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829|回复: 3

[【读书进行时】] 温儒敏《温儒敏论语文教育》阅读札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26 19:2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温儒敏《温儒敏论语文教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关于语文是什么问题
   语文是一种母语学习的课程, 一个非常基础性的学科。这是大家的共识, 不要硬做理论分割。新课标修订时,我主张不要抠字眼,不要纠缠概念,尤其是一线教师,不要去争论概念问题。“理论价值的大小,归根结底要看解决实际问题的锋利程度。”(P2)

案:何止是这个问题,很多问题,在我们暂时或永远无法形成概念的时候,不要去纠缠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才是最主要的。放眼学界,真正有所成就的学者,都不寻章摘句,干破碎大道的事情。形而下地说,就是要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上。

语文知识和语法教学问题
   新课标提出“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完整”、“不必进行系统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等要求,是针对目前教学中的偏向,就是把研究界探讨的所谓语言规律特别是语法等硬搬到语文课中,以至形成以语法为中心的教学。这样反而让学生不会说话了。但是,“不是完全不要语法修辞知识,而是要求“随文学习”,把语感培养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P3)


案:拣芝麻丢西瓜是不正确的;拣西瓜丢芝麻,也是错误的。机械理解新课标的教育“研究者”多见。我也常被质疑。这是很麻烦的事情。

“教师专业发展”问题
   读书,读经典。培养专业兴趣和专业敏感,制订可行的中短期学习计划。
   “现在高师教育是有问题的,课程设置太过老旧死板,既缺少理想的观照,又脱离实际,把学生限定死了,很难培养出优秀教师。所谓专业发展也是人生事业的发展,要有一点理想主义。”(P6)

案:现行的高师教育也是有理想的,但是多数为“工具理想”,与孔夫子所谓的“君子不器”是相悖的。课程设置死板,是人为的;解药是让设置的人“活”起来,设置的人“活”不起来,就让开课的人“活”起来。大学里的学者上课,常常不拘泥于课题名称,但照样讲得很精彩,深深启发来者,授人以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26 20:34: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学语文改革”如何实施的问题
  “中学语文改革的争论太多,谁都在抱怨,谁都插得上嘴,但建设性可行性的意见往往得不到重视。我主张还是务实一点,回到朴素的立场,多一些调查研究,看到底社会上多数人首先要求从语文课学习中得到什么,这个清楚了,定位清楚了,再来讨论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就更有针对性。中学语文肯定要改革,但步子稳一些为好,要考虑国情,考虑大多数学生的需要以,不能只盯着大城市的重点中学,应当更多地关注多数学校包括农村一般中学的教学资源和条件。”(P12)

案:调查研究在教育研究和教育决策部门,实在太少了。即使研究,有几个真正深入到农村,别说农村,深入到城市中的底层学校的,又有多少?



语文考核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语文当然也要有相对标准化的考核。”“基本的语文素养,包括语文知识和读写的基本技能,是可以通过相对标准化的考试来测试的。比如古文的学习,要求高中生大致能读懂比较浅显的古文,对承载我们民族文化的古文起码有些初步的了解,教学大纲都有相应的明确要求,甚至连掌握多少个虚词、背诵哪些段落,都有要求。考试时对这些知识与技能就可以作量化的评测。”“不能一讲人文性,一讲个性化学习,就不敢提标准化,连基本的训练和考试都放弃了。但作文就有些特别,是更加要求表达个性创造性的,考试评测比较难做到完全标准化。现在高考作文阅卷最头痛的还是作文。”
  “这些年来很多人不断批评高考,但高考在目前还不可能废除,我们只能尽量改进高考,要很务实地讨论问题。”(P13)
  “语文高考命题和阅卷是一门学问,应该上升到理论的科学的层面,要调查分析社会接受程度等各个方面的情况。我们那么大一个国家,要有人专门研究这个问题。现在对语文高考缺乏真正科学的研究,这也是个问题。”(P14)

案:对高考命题和阅卷进行专门研究,是非常必要的。现行的研究思路是拔高、专门化,好为艰深,不切实际。期待自上而下的改革,不太注意由下而上的推动。造成两张皮现象,都知道要改,都在改,但没有形成合力。


