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014|回复: 7

[【读书沙龙】] 《学习的艺术》阅读摘抄与相关感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2 11: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学习的艺术》阅读摘抄与相关感受


他们教导我要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考虑别人的想法,而不要盲目地追随权威。

点评:借用权威的思考当做自己的答案是很多人习以为常的事情,就是这样的习以为常在扼杀着人们思考的能力。

每当我要做一个重要决定,无论好坏,他都会要求我解释自己思考的整个过程。

点评:答案从哪里来?有没有认真的思考过呢?

对他们来说,失败永远是一场危机,而不是成长的机遇。

点评:逆境教育的优势在于,能够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以及分析失败的能力,并且通过对鼓励的接受而相信自己可以做的更好。把成功与失败归咎于自己是否努力,而不是轻易的下结论认为自己本身就不擅长。

无论是在哪个行业,体育也好,商业谈判乃至总统选举辩论也罢,对于一个顶级对手而言,最关键的优势之一就是掌控全局基调的能力。

点评:是否具有全局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如何平衡长期过程与短期目标以及不可避免的挫败?

点评:这个问题问的好。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比,取得的成果是不同的,但长期目标需要更大的耐心以及自信,我们可以把长期目标分解为若干个短期目标,这样的话就更有利于我们掌控全局,也更容易接受失败。

输赢之间的距离是很微小的,有很多办法都能将胜利从失败的手里夺回来。

点评:其实失败都是自己的精神上先败下阵来的。

让错误为他们所用。

点评:对于事件的发展来说,错误并不是致命的,反而是自己认为这个错误是致命的那种思想才是致命的。

这就如同一个最明智的思想家突然之间陷入了自己与自己的战争中,失去了如流水般流畅的思考。

点评:流畅的思考,意味着始终要清楚的指导自己思考的目的,而不能纠结于暂时的迷惑。

我要去与心魔对抗,自我怀疑和疏离感是存在于我显示生活中的一部分。。。

点评: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或许都会有这样的机会:对自己的思考产生怀疑,对自己的生活感到陌生,这说明我们开始了新的思考。

人类的思想要定义一件事物,都是要以另外一件事物来作为参考的——没有光明,就不会有所谓的黑暗。

点评:相对论的伟大在于,让我们能够有机会更清醒的认识这个世界。很多看似对立的东西,实际上依旧有统一的一面,就是因为他们的统一性,才让我们关注到了他们的对立,比如清晰与模糊,都是针对一种状态的描述,但是却给人截然不同的结果,而且能够随时的转化,或许就是螺旋式的上升与下降,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这两个概念。

生活的热情

点评:如何获得对生活的热情呢?设想一下:如果我们每天的生活都被自己规划成单调并且不断重复的时候,热情能否持续呢?比如说对于自己的每一个决定以及这个决定的每一个可能产生的后果都已经习以为常的话,生活的乐趣从哪里来?其实未知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恐惧,还应该有好奇心所驱使的探索的乐趣。当我们不断的发现这些未知的时候,不就是在享受生活的乐趣么?当然,我们需要坦然的面对这些惊奇,而不是过多的去思考这份惊奇有可能带个我们的后果。因为世界没有一刻不在变化着,我们所能控制的只有当下,只有先学会接受,才有机会从中体会到生命的乐趣。


当侵略行为遇到空荡荡的空间时就会不攻自破。

点评:如何将自己的心灵变的纯净而又空阔呢?当我们的心灵纯净而又空阔的时候,所有外部的影响是不是就会无法侵入呢?或许只有保持纯净的心灵才有机会平静的面对未知的恐惧?

