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931|回复: 0

[【随笔】] 【原创首发】"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7 13:4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思考\"


    我一直在尝试将思考、思维、思想分别开来,直到此时此刻,依旧在思考它们之间的区别,共同的地方是,都有一个“思”字,如同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一样,这个“思”代表的是大脑的一种状态,或者我可以称之为一种动作,但是这种动作我们很难用语言来形容,只能通过一些结果来尝试体会“思”的存在,反过来说,正是因为“思”,也才能有机会让我们更深刻的认识到“我”的存在。对于这个世界来说,“我”的“思”是如此的与众不同。今天的主角就是“思考”,我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尝试用写作来记录自己的思考。

    用我自己的理解,思考是一种动作,我们在上学的时候,有一类考试题叫做“思考题”,老师给的解释是:需要我们自己来思考。俗话说:就是“想”。但是“想”也是有区别的,大脑的动作也需要一定的目的性,有胡思乱想,有冥想,这里的“想”虽然都要依靠大脑,但是结果却是截然不同。或许这里不用去大段的论述之间的区别,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我借助下网络的答案来参考下:思考:指针对某一个或多个对象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思维的活动。--互动百科。这里很明确的指出,思考是有针对性的,就如同这次的系列文章一样,我把系列定名为“关于人生的思考”,而没有用“思想”和“思维”,是有着自己的理解的。虽然在这之前我对这个概念也一直不是很清晰。

    人生是一个漫长的、复杂的、充满惊奇与挑战的过程,虽然它的结果最终就是虚无,但是却不能否认人生存在的意义。很多人还没有尝试思考这个问题,但是对于人生来说,碌碌无为与丰功伟绩都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我们的存在对于漫长的历史来说实在是太短了,对于深邃的宇宙来说,又是如此的渺小,当我们从这个世界上消失的时候,又有多少人能够清楚的记起我们曾经来过这个世界呢?我常常感慨的一件事是:我不得不借助照片才能记起自己最热爱的亲人的模样,至于我们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点点滴滴,就更加模糊。有的人尝试用日记的形式来记录自己的生活,因为文字有机会将我们的记忆变得更牢固,但是又有人批判说,这样一来就是活在记忆中,活在昨天,人生难道仅仅是为了怀念过去么?似乎也有点道理。对于生的眷恋,让我们不得不面对生命短暂的事实,不得不思考生命的意义,就如同本人的肤浅思考一样,希望在冥冥之中听到神的指示,让我能够明白生命的真谛,但是遗憾的是,听到的只有一些世俗的噪音,或许是我的心灵不够虔诚?于是我放弃了向神明寻求答案的意图,转而开始自己思考,但是前提是,我先要搞清楚什么才是思考,以及如何思考。

    在上面引用的解释中,我猜测这个概念是否是西方人创造出来的,东方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比较薄弱的,更多的是模糊论以及不确定论。而思考需要的是分析和推理,这或许就要求我们要借助一些事实来做依据,比如对人生的思考,就需要我们审视我们自己的人生,虽然我的人生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长度,但是我可以借助前人的一些知识来拓展人生的宽度,借助前人的一些思想来加强人生的密度。这里我用到了两个概念,一个是知识,一个是思想,表面上看没有太大的区别,关于这些概念的阐述,我决定以后一一论述,毕竟知识与思想与我们的人生息息相关。顺便把我所理解的“思维”也一并阐述一下:思维更多的是用来对某种系统性思考方法的定性,比如我们常说的抽象思维,就是抽象的思考方法;我曾经也尝试用“有维度的思考”来解释,道理是相近的,“有维度”与“系统性”并不冲突。大家有更好的理解的话我们可以在以后找机会专门讨论一下。

    思考是大脑的一种活动,这就意味着思考具有动作的一些属性,比如惯性,这是我们必须要尝试理解的。惯性本来是物理学上的一个概念,但是对于动作来说,思考同样具有惯性。当我们对一些事情习以为常的时候,当我们认为一些事情本该如此的时候,实际上是我们放弃了对事情的思考,而是维持了曾经的思考或者根本就没有思考而是直接借用了别人的答案,或许这个答案曾经帮助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也帮助我们认识了一些未知,于是我们把这些思考过的或者是借用来的答案归类到经验,用这些经验来投机取巧,对于相似的问题出现之后,这些经验在大脑中的储备被临时的激活,然后我们再用这些经验来应对这些相似的问题。这段话看起来有些繁琐,但是对于惯性的思考来说,基本就是这个原理。当我们习惯性的利用这些经验来解决问题的时候,就算没有完全合适的答案,我们也会尝试用曾经的思考方式来对待这些问题,久而久之,我们的思维变得僵化,思路变得狭窄,思想变得迟钝,思考变成形式。

    对于人生来说,思考应该是一种武器,因为只有不断的思考才有机会拔去生活那华丽的外衣,追寻到生命的意义。如果把这把武器想象成一把刀的话,那么那些已经习惯于惯性思考的人的刀就是锈迹斑斑的,失去了战斗力,只有尝试找到思考的磨刀石,才有机会让我们的思考变得锋利,才有机会让我们接触到本质。那么什么又能算是“思考的磨刀石呢?”我认为就是“批判性”。只有尝试“批判性”的思考,才有机会让我们的“思考之刃”不至于锈迹斑斑。或许这不是最正确的答案,但却是值得一试的答案,自从我开始对思考本身尝试思考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的思考是如此的僵化,很多东西都是人云亦云、以讹传讹、不明真相。概念的模糊不清导致了认识的模棱两可,最终得到的答案都是似是而非、答非所问。而我曾经也坚信自己那些模棱两可的答案是正确的,是真理,现在才知道自己的无知与肤浅。以前爱人问我一些问题的时候,我总是为自己提供的答案感到坚信不疑,现在我已经无法清楚说明一些事情了,因为我发现当我们知道的越多的时候,越发觉到自己的无知。

    在与身边的一些朋友讨论的时候,自己的疑问变得越来越多,群里的朋友形容:你都快成《十万个为什么》了。对于一些概念,我是有着自己的一些看法,但是出于沟通的目的,我们有必要将概念统一,但是我发现太多的人不关注自己的思考,就连最基本的概念都也是模糊不清,就如同我曾经所形容的“建造在流沙上的高楼大厦”一样,连最基本的概念都不清楚的话,思考之后的答案有多正确呢?我表示怀疑。其实我有很长一段时间的思考也是如此的,只是近几个月通过对自己思考的反思才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于是我推荐身边的朋友一起学习《中国人的思维批判》一书,感觉那本书的作者楚渔先生确实一针见血的阐述了我们思维上的一些弊端。

    人生需要不断的思考。我一直以来对自己都有一个简单的要求,就是活的明白点。不要到我们的生命快结束的时候依旧是那么的迷惑与茫然。这就是尝试认识自己的过程,有人说认识自己并不重要,我并没有兴趣去争论。毕竟“活的明白点”只是我自己的要求。就如同“对于人生的思考”一样,思考还是不思考,时间依旧会悄悄的溜走,生命依旧会悄悄的流逝。尝试思考的人,或许只是有更多的机会将自己的生命变得更有情趣罢了,毕竟生命对于我们来说,是充满着神秘与未知的,与其被动的接受,不如主动的探索。

中山若水 园地首发
2011-6-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8 02:53 , Processed in 0.124004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