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432|回复: 0

[[辞书评介]] 简评德范克的《汉英词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13 20: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董素芬

  自晚清始,中国才出现汉英词典。19世纪为汉英词典编纂作出贡献的人有莫里逊(Robert Morrison),麦迪赫斯特(Walter Medhurst),翟理斯(Herbert Giles),鲍勒(William Baller)和威廉斯(Samuel Williams)。到了20世纪,随着汉语国家和汉语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汉语和英语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在此期间产生了五部较有影响的汉英双语词典。第一部是马修斯(R.H.Mathews)的《汉英词典》(?A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1931,美国修订版,1947);第二部是林语堂的《当代汉英词典》(?A Modern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1972,更新版,1987);第三部是梁实秋的《实用汉英词典》(?A Practical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1974);第四部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汉英词典》(?A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1978,修订本,1995);第五部是德范克(John DeFrancis)主编的《ABC汉英词典》(?ABC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1997),ABC为Alphabetically Based Computerized的缩略。上述20世纪的四本汉英词典均有许多人作过评论,笔者在此就美国语言学家和汉学家德范克教授主编的这本《ABC汉英词典》从宏观 结构和微观结构两方面作一简略评论。宏观结构主要从收词范围、词目编排和附录设置三方 面入手;微观结构主要探讨词条的选择与释义、例证和用法说明等方面。

  收词范围、词目编排和附录设置是体现词典宏观结构的三个主要方面,下面就从这三方面入手讨论一下德范克的这本《ABC汉英词典》。
  1.词条收录
  该词典收录了?71344?个词条,与北外的《汉英词典》的8万词条相比,绝对数字不小。值得一提的是收录了近年来不断涌现的新词、新语和新义以及反映中国文化的词语。其收词范围以现代汉语常用词为中心,同时还收了一些次常用词,由于这本词典主要是面向汉语非母语的读者,所以它收录了许多中国历史名人、中国地名、主要大学名称、组织机构名称及译成中文的外国地名等。但笔者认为词典中收录的一些所谓口语词无非是中国北方方言中的口语用语,如“脸急”、“猫在家里”、“绝心眼子”、“打磕巴”、“猴(儿)顶灯”等等,这些带有方言色彩的口语对于学汉语的外国人来说并不见得必要,可不收或尽量少收,如收了,应注明“dialect”。笔者以为收词范围应限于为多数中国人所熟知的普通话,毕竟这些带有北方方言色彩的口语仅限于某一地域,大多数南方人都不甚明白这些词,更别说外国人了。另外象声词“咣”未收录其中,也是一大缺憾。
  2.词目编排
  该词典的词目编排完全按照拼音字母顺序排列,这是为了方便电脑输入,搞“词本位”,缺点是破坏了中国文化多年来“字本位”的习惯。这种排列有利也有弊。
  笔者认为按单纯字母顺序排列可将一些混合使用汉字与英文字母的词汇和虽是英文字母或汉语拼音的缩写却也广为人知的词尽收其中。例如:
A?ɡǔ A股 Nstocks bought/sold in RMB
B?ɡǔ B股Nstocks bought/sold in foreign currency
C?diào  C调N〈mus.〉 key of C
BP?jī   BP机Npager;beeper B?chāo  B超Nultra?sound radiography
CT Ncomputer tomography
CD Ncompact disk
GB ABguojia biaozhun
  这种优势显然是其他同类汉英词典所无法企及的,然而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从“假扮”到“假座”,中间相隔19页,?1500?余词条,造成不便。使用该词典要求读者对汉语拼音非常熟悉,但对于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来说,读不准一个词的音是司空见惯的事,尤其是连南方人都读不准的那些平舌音、卷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等,这样读者需反复按相似的音节去查找,甚是麻烦。笔者的一名外籍教师就时常将“Zhang”读作“Chang”,假设让这名外教查检“张冠李戴”这个词岂不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故而笔者认为从读者角度来看,以单纯字母顺序排列词条未必就更优越、更简捷,当然对于那些熟知汉语的人(诸如该词典的编者),这种排列显然是最好不过了,只可惜这样的人似乎不多。
  陆嘉琦(1998)认为就汉外词典而言,供学习汉语的外国人使用的属于内向词典,内向词典的词目编排,以按“笔画加笔形”的顺序比较适宜。熟悉拼音的人可直接“按音索字”,即按音先找到所查词目的第一个汉字,然后在该单字下寻找要查检的词目;只识汉字不明其读音可以先在检字表中查到词目的第一个汉字,再按所标页码到正文中的单字下寻找所要查的词目。
  3.附录设置
  该词典附录中包含四方面的内容,即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中国历史年表,难检字笔画顺序索引和按《现代汉语词典》部首编排的单字索引。鉴于这部词典主要是供学习汉语的外国人使用的,笔者建议在附录中不妨增设汉语拼音方案,汉字部首名称表和繁简字对照表,这样有助于读者正确地读汉字,正确地利用部首检字,以及规范地使用简体汉字。另外中国省份和省会一览表,二十四节气表,中国传统节日和法定节日表以及天干地支表等也可收录其中。

