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840|回复: 10

[【品茶论道】] 【扁桃体原创集团】谁的设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28 23: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副标题:《大设计》读后感

写在前面的话:本帖首发于读书中文网,http://www.dszw.net/thread-11097-1-1.html。感谢读书中文网的601joy提供《大设计》清晰pdg。如果哪位管理员看完本帖心潮澎湃,手指痒痒,可以给本帖评分,但千万不要把本帖转移到某个鸟不拉屎的冷清版块,我先谢谢您了。


《大设计》这本书不太像科普,更像是一本哲学书,一本讲述世界观的哲学书。当然,科学家讲述世界观的方法和哲学家不同,逻辑和概念也很重要,但他们更喜欢用事实说话,所以书中也有不少介绍科学的内容。这种杂拌儿,可能爱看科普的人和喜好哲学的人都不太喜欢,不过,我倒觉得这本书比一般的科普读物的意义要大的多。

哲学已死吗?
“……哲学已死……”,一开篇就出现了这么刺激的字眼,注定了这本书不平凡的一生。哲学是什么?我很赞同陈嘉映的定义,哲学(此处的哲学都是指欧洲正儿八经的哲学)是“理性的理论”。理性就是讲求实际重视经验,而理论就是对世界的整体解释。没有理论,理性只能产生无聊的说教;没有理性,理论就更像是神话故事。这么一看,哲学和科学还是很相似的。其实,科学的前身就是哲学。科学的求真精神与“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是一脉相承的。在牛顿的时代,科学还被称为自然哲学。海德尔格就认为,科学是哲学的完成。可为何霍金要宣称哲学已死呢?原因就是“哲学跟不上科学”。现代科学的理论构建不仅仅需要我们有着理性的态度,还需要我们掌握高深的数学知识、精密的仪器、构思巧妙的实验,甚至往往还需要团队合作的精神。这与哲学家独自闭门造车是完全不同的。在理解世界本质这个问题上,哲学家已经无能为力,有自知之明的哲学家也会保持沉默,比如罗素。哲学在强势的科学面前节节后退。不过,现在还有科学无法达到的领域,哲学仍在那里活着。不过在自然科学的领域内,哲学已死,它已经进化为科学了,就像智人已死,留下了人类。

科学是真实的吗?
面对强势的科学,有些哲学家们可不情愿放弃话语权。以前他们扯个什么东西,人们会大赞其洞察力,现在人们则会问问有科学根据吗?这其实是非常难受的状况。不过哲学家不是吃素的,为了贬低科学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时髦的说法叫给科学“祛魅”),他们也发明了两大武器——一个叫建构主义,一个叫反实在论。建构主义认为,科学并不是什么客观知识,其合法性并不取决于事实,不过是一种意识形态,是科学界内部的勾当。其经典著作就是《利维坦与空气泵》。不过这本书就像建构主义的其他的书一样,拿不出什么过得硬的史实,甚至断章取义有意隐瞒历史,被科学家揪着批判,已经臭名昭著了。建构主义在索卡尔事件之后,就一蹶不振了,甚至在很多同情他们的哲学家眼中,建构主义的文字也是一派荒唐。相比之下,反实在论的现状则要好得多。严格的说,建构主义也属于反实在论,不过这里的反实在论是指这样一种观点,它基于如下现实——科学总是在更新,甚至推翻了过去被公认的科学结论——而得出的如下结论——科学不是真实的,它不能反映客观实在。反实在论在逻辑上是无懈可击的,以至于霍金也不得不承认很难彻底否定它。我一直认为其实科学是否代表真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科学的有效性。由于科学的进步如此倚重事实的支持,科学得以成为人类目前制造的最有效的理论,即便以前的某些科学结论被“推翻”,但它们仍然在一定范围内适用的很好。比如牛顿的物理大厦我们现在已经知道它是不完善的,已经被相对论和量子论取代,现在甚至出现了M理论,但是牛顿物理仍然在我们的世界非常有效,学校里仍然在教授它,大部分技术仍然依靠它。所以,可以充分怀疑目前科学的真实性,但无法质疑其有效性。那些想通过反实在论来给科学祛魅的人不过是白费力气。不过,霍金更进了一步,他提出一种依赖模型的实在论,似乎避开了反实在论和实在论争论的焦点。

谁的设计?
如果我们人类像被养在弯曲的金鱼缸里,所有的景象都是歪曲的,基于此的科学是否还真实?霍金说真实!他认为科学都是某种模型,模型的真假是看是否基于真实。举个例子,太阳绕着地球转和地球绕着太阳转从空间看其实没有什么区别,仅仅换了参照系,都是真实的,只不过这是两种模型。众所周知,第二个模型取代了第一个模型,因为第二个模型能够较为简洁的解释其他行星的运动。托勒密的体系并不是错了,我们完全可以把地球作为中心来构建天文系统,只是那会过分复杂。之所以选择现在的科学完全是因为它能更好的解释观察到的事实。人类对世界的认识都是通过某种模型来解释,世界的图景并不是什么超自然的力量设计而成的,恰恰相反,是我们人类通过艰苦而卓越的智力过程设计出的模型才呈现出来的。这才是真正伟大的设计,它属于人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9 00:2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评论写的挺好。

不过还是木钱。

似乎,看起来,楼主比较赞同科学的“好”;不过是否又倒入了哲学上的“实用主义”的怀抱?

哲学偷笑,任何行为总有“解释”你的范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9 07:42:21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科学就是一个模型,有其实用性和实效性。今天我们说人总是要死的,明天还不一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9 08:44:27 | 显示全部楼层
wolfox 兄也可以整一个系列出来了,非常有看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9 11:50: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支持楼主。因为您歧视我等小板。
不做冷板凳,看不起偶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9 11:57: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有内容,有逻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9 12: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图书推介,抽时间也找来读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0 11:5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设计 史蒂芬·霍金 (Stephen Hawking)、列纳德•蒙洛迪诺 (Leonard Mlodinow)、 吴忠超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01出版) [strike]¥48.00[/strike] ¥31.10
The Grand Design 史蒂芬•霍金 (Stephen Hawking)、 列纳德•蒙洛迪诺 (Leonard Mlodinow) Bantam (2010-09出版) [strike]¥221.00[/strike] ¥169.00

找来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2 09: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超越了智商上限,看不太明白

哲学+科学的理论书很难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2 21: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貌似应该转到读书参考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2 21:3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9楼hufucopy于2011-06-12 21:17发表的 :
貌似应该转到读书参考才对。

帖子都不看,做啥评论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4 19:47 , Processed in 0.581078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