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29|回复: 0

[【社会视角】] 民国老教材70年后走红 拷问现行教育体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30 10: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民国老教材70年后走红 拷问现行教育体系

  来源:京华时报

  制图吴尚楠
   

  近日,一套上世纪30年代由叶圣陶主编、丰子恺插画的小学教科书《开明国语课本》受到家长热捧,以至于卖断货。同时,一本名为《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的新书引起广泛关注。该书以教材点评的方式,刊发了一个名为“第一线教育研究团队”的民间研究团体的研究报告,提出了现有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存在的诸如内容失实、篡改经典等问题。他们痛批现有小学语文教材“有毒”,甚至发出“救救孩子”的呐喊。

    民国老教材70年后突然走红

  近日,一本出版于上世纪30年代的《开明国语课本》受到了广泛关注。出版社重印卖断货,家长学者持续热捧,媒体引发热议……这本由叶圣陶编写,丰子恺插画的语文课本在时隔70多年后重新走进公众的视野,它勾起的不仅是人们对那个久远年代的回忆,还有对语文学习最本真的一种期待。

    藏书楼里翻出的旧藏

  引起社会关注的这本《开明国语课本》最早出版于1932年。5年前,它作为“上海图书馆馆藏拂尘”系列图书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重印。

  作为上海图书馆旗下的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近年来一直致力于馆藏书籍的整理推广。在社长赵炬的记忆里,最早发现这本老课本是在上海徐家汇的藏书楼里,与之同时发现的还有1917版《商务国语教科书》和1930版的《世界书局国语课本》。这三套共6本书作为“老课本”被收录进了馆藏拂尘书目中,每本书各印了8000本。

  在这三套书中,当属叶圣陶主文、丰子恺插画的《开明国语课本》最为著名,这套书在1949年前共印了四十余版次。课本经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审定,为“第一部经部审定的小学教科书”。当时教育部的批语说:“插图以墨色深浅分别绘出,在我国小学教科书中创一新例,是为特色。”

  “我们看到这本书时也被吸引了”,赵炬说,在当时关于选择哪些教材进入“老课本”时,参与编辑的同事们曾有过不少争论,这套书无论是从技术,还是内容上都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课本篇目简单,虽然话不多,却朗朗上口贴近生活,加上丰子恺的配图,构成了一幅幅意象优美的儿童田园诗。

  由于课本使用的是繁体字,为便于现在的孩子理解,再版时,除了将原来课本用影印方式呈现外,每篇课文都在下面用简体字做了对照。

    销售火爆近期将加印

  老课本出版后,在很长一段时间的销售都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直到2008年,销售突然呈现上扬的趋势,其中更以《开明国语课本》销量最火,终于在去年脱销。

  出版社发行部主任王明海介绍,当时并没有注意到这个情况。后来,来自全国各地要求订购《开明国语课本》的电话越来越多,以江浙沪地区最多,也有安徽、东北等地的一些书店和学校。有的学校甚至提出要一次订购几百本。近期,随着这本书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增订的电话量更多了,发行部对外公布的3个电话号码每天都能接到几十个全国各地的求购电话。

  “这是我们完全没想到的。”赵炬社长坦言,从出版规律来看,一本书出版两年多后才断货基本不会考虑重印问题,但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征订电话让他们备受鼓舞,考虑到市场需求,出版社已决定近期再加印《开明国语课本》(上、下)5000册。

  面对如此旺盛的市场需求,为何只印5000册?对于这一颇为保守的印数,赵炬说出了他的考虑:老课本毕竟不是学生们当下使用的教辅教材,不具备普及性,它只能作为一种课外阅读的补充,并不是人人必备的读物。

  在他看来,开明版课本的“火”一方面与当下热议的教改有关,公众对现有语文教材的诸多不满,让这本70多年前的老书重新回到人们视野。“还有个原因就是逐渐兴起的国学热”,书中关于中国传统礼仪的教育也是现在的少儿读物中缺失的,而这些问题并非一本老课本所能解决。