学习如何不做抵抗。

点评:我们对于外来的思想的时候,是不是也在不断的抵抗呢?因为我们总是会评价,当身边的人发布一些言论的时候,我们总是不自觉的会将对方的言论用自己的价值观来评价,然后尝试去接受或者抵制,多半的时候我们是抵制的,但是正因为这种本能的抵制,使我们失去了审视自己的机会,也常常与真理失之交臂。

感悟:论语中有个词:“君子不器”,意思或许就是提醒我们不能成为一个固定的器皿,而是时刻变化的,有着强大的包容能力的,而器皿总是有限制的,或许孔子是在提醒我们要学会放开自己,而不是封闭。

推手课程是对谦逊的一种培养。

点评:或许这就是思想在行动上的完美结合。当我们尝试去抵抗的时候,是因为我们的自信或者自负,认为自己是可以有力量与之抗衡的,反应在思想上的时候,对于外在的特别是我们暂时不接受的思想的时候,我们都会尝试去抵抗,然而我们常常忽略了那种反作用力,比如说,如果我们已经有着一种偏见的话,当我们面对真正的真理而又没有领悟到那就是真理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强烈的抵制这种思想,所以我们有可能会更加坚信自己的偏见,导致我们与真理渐行渐远,最终迷失。这个不成熟的观点或许可以解释很多的问题。

因为他们不能舍弃旧习,所以他们没有办法取得进步。

点评:正如我在《战斗》一文中描述的那样,如果不正视自己的旧习,任由他们发展的话,最终的结果就是更加的偏执与僵化,与真理越来越远。

感悟:对于身边的挑战,先要学会接受,只有接受了,才有机会产生深刻的认识,然而只要有了抵触的思想,那么就更难将事情看得清楚了。

我的脑子一片混乱,止步不前,就像是那些练习推手时不研究学习所犯错误的人一样,只是一味想取胜的人,想做得完善,想把所有事情都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下。

点评:这里或许可以借用作者的“形式”来说明,当一些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流于形式的时候,我们就可能会忽视我们做这些事情的最初的目的。就比如我们想要成功一样,是为了成功而成功,还是为了其他的目的?

我的想法是必须允许我们并不总处在最佳状态。

点评:刻意的调整自己,反而会效果不佳。因为当我们给自己限定一个范围的时候,就有可能产生压力。正确的做法是承认自己的能力有限,利用自己的努力以及敏锐来尝试,保持一颗开放性的能够接受失败的心态去小心翼翼的实践,而不是盲目的自信。

感悟:成功学制强调了精神的正面意义,却忽视了事物的发展规律,给人以盲目的乐观与自信,给失败埋下了种子。

乔丹之所以伟大并不在于他的完美,而是他乐意把冒险作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

点评:冒险需要的是胆大心细,更需要的是长期的经验积累。

学习的基本原则就是要钻研微观的细节事物从而来理解是什么促成了这些宏观上的问题。

点评:以小见大、举一反三。这都是学习的基本原则。对于这个世界来说,我们所有关注的太有限了,只能通过类比以及推论来掌握一些基本的规律。除非是出于研究的目的钻一个学科,否则很难全面的认识一个事物。

我们能成为顶尖选手并没有什么秘诀,而是对可能是基本技能的东西有更深的理解。

点评:当我们发觉有些动作是有效的时候,我们需要做的是将这个动作纯熟化,并且不断的放大它的效果,最终,看似最简单的动作,都有机会成为最强力的武器。

在公司谈判,合法交战或甚至是战争本身,如果对手从本质上被暂时控制住或是对手要比你花费更大的精力来牵制住整个局面时,那你就处在优势之中。

点评:这个思路有点像“攻其必救”,或者说我们也可以利用对手那种不愿意认输的心态,因为这种心态导致对方必须全力以赴去控制全局,然而思考的越详细,意味着越容易耗费精力,意味着漏洞越多,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敏锐的观察局势的变化,寻找对方的漏洞。

当你想要做到最好时,你需要一种全神贯注并善于搜寻的思维模式。你需要利用阻碍来刺激你在学习过程中创造新的视角,让挫折来磨练你的意志。比起屈服于这些挫折,你应该更好的应对受伤或者失败。

点评:作者的这段话我是非常认可的。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失败来考验和提醒我们,更需要利用这些失败来磨练我们的意志。

