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11|回复: 8

[【问道台】] 不能让考试考掉了尊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7 16:2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师生同考”究竟考输了谁


  近日有报道透露,武汉市第四十九中学19年前就实行了一项规定,要求35岁以下的青年

教师必须和学生一起参加所教科目的“高三模考”,其成绩均不得低于学生的最高分。连续

三年考不赢学生的教师将被转岗;连续三年过关者将获得免考权。另据该校伍副校长称,以

前是老师单独开辟考场,从今年开始则要同场竞技。校方坦然接受采访,表明他们很满意这

种做法,甚至还有些沾沾自喜。可笔者不禁要问:这样的“师生同考”想考倒谁,又究竟考

输了谁?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做出此种规定,当然希望教师考倒学生。之所以如此,正如刚调入

该校的老师所言,“有利于督促非毕业年级教师了解高考动向”;也有利于督促教师钻研教

材内容,提高教学水平;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志趣,提高考试成绩。学生得高分,家长会

满意,然后办学声誉、资金和生源就会滚滚而来。此外,从连续三年过关即可免考这一条分

析,学校也有意检测教师的知识水平。不论是意在督促、激发,还是为了检测教师水平,这

个办法都是下下策,“师生同考”最终考倒的一定是学校。

  学校管理者以“师生同考”的方式,充分利用“分数”这个指挥棒,来调动全体师生的

积极性,师生都在围绕高考、围绕分数打转,成绩上去了,学校管理的难度也降下来了,管

理者大可以威严永存,坐山观虎斗坐享其成。真的可以如此吗?报道并没有透露这项规定所

带来的积极效应,伍副校长倒是承认“往年一般有80%的老师过关”,也曾有一名理科生

打败大部分数理化老师的记录。近二十年间,尽管考不过关的老师会觉得“很没面子,接下

来会发愤图强”,可是每年还有不在少数的老师考不过关,这不能不让人警醒。考过关的老

师未必就提升了教学水平,且不说免考的教师是否会如古话所言的那样,“学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单单说一点,“懂知识”与“会教学”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学生也未必因此激

发考输老师的念头,因为按照校方的逻辑,学生考不过老师是常态,这倒有潜移默化的可

能。反之,那些考不过关的老师未必真的没有教学水平。这所学校的管理者可能不知道,或

是假装不知道,世界数学大师安德烈奥昆科夫到南京大学访问时,也曾被中国小学生的一道

奥数题现场难倒,虽然大师做的是奥数题,我们的老师考的是高考模拟卷,但其性质是一样

的,既然我们不会因为大师做不出题就不理会或不允许他搞数学研究,那么,我们同样没有

理由通过分数来判定一位老师的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

  我们倒是有理由相信,在此规定的暗示下,考不过关的教师在全校师生和家长心目中的

形象一定会大受损害,进而影响到教师的成长和正常教学工作的展开。不仅如此,这种管理

思路和畸形的竞争,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成长。

  只重视“分数”,毫不在意教师的人格尊严,其对学生的漠视也可以想见。这种粗线条

的管理方式,充分暴露出某些管理者典型的应试教育思维,亟需加强理论修养。“师生同

考”这一规定体现出强烈的“内容主义”意识,规定的制订者认为教师对学科内容的理解是

课堂教学的决定性因素,无视教学论思考的重要性。教师对所教学科的学术知识的理解,只

是教学的前提而已,这种学术知识可以称之为“构成学科的知识”或是“of的知识”。“但

是,学科不仅是由该学科的命题化的概念和原理(of的知识)构成的,赋予该学科以特征的

认知方式和表达方式也是构成该学科的重要因素。可以说,在学科教学中,相应于该学科的

学术知识的陈述与论述方式的侧面,乃是本质性的要素。”“这种赋予学科以固有特征的知

识,可以称为‘表征学科性质的知识’或是‘about的知识’。”(佐藤学著,钟启泉译

《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华东师大出版社2010年,第209页)日本学者的专业论

述可以用“教师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并将这种‘所以然’传授给学生”来

概括,也可以用“授人以渔”来概括。教师抓到多少“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知道如

何“抓鱼”,并懂得引导学生去寻找更多更好的“抓鱼”方法。我们的管理者如果无暇学

习国外的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也应该时时默念上述那两句耳熟能详的老话。

  如果管理者继续执行这一规定,只能促使教师对“构成学科的知识”的掌握,必然挫伤

教师对“表征学科性质的知识”的探求热情;那些在“师生同考”中不过关的教师,也往往

招致家长和学生的不信任,没有家长和学生的信任,教师必将无法顺利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

