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陶梦

[【时事表】] 【扁桃体集团】如何普及语文教育常识才是真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16 19:5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8楼lamses于2011-06-16 16:36发表的 :

高中语文的自成一摊除了满足一批既得利益者的名利,估计就只收获了一堆骂名,这分立在学理上又如何自洽?
客观的文本……如果文本是客观,一千个哈姆雷特从哪里来的?探究文本“作者的情感”,作者都出来否认时,作者的情感探究如何解释?


哪里有什么学理?如果说高中语文一直走的是文章学的路子的话,大学语文更多是专项研读,衔接既然接不上,学理自然是分离的。所以大学教师经常埋怨中学教师,殊不知名为语文的东西,实际上各自为战。

文本是客观存在的,否则也就不会有“立字为据”的说法。“一千个哈姆雷特”是从读者的感受差异的角度而言的,但即便读者的差异再大,读者眼中所见,脑中所想依然是哈姆雷特,而不可能变为李尔王或奥赛罗,在这里“哈姆雷特”就是客观存在的标尺。

作者否认的原因以及会出现偏差的原因,我前面说过了,就不再重复了。
如果够客观,如何经过更系统文学训练的大学生或者社会人做不了高考题语文题目?
“学生是否成才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学生自己身上。”诚然,问题是,高考的筛选淘汰本身使得很多学生丧失了更适合自己的发展环境,如果题目本身被证明有问题,那选拔就不是公平的了……


前面说过了,中学和大学是分开的,中学没学到的大学未必会涉及得到,而社会则更缺少了归纳相关知识的可能性。也就说,除非有意识地重建某些知识,否则,一旦擦肩而过,就会终生错过。(更何况,还有“遗忘”这个大难题。)

高考作为一个选拔机制,自然会有被淘汰的人,与其说被淘汰的人丧失了更适合自己的发展的环境,不如说被淘汰的人不适合于以知识为中心的全面考核机制。在这个问题上,可以参考吕思勉先生关于科举与人才的说法:不是科举选人才,而是人才得科举。

“如果题目本身被证明有问题”当然会影响到选拔,但对题目的怀疑和证伪也一定要依照科学合理严谨的论证来实现,如果只凭借零星的感情用事的判断来做这件事,恐怕是很难做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6 22: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查了一下,“这样一来”或“这样以来”都可以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08:41 , Processed in 0.14979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