这样一来,困境就变成了激励创造性的一个无穷的源泉。

点评:有点像背水一战的感觉,但是生活确实如此。不进则退,是无法逃避的事实。

在我看来,直觉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指南针,它是无意与有意思维之间的桥梁,我们一定要和使直觉起作用的因素保持联系。如果我们因为没有真正地理解直觉而忽略了直觉,那么我们就会失去跟我们自己的创造性源泉敞开心扉交流的绝好机会。

点评:这段话有几个概念,除了直觉的概念比较模糊之外,还有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区别。我认同作者对于直觉的描述,但是直觉究竟是如何产生的?这是一个问题,如果如法得知直觉如何产生的话,又怎能尝试去利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直觉不需要思考么?

组块是思维的一种能力,它可以吸收众多信息,找到和谐的或逻辑上持续的延展并将此融入到一个精神文档之中,然后就可以像是一条单独信息那样对整个精神文档进行处理。

点评:知识的模块化需要对信息的分类能力,电脑的文档整理功能实现了精神文档的实体化尝试,我们常常可以看出,如果一个人的文档整理相对合理的话,对方的思路也比较清晰,但是这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一种融汇贯通的能力,找到各各模块中间的桥梁,才有机会触类旁通。或许可以尝试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建立模块之间的联系。

这是一种比较少见但却是被极度误解的思维状态,经提炼之后就会从意识思维的细微整合发展到自由的非意识过程。这个想法就是把主要角色从意识思维转到非意识思维身上,但有不会丢失了意识所能够达到的准确性。

点评:假设思考是一种动作的话,就可能存在一种惯性,我们常说的僵化的思维,就是因为长期的惯性思考导致的思维的停滞,但是还有另外一种尝试,就是像作者说的那样,通过训练将一些有意识的思考转化为介于有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直觉,这样不但能借助以往的经验,还有机会保持一种敏锐。



如果思维足够放松,你就可以准确迅速地处理你面前的事情,同时对你的周边事物保持明确的意识。

点评:或许这里强调的是保持一种冷静与敏锐。

时间之所以感觉到变慢了是因为我们会本能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小块重要信息上,这样我们的处理器就可以当它是以大字体显示那样对其进行分解。

点评:集中精力可以将时间忽略?这个似乎不是很好理解。但是通过强化的训练之后可以尝试抓住细微的变化,这个是有可能的。


如果发现一个人在自助餐厅排队等待时表现出了焦躁,那可能就说明这个人面对紧张压力缺乏耐性。

点评:对于耐性来说,似乎是一种平静的力量,是对未知事物的心理承受能力,我们经常用到忍耐这个概念,但怎样才算忍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

这种心理的交锋几乎是所有高水平交手过程的核心——这里我指的是广义的“交手”。

点评:想要战胜对手,都要从对方的思维入手,才有机会完全的战胜。
自在从容的力量

问题:这种力量从哪里来?

大师们知道如何抓住最微妙的机会以制胜。要想达到这种境界唯一能做的就是坦然接受痛苦,直到我能将数小时让人麻木的头脑煎熬当成闲庭信步。

点评:学会接受,等于有着接受的勇气,想要战胜困难,都要从面对困难开始,只有正视困难、接受困难,才有机会战胜困难。

如果我们只以“度过此生”来作为生活的标准,那么永远都不能指望杰出。

点评:我们的过程受结果的期望值的影响,当我们渴望杰出的时候,才有机会将这种想法付诸于行动,反之,我们会一直平庸下去,而且因为“度过此生”的这个观点来接受自己的平庸。

从容应对所发生的一切,像呼吸一样自如。

点评:对生活的从容,需要强大的心灵力量,需要我们正确的面对生活中的得失,需要保持敏锐的观察力,需要灵活的随机应变的能力。从容看似简单,实则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在对手思考的时候,我没有要强迫自己处于一种全心关注局势的状态。

点评:当事态已经在发展的时候,如果暂时我们的行为无法对过程产生影响的话,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静观其变,而不是绷紧自己的神经。越紧张越容易出错,而越接受现状,越平静。