  微观结构是一部词典的核心,它的好坏决定这部词典的优劣。下面将从词条的选择与释义、例证和用法说明方面简评一下德范克的这本《ABC汉英词典》。
  1.词条的选择与释义
  笔者认为该词典词条的选择不够慎重与严谨。偶然翻阅这部词典笔者发现C调、D调、F调均作为单独词条被收录, 只是为何偏偏不把C、D、E、F、G、A、B七个调一网打尽呢?又如编者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均作为单独词条收录,如此下去,“第六”、“第七”、“第八”……恐怕就没有穷尽了。以上只能说明编者在词条的选择上不够严密,尚不酿成大祸,毕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编者慧眼识中的词应该不会有问题吧。然而词条释义方面的不准确、不全面可不是小问题。例如,包装 dress up,但dress up为“精心打扮”,与“包装歌星”的“包装”这是不同的;又如,“实习生”只收trainee,未收intern;词条“好看”缺in an embarrassing situation义(如:这不是要我的好看吗?);再如,“失着”make careless move明显是错译,应为make a careless move。
  该词典在词的释义中标注出其使用语域,指出所收词应用的语言环境(如音乐、法律、医学、哲学等),这可以说是这部词典在词条释义方面的一大优点。兹古斯塔(1983:404)说:“双语词典的基本目的是在一种语言的词汇单位与另一种语言的词汇单位之间找出意义相等的对应词。”在这方面,这部词典做得很好。笔者曾为“字正腔圆”这一词组的英译煞费苦心,不料竟在这部词典中找到了令人拍案叫绝的解释。请看:
zizheng?qiangyuan 字正腔圆 PH. sing/speak with clear and rich tone
这种简单而传神的释义在这部词典中比比皆是。尽管大多数的释义精确而优美,然而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释义不足之处。仅以“行”为例,请看:
  hang 行 N. ①row;column ②order of seniority in family Wo zai wo men jia er. I’m second among my brothers and sisters. ③firm;shop ④line of business Ni shi gan na yi ~ de? What’s your line?
众所周知“行”字除了用作名词之外,另外一个广泛的用法就是作量词,诸如“一行白鹭上青天”、“一行树”、“四行诗句”等等。编者未收录“行”作为量词的这种最常见的用法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
  笔者认为这部词典应在慎重、严谨地选择词条与细致、周详地提供释义方面下点功夫。   2.例证与用法说明
  随着双语词典的发展,读者对词典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提供恰当、可靠的释义,还要求有例证与用法说明。陈炳迢在《辞书编纂学概论》中指出:“词典通过举例建立词目,概括义项,验证释义。具体地说,用例证表示词目和义项信而有据;反映词的源流,显示词的时代特征;用例证可以辅助释义,使释义具体化,便于理解;例证可以暗示词的用法和功能,便于使用;有的例证还可以补充释义所缺少的知识,增加信息量。此外,例证的规范性对于正确使用语言也具有积极的社会影响。”纵观德范克的这本《ABC汉英词典》,仅在一些单字和部分词条的释义后有一两处例证,大多数的词条并未提供例证。况且给出的例证是用拼音写成,汉字里同音异形词甚多,用拼音恐怕会造成很多误会。学习汉语的人最终是要识得汉字,所以从读者角度出发,例证还是用汉字写为好。笔者以为多一些例证会使这部词典增色不少。
  用法说明也应是不可缺少的部分。陆嘉琦(1998)指出,用法说明包括语法性说明、语义性说明和文化性说明。德范克的这本《ABC汉英词典》中的语法性说明中最好指出汉语词的适用句型;语义性说明最好解释词的语义搭配类型;文化性说明中应阐述词所应用的语境。在文化性说明这一点上,该词典做得不错,指出了一些词的使用语域。但最好在语法性说明 语义性说明上再作些努力。

参考文献
陈炳迢,《辞书编纂学概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
德范克主编,《ABC汉英词典》,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
拉•兹古斯塔,《词典学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陆嘉琦,“关于积极型汉外双语词典编纂的思考”,黄建华、陈楚祥主编《双语词典学专集》,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外文学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4 19:44 , Processed in 0.305723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