语文课改中的具体教学方式方法问题
  语文教育要遵循规律,要讲梯度。
  把阅读放在首位。要有一定的量。“语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理解、感觉、体验、察悟,包括语感,主要靠大量阅读中去‘涵咏’,逐步习得。如果缺少个人的阅读体验与感觉,没有个性化的阅读,而老师讲得太多、太细、太零碎,还可能破坏那种‘涵咏’的美好感觉,使美文鉴赏变成冷冰冰的技术性分析,甚至沦为考试应对技巧。”要讲究课堂教学的密度与节奏。(P17)

案:阅读,大量地阅读,在阅读中锻炼语文能力。这是作者的观点,也是我的个人学习体会。虽然语文成绩从来都是数一数二,但我从来不认真听语文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26 21:4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试与课改的关系如何把握
  “教师应当在‘应试’与‘兴趣’培养之间找平衡。高考语文就是戴着镣铐跳舞。” P28

案:这是大实话,若是板正的科研论文,当不会有人这么写。但愿人们都这么想。


“成立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的一个设想,就是打破大学与中学、教育界的隔绝状态,推进语文教育改革方面多学科的通力合作。在语文教育界内部,也要加强一线教师与语文专业研究学者的合作。”

案 :这个想法多好啊。期待北大的成果。


“在必须改革这一点上,大家意见是统一的,但具体到怎么改,各种看法就可能很不一样,甚至总是针锋相对,各有各的道理,可以互相颠覆。所以我想,重要的迫切的不是再去争论,而是让一部分学者和一线的教师专家坐下来,认真做一些调查研究,真正是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而 不只是在印象的、情绪的层面提出批评与设想。我总感到,多年来,在我们教育界、学术界,破坏性、批判性、颠覆性的思维比较行时,建设性的补台的前瞻性的思维缺乏。比如高考的确有问题,痛快的批判和颠覆都容易,但如果充分考虑到国情,考虑到应试教育问题存在的复杂性,考虑到在高考目前还不可能废除,我们必须还在这种状态下逐步推进改革,那就会比较审慎从事,就会注意如何在研究层面而不是批判性的层面细腻地做积累性的工作。在当下浮躁的风气里,尤其应当提倡建设性的实事求是的思维。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主张成立这样一个研究所,坐下来认真研究一些问题,作点细致的调查,允当语文教育改革负责任的智囊团。”

案:这就是北大精神。一群学者的情怀。最让我服膺的是作者提出的,解决教育问题的方式方法。我们现在动辄高谈阔论,实则与事无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27 22:3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关部门也应当多为一线老师多着想,设身处地,多研究一些实际问题,多为水平中等或者中等偏下的学校着想。我们不是为了改革而改革,是为了解决问题、提高质量才改革,而课程改革是非常细腻的工作,必须依靠广大一线教师。专家也可以出一点力。”P49

案:这种说法如果能受到重视,能落实,那不仅是一线老师之幸事,更是一国群众整个民族之幸事。


“由于市场化的影响以及社会层级利益的不均衡,造成了普遍的心理紧张,这种紧张现在就折射到教育方面来了。家长考虑的是孩子今后的出路问题,他们肯定把这放到第一位,所以即使承认课改必要,也总是担心会担误孩子考试。这就是现实,是很无奈的民间呀。我们不能不正视这种民意。再说老师,他们对教育现状最了解了,对许多课改措施都心向往之,但会觉得‘可爱而不可行’,因此在课改问题上也是走走看看,非常犹疑的。老师不可能脱离现实,要受体制上各种要求的制约,受高考考指标的制约,他们也很无奈。现在课改为什么难?关键是高考与课改的关系不明确,还是两张皮,很多问题便由此发生。两张皮的问题不解决,课改很难顺利进行。” P51

案:与上一则相同。实在。犀利。当然,作者忽视了,地方政府对教改也有顾虑,他们也受制于高考,往往做表面工作,虚头巴脑,搞形式主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4 18:07 , Processed in 0.19037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