标都比较高。我们总体感觉,这个大学毕业生的低收入聚居群体跟我们通常说的农民工和下岗职工有很大的不同,下岗职工因为他的年龄比较大了,而农民工尤其是青年农民工又不一样,因为他们受过高等教育,他们对自身的能力是有一定认可的,但是当他们走向社会之后,这种巨大的反差从而使他们很难接受现在的事实,从而使他们和自己和社会对接起来。
我们也发现,在很多别的国家,像法国,像欧洲很多国家原来发生过这种青年群体的问题,大多数都跟他们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们也在做研究,也在呼吁社会各界来关心他们,关心他们的成长,关心他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关心他们实际上就是关心国家的未来,一个国家如果掌握知识的阶层过得不好,说明这个国家可能就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解决,我们是这么来做的。
我的看法:
在高考扩招前几年,不管分配单位如何,中国大学生至少有个公家分配的机会,至少体制内给任何身份(不管是官二代还是寒门)的大学拿到学位的学生一个职业安排,扩招之后紧着就是大面积大学毕业生待业,接着就是啃老现象出现,接着就是蚁族等等这些,其实都是展现了一个现象,阶级固化不过就是市场无序竞争之后一个结果,我们今天的所有种种不过就是所谓市场化的副产品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