若你在读书而已目光涣散,把书放下,深呼吸,拿起书,立刻双眼有神。若你在工作中发现自己大脑呆滞,没有活力,休息一下,洗把脸,回来就面目全新。

点评:当我们的身体对一些事情开始抗拒的时候,说明我们的身体需要休息一下了,不要总是试图忽略这样的信号,就算我们勉强了自己,最后的结果也会不尽人意。学会适当的休息与放松,才有机会的到更好的结果。

因为等待不仅仅是等待,它还是生活。

点评:作者说出了一句充满哲理的话。等待作为人生的一部分,是不能被忽视的,虽然等待意味着时间的流逝,但是对于我们所等待的对象来说,等待也可以变的很有意义,当然,前提是我们已经坦然的接受了等待所需要耗费的时间。如果我们想要把等待变的更有意义的话,或许可以尝试在等待的时候做些别的事情,比如等车的时候,不仅仅是焦虑和眺望,或者我们可以思考下人生一些必须面对的问题,比如你正在经历的焦虑。就如同作者说的:它还是生活。

感悟:我们总是试图给自己找一些理由,比如:如果我有XXX的话,我就可以开始XXX。有些借口甚至会陪伴我们终生。很多事情并不是到了必须的条件才可以做到,只是我们失去了尝试的勇气而已。

我曾观察发现几乎所有人都有一种或两种能让他们感动的活动,但是人们通常忽视它们,把它们仅仅看作是“休息”。但愿他们知道他们的这种休息是何等珍贵!让我强调一下,让你内心平静的活动是什么样的形式并不重要。

点评:不断的寻找生命中的感动,才有机会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当我们的心情平静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是不是能够感受到一种幸福?每个人对平静的描述都不相同,但是平静确实是人生不可多得的状态之一。唯有平静,才有机会充分的享受生命中的感动。或许就如同作者说的,我们常常把平静当成一种身体上的休息,实际上身体的休息与心灵的休息是息息相关的。

存在本身教会了我如何生活。

点评:对于生命的存在,我们是被动的接受呢,还是主动的探索呢?

但是,当我们完全被情绪驾驭的时候,事情会变得糟糕。

点评:情绪与情感之间是怎样的联系呢?是情感导致了情绪么?我们如何梳理我们的情感呢?如何不被一些负面的情绪所影响甚至驾驭呢?

我必须学会有效地利用自己情绪的爆发点。

点评:作者提到的情绪是愤怒,愤怒在短时间内或许会让人失去理智,但是必须正确的面对愤怒。情绪其实并没有什么正面或者负面,只是看我们如何来正确的引导,引导的好的话,愤怒也会变成一种前进的动力。

世上总有讨厌的人,而我必须学会怎样以冷静的头脑应对。

点评:有些事情是无法逃避的,我们是应该勇敢的面对呢还是认输呢?有些时候是不允许认输的,当我们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的时候,是应该退缩保全呢还是斗智斗勇呢?这或许是一个严肃的话题。但是我们必须要清楚的是,无论是退后还是战斗,前提都是面对。

我还必须认清气愤、自负和恐惧的关系。

点评:我们为什么会被激怒呢?是因为对方的挑衅让我们感到了耻辱?还是因为极度害怕而产生的逆反?还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想要平静的面对一切,必须要搞清楚愤怒的真实原因吧?