    ■专家谈

    小学语文应增加国学比重

  人大国学院 李林林

  “中国孩子教材中关于国学的内容太少”,人大国学院专家李林林毫不客气地指出。据他介绍,学者们曾对中、日、韩三国小学语文教材进行过对比,最后发现,日本、韩国小学生语文教材中有关国学的内容比中国学生要多出2—3倍,中国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国学的内容是三个国家中最少的。

  “国学教育在中国曾一度出现断档”,李林林说,现在的孩子父母都以70后、80后为主,接受国学教育不多,不如上一辈有基础,国学教育缺失与其使用的课本有关。在调查中,现在孩子的小学教材中,有关国学的内容只有13课,而日本韩国一般都在30—40篇左右。

  李林林说,现在社会生活压力大,人们追求金钱,对信仰缺失,国学热也是对信仰的一种回归。尤其在现代家庭,孩子习惯了家长倾其所有的奉献、付出,很少有分享、谦让、合作等体验,国学中所蕴含的一些诚信、孝义等理念恰好能给予弥补。

  李林林认为,应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增加国学的比重,至少比现有篇目再增多4—5倍。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可以不必从高深的理论入手,把语文作为一种载体,应将国学融入其中。

  针对小学生的国学教育应注重:能有效地把国学内容体现出来,不要太生涩,让孩子不易理解。应选择孩子易于接受的形式,如针对幼儿应采取玩游戏,讲故事为主;小学生应采用一些与孩子日常生活贴近的内容,如吃饭、与邻居打招呼等,注重日常习惯培养。开明版课本正是使用通俗的白话文,将一些传统理念渗透其中,娓娓道来、循循善诱,不失为国学启蒙教材的一个范本。

    教材应有明确的主题

  北京十五中校长 邰亚臣

  北京十五中校长邰亚臣对以《开明国语课本》为代表的老课本重受追捧现象很关注,谈到这些课本带给他的感受时,他用了一个词:温暖。

  在他看来,这些跨越了70余年的老教材为何还能散发魅力,就是因为它的编写有一条清晰的线索贯穿始终,教材中渗透着公平、正义、自由、爱与被爱等最基本的社会价值观,处处体现生命间的微妙关系,展示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的联系。而反观现在的教材,为何屡遭批判?看似有标准实则没有标准。一会儿这个主题,一会儿那个主题,标准多了反而不知道遵循哪一条。作品间相互呼应的东西太少,专注于方法技巧的应试教育。

  “教材也是书,第一要务就是要吸引人,让孩子喜欢读,能理解。”邰亚臣认为,教材不是正襟危坐,现在一提到教材就想到规范、权威等字眼,教材是一种标准,但又过于神圣化了。教材的编写应该确立一个明确的主题,文章选择一定要有意义、有趣、真实。不用把所有问题都讲透,应留给教师发挥的空间。

    ■业内点评

    妙文佳作让我爱不释手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教材》主编 徐根荣

  这套老课本一下子吸引了我的注意。我一篇篇地翻阅下去,精彩的篇目令我目不暇接。有些课文我品味再三,不愿意翻过,真有点爱不释手……在课本中还有一些寓言、笑话、自然故事、生活趣闻、历史传说和儿童歌谣,好多课文都是适合儿童学习心理,符合儿童阅读口味的妙文佳作。

  当然,老课本文白交加的语言和一些久远的生活内容,可能会让今天的学生感到陌生,但它丰富的取材、有趣的内容、活泼的文体、规范的语言和精美的插图,一定能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

    ■各方反应

    老师

    学生一读便成诵

  开明等三套老课本再版后,曾被上海市高安路小学、上海师大第一附属小学作为课外读本。“几乎不用教,孩子们一读就能成诵。”一位老师举出佐证,如《绿衣邮差上门来》一文:“薄薄几张纸,纸上许多黑蚂蚁。蚂蚁不做声,事事说得清。”简短的几句话,充满童趣,也让孩子们对信的认识变得鲜活起来。

