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世纪,1985年,老姨在县城买了270平方米的宅基地,价格是9毛钱/平方米。当时人们的工资都不高,我记得自己好像是45元/月,若用来买地,可以买50平方米。可是我那时作为公职人员,业余热衷于读书下棋,似乎志存高远,毫无农民意识,更不屑于做小市民的生意买卖,压根儿就没有购置产业的这个想法,谁知道买地后来还是最佳的生财之道呢?
当时,我好动爱玩,最大的消费愿望就是买个摩托车。看见街上行驶的进口的漂亮的日本摩托,心里硬是痒嗞嗞的。当时除了公家机关,一般就是建筑包头买日本摩托车,像铃木和本田100的都在4000元以上。即我一年的工资不吃不用可以买一辆。
家里父母和姐弟都在工作,没有什么负担,我在州委党校上班,离家有5公里,通过反复做家人的工作,我终于在85年花3800元买了一辆日本铃木A100的摩托,那骑起来上班真是方便,好似春风得意马蹄疾,十分惬意和威风,在街上看不到几辆摩托,多半是自行车。
而此时,老姨仅仅花243元就买了270平方米的宅基地,带修了一层房子也总共只用了3500多元。
到现在,我那铃木摩托早报废了,一钱不值,后来我又买了个雅马哈150的摩托。现在老姨的270平方米的宅基地上则矗立着五层楼房,一年的租金过5万元。270平方米的宅基地经过评估是属于城市二类地地段,目前最保守地估价只按3000元/平方米计算,就可达81万元,每平方米涨了3000多倍(还不一定能轻易买到)。若按我现在的工资3000元/月计算,虽然比当年的45元涨了60多倍,但只能买一平方米,当年可以买50平方米,少了49倍,反差很明显。而那地段的价值还在与日俱增,到底要涨多少倍,还有很大的增值潜力,加之近些年“地王”的威胁还使人心有余悸,恐怕是个与时俱进的动态数字。
地价的飙升,是否意味着货币在贬值?而回想起来,自己玩了两个摩托,就没有想到买一寸土地来建房,真是玩物丧志。然而,在惊叹于一平方米地价的飞黄腾达和沧桑巨变之余,我才开始真正懂得:承载万物的土地是财富之母,谁拥有了土地,谁就掌握了财富,尤其是掌握了房地产的命脉。
http://free.21cn.com/forum/bbsMessageList_3059118.html#
唉 都说未来是知识经济时代 十年苦读不如祖屋一栋 什么时候知识的价值能与土地价值相比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