成功的唯一方法便是承认现实,超越现实,鼓起勇气并善用之。

点评:我们要解决问题的前提的正确的面对问题并接受问题,而不是逃避问题,这与作者的感受是一致的。只有接受并承认现实,才有机会战胜现实,当然,这是需要勇气的。虽然这个勇气很抽象。

网友指点:凡心之所生,外有所遇,内有所感,感遇交集,发平时所蓄,则成大勇。勇从无所怖畏之平静心来。
委曲求全非勇

出手即懈非勇

不入险地非勇

以水为韧,其勇不折

以木为直,其勇不屈

以金为刃,其勇伤客

感悟:网友的指点,让我领悟了没有天生的勇,所谓天生勇,基本都是鲁莽,因为勇是在平静的基础之上的,是无所怖畏,按照我的理解或许就是对恐惧的蔑视。勇是有基础的,不是没有来由的。


勇,气也。——《说文》
无拳无勇。——《诗·小雅·巧言》
勇志之所以敢也。——《墨子经上》
勇,文之帅也。——《国语·周语》
知死不辟,勇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勇于就死。—— 清 · 林觉民 《与妻书》
若素名勇。—— 明 · 高启 《书博鸡者事》
兴甚勇。——《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勇而多艺。—— 清 · 徐珂 《清稗类钞·战事类》
忠勇(忠诚而勇敢);英勇(勇敢出众);勇悍(勇敢强悍);勇烈(勇敢猛烈);勇夫(勇敢的人);勇功(勇敢作战立下的功劳);勇沉(勇敢沉着);勇果(勇敢果断)
勇猛;凶猛
勇悍果敢,取众率兵,此下德也。——《庄子》
勇,天下之凶德也。——《吕氏春秋·论威》
每战,常陷陈却敌,勇冠 腾 军。——《三国志》
神勇(形容人非常勇猛);骁勇(勇猛);勇鸷(勇猛强悍)

10岁以前,“勇”征服胆怯;20岁以前,“勇”征服“忧郁”;30岁以前,“勇”征服焦虑;40岁以前,“勇”征服犹豫50岁以前,“勇”征服“怀疑”;60岁以前,“勇”征服恐惧;70岁之前,“勇”征服“愚痴”,80岁之前“勇”征服智慧,90岁不需要勇了,一切归于自然



只有当我们的工作超越熟练阶段而成为自身的一种表达的时候,学习才成为一门真正的艺术。

点评:将工作融入生活,并且成为一种心灵的表达,学习就会成为一种艺术。这个观点不错。

想到创造性,它总是有着某种基础的。我们有自己的知识基础。如果我们使用它的时候不再需要前思后想,这些知识就已经深深地扎根于我们的头脑。接着我们能向前再次飞跃,用我们所知的一切继续向前一两步。

点评:哪些知识最容易内化呢?我感觉是那些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知识,或者说有些已经被我们内化成了常识,但是还有一些只是停留在理论,需要我们自己的实践。但是知识只有内化之后才有机会融会贯通,创造性就是建立在这种融会贯通的基础上的。


为了生存,为了取胜,我成了一名角斗士,彻头彻尾,简单纯粹。

点评:为了生存的战斗,不光是同自己的懦弱、恐惧、无知而战斗,还要与大自然的生存法则战斗。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在某些方面虽然战胜了大自然,但人类始终是渺小的,对于未知的宇宙来说,还有太多的挑战,所以这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苦的过程。

我们永远无法预测结局,无论是重要的比赛、冒险,还是轰轰烈烈的爱情。我们唯一可以肯定的只有,出乎意料。

点评:现在似乎有模糊论这个学说,对于即将发生的事情来说,我们根本无法预测事情的结果,只能猜测大概的走向。

2011-07-02 全书完

本书记录了乔希·维茨金的学习与成长经历,里面介绍了很多自己的宝贵经验以及从经验中提炼出来的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和技巧。另外从其对东方文化的理解上阐述了自己对于生活以及挑战的种种理解,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对于人生中所要面对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学习上要面对的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理解。推荐阅读。

中山若水 园地首发
2011-07-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4 22:0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青色的字实在看不清楚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6 06:36: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看书的方法确实很好啊,值得借鉴,弟弟继续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1 23:3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自己能掌握这种有效的阅读方式, 感觉这么多年,读书实在有点白瞎了,实在有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 09:5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方法确实很好,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9 17:46:2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17 23:3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真的很细心,相信你能做得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9 20: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为什么,我总是静不下心来读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08:17 , Processed in 0.13665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