    家长

    给孩子做国学启蒙

  一些家长将这本书作为孩子的启蒙读物。某购书网上,关于此书的评论不下40条。一位家长经常在睡前给孩子朗读课本里的内容,在她看来,里面的内容非常好,许多胜于现在用的小学课本。有些文章看后引人一笑,又不失儿童的天真。丰子恺先生的配图,形象又生动,讲解内容时,配上图,儿童非常易理解。

    教育工作者

    老课本看出编者真心

  一位教育工作者坦言,从这本老课本中,看出了两位名家为孩子教育投入的真心。而反观现在,“看看我们现在的老师出教材,一本比一本快,可是里面有多少真情实感?”

    出版方

    传统文化融入其中

  贴近小孩子的心理,似乎是那个年代小学课本编写的一个共识。作为编者的叶圣陶,也是一位教育家,在他看来,给孩子们编写语文课本,不仅要着眼于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还要注重孩子幼小心灵陶冶、熏陶。赵炬说,这本书正是将传统文化中宣扬真善美的一些东西渗透其中,散发出弥久的馨香。

  他表示,在新中国成立后,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一度持否定和批判的态度,此后一段时间里,语文教材中多渗透着共产主义接班人教育、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文章,所选择的内容也是高高在上,与现实生活脱离,很少有关于传统礼仪的教育。随着近年来国学热兴起,人们逐渐对传统文化重新认识,大家发现传统文化中仍有很多东西是值得借鉴的。

    ■链接 《老开明国语课本》始末

  73年前——就是1932年,上海开明书店出版了一部初等小学用的国语课本,共八册。我父亲叶圣陶(绍钧)先生写的课文,父亲的好友丰子恺先生绘的插图。课本一上市,果然有点儿轰动,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赞誉。尤其小学教员,他们说有的教材内容陈腐,语言枯燥,插图呆板,孩子们见了就厌烦,哪儿来的学习兴趣。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科书本该编成这个样子。我父亲和丰先生受到了鼓舞,1934年,又完成了高等小学用的四册国语课本。

  父亲和丰先生编这十二册课本的时候,我已经读初中了;七十年前的琐事,我还能想起一些来。初小第一册第一课只两行;一行是“先生早!”孩子们的口吻;一行是“小朋友早!”老师的口吻。两句话都很短,初学的听一遍就会;七个字中有一个是重复的,论生字只有六个,笔画都不多,间架又清楚,容易认,比着写也方便。把这两句话放在第一册开头,似乎还有些讲究。开学的那天,初小一年级是头一回跨进学校,觉得什么都既新鲜又陌生。见着老师,他们上前去鞠了躬,问了好;老师微笑着欢迎他们。等到上国语,老师发下课本,他们翻开一看,方才那温馨的一刹那原来已经写上课本了,还有像快照似的插图哩。插图上画着校园一角,叶绿花红的美人蕉开得正盛,正是初秋时节。教课的老师如果善于启发,定能使孩子们感到学习的快活,逐渐养成观察和思考的好习惯。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上海开明书店正处在火线上,受到了很大的损失,许多书籍只好停印,包括所有的小学教科书。直到1980年,父亲已经到了我现在这个年纪了,有人约他写一篇《我和儿童文学》,他才回想起半个世纪前,曾编过这样一部小学语文课本。他说这部课本初小八册,高小四册,共四百来篇课文。四百来篇,“形式和内容都很庞杂,大约有一半可以说是创作,另外一半是有所依据的再创作,总之没有一篇是现成的,抄来的。”又说,“给孩子们编写语文课本,当然要着眼于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因而教材必须符合语文训练的规律和程序。但是这还不够。小学生是儿童,他们的语文课本必是儿童文学,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乐于阅读,从而发展他们多方面的智慧。当时我编这一部国语课本,就是这样想的。”


转自中华网社区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20/41/04/0_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18:25 , Processed in 0.24026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