教学活动。

  据笔者调查所知,像武汉四十九中这样执行“师生同考”规定的学校不在少数,如果这

种学校都能跳出“内容主义”的窠臼,把学生、教师、校长、家长都当成教育的“主角”,

实现各自的权利,承担各自的责任;重视每一个人的学习权和人格尊严;尊重各具特点的思

考方式与生活方式,我们的“学习共同体”就可以成功创建,学生的能动性、探究性就可以

实现,成绩提升也便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义。

(原创首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7 19:5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显然,洪七公必遭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7 20:0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教育不是培养考试工具、考试狂魔,教育教出来的必然是活生生的人,既然是人的话,就不能把他程序化、编程化,过于理性在现实中不可爱,呆子太多了可能也是考试制度中衍生的一个附属品。我们能不能少考些试,多把被教育者朝着人的这个方向发展,这个的人才是更健全、更完备的、更全面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7 22:05: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咱们这个版块版主原先提出的上学学生人数持续减少的大背景下面教师如何自己把握大讨论的一个成果体现吧:

领导们觉得一线教师太多,学生数量少了,于是就开始玩各种折磨一线教师的考核游戏,反正你熬得住就玩高级的,熬不住就走人人家领导还高兴呢

教师工会一点声音也没有,老师们教书之余还要重回高考时代温习功课其乐融融,领导们看着多么和谐可爱啊,这样天才的考核教师的点子太有才了

问题在于:这些领导自己也来试试这样的考卷好不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7 23: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该考,不仅应该师生同考,还应该官民同考,成绩按级别要求:每个级别的成绩都不得低于相邻下级的最高分,否则直接降级,看看能把领导降到几年级。

就算是领导不教课,问题是你领导教课的,所以也应该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8 12: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这些学校管理层这么考也是很有意思:

什么是一线教师的尊严,这些考试的领导们觉得给你一个岗位老老实实教书,让你怎么考就老老实实接受考试成绩,该走人走人该下岗下岗,这完全把一线教师看成在校生了

问题是这些一线教师是在校生吗?

他们已经经历过高考,经历过完整的本专业师范教育,经历过由学生到教师的升华,再按照管理学生的办法来对付一线教师,这让这些付出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的师范毕业的一线教师情何以堪?

教师的尊严不是给一线教师一口饭就要当牛做马?教书是一个理性和感性结合,需要现场临机处置和引导的科学训练过程,教师不是可以随便呼来唤去的小时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8 18:0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当过7年高中数学老师,知道如果让老师和学生同场竞技的话,
只要这个老师送过高三毕业班,老师做高考题的速度一般比学生至少快一倍,
所得分数也能超过95%以上的学生;如果让学生和老师同样速度做题,比老师成绩高的学生肯定稀少。

即使老师得的高考试题分数比学生低,我认为没什么可奇怪的;
古人就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老师遇到一时做不出来的试题,太正常了;
老师追求的是如何把知识客观、清楚、全面的传递给学生,而不是和学生比考试。
“传道、授业、解惑”才是老师的正常工作。

这所中学的现在做法有点搞笑,我有两个建议给这学校:

一、建议武汉市四十九中所有老师一同参加模考,包括校长,
这样可能更容易实现那学校希望的效果
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不应该成为学校的道具,
学校领导不应该跟年轻过不去


二、如果还是考,该考试最终处理修改为,
1、成绩超过所有学生的青年教师给予实际的金钱奖励,并给予表扬,
说明他们研究高考试题、认真为学生作高考准备了;
2、成绩不达标的仅是告诉学生们,你们比某些老师强,不点名
校领导也不批评,仅是告诉那青年教师要努力啊,或者说要尽快成长啊---超过3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8 20:4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师生同考”是个老话题,文章刚发在这里,就有书友来信指出。
偶不知道本论坛里有,这个要自我批评一下。偶却知道有很多地方,包括教育部长家乡附近的一些学校,都实行这个政策。
情不自禁,借这块宝地骂一骂那些糊涂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9 18:2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所在的学校实行的是任教未满5年的要参加全省的高三质量检查
刚开始实行的时候很隆重,考的好的老师奖励一本书,第二年发一张奖状,第三年口头表扬,第四年一点动静都没有。。。
也许领导认为这应该是老师的本分,但是为什么只是新老师,而不是有点不公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5 19:27 , Processed in 0.344244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