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读报,不定期上传当天主流媒体的一则报道
大家可以就此发表自己的感受
每日读报活动有效期:T+2
奖励幅度:以财富为主,威望为辅
我们究竟多“有钱” 在过去十年中,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钱最多的国家。更糟糕的是,只要外汇继续流入,中国就不得不印刷更多的新钞票
□吴君亮
中国已是“钱最多”的国家
有人对通胀做了一个非常生动的说明:如果有100元钱,同时有100个苹果,那么每个苹果就值一元钱,如果增加了100元钱,变成200元钱了,那么每个苹果就需要2元钱了。物,以稀为贵,多为贱,票子也不例外。
那么,我们国家(主要指大陆地区)目前究竟有多少钱?我们的货币供应量又是在以什么样的速度增长?
可以看到,10月末,我国的广义货币M2余额为69.98万亿元,狭义货币M1余额为25.33万亿元。同是在10月末,美国的M2和M1分别是8.77万亿美元和1.78万亿美元,以目前的汇率换算,大约分别为58.29万亿元人民币和11.83万亿元人民币。
另据日本银行(BOJ)最近发布的报告,日本的M2和M1在10月末分别为682.6万亿日元和441.2万亿日元,以目前的汇率换算,大约分别为56.74万亿元人民币和36.67万亿元人民币(日本国的M1所包含的内容要宽一些,作者注)。
同样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10月末,我国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71.84万亿元,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70.28万亿元,外币存款余额2331亿美元。根据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公布的资料,至今年6月底时,美国的存款余额为7.66万亿美元,按当时的汇率换算,大约为51.2万亿元人民币。
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字显示,9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为26483亿美元。同期日本的外汇储备为10317亿美元。
从上面的数据中可以看到,无论是从货币供应量、存款余额,还是外汇储备方面来讲,中国目前已是世界上钱最多的国家。
巨量货币推升通货膨胀
我们已是世界上最多钱的国家了,那么我们是以怎样的速度走到这一步的呢?
在2000年底,我们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狭义货币供应量M1分别为13.46万亿元和5.31万亿元,到2010年10月底,已分别达到69.98万亿元和25.33万亿元,不到十年间分别增加了4.2倍和3.8倍,年平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8%和17%,速度之快,世界罕见。
美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狭义货币供应量M1在2000年底时分别约为4.93万亿美元和1.09万亿美元,至2010年10底,分别达到8.77万亿美元和1.78万亿美元,仅增加了0.78倍和0.63倍,年平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6%和5%。
还可以看到,从2005年开始,我国的货币供应量犹如大浪巨涛,一波波涌起,在过去的五年里,我国的M2每年增加额分别是4.8万亿、4.7万亿、5.8万亿、7.2万亿和13.1万亿;我国的M1每年增加额分别是1.1万亿、1.9万亿、2.7万亿、1.4万亿和5.5万亿。巨量的货币堆积,势必推升严重的局部通货膨胀和全面的通货膨胀。
当我们比较中国和美国时,我们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2008年和2009年的金融危机时,美国在2008年加大了货币供应量的力度,它的M2和M1有显著增加,但在2009年时又快速回落为常态。我国不仅在2008年加大了货币供应量,在2009年又再次加柴添火,使当年的M2和M1达到了历史的天量,分别为13.1万亿和5.5万亿。
按说,美国是金融危机的重灾区,但我们在运用货币供应的救援之道的力度上要远大于美国。
钱究竟从哪里来
中国这些过多的钱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从2003年开始,我国的外汇储备就以每年一千多亿以上的规模增加,紧接着就以每年两千多亿、四千多亿的规模恣意攀升。由于中国的外汇管理体制上的结构性缺陷,使得央行成了接纳这一源源不绝的外汇巨流的唯一“池子”,某种意义上讲,也成了与全世界对赌的唯一庄家。
为了迎纳这一巨流,接下这些筹码,央行每年不得不“合法”地新印一大堆人民币钞票(这是否也是我们印发新钞的体制上的结构性缺陷?)。从近八九年来我国的广义货币M2和人民币存款余额超常态增加上,我们就可看到这些巨额新钞的影子。直白了讲,我们今天的广义货币如此之多,存款余额如此之高,皆肇始于超常态巨额外汇的流入、外汇管理体制上的缺陷使其无法智慧应对。
这些新印出的钞票,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一方面,当然它们可以为目前宽松的货币政策提供环境和条件,促成经济出现超常规的发展,进而缓解国际金融危机、就业以及其它社会问题所带来的压力,但是,另一方面,严重的问题是,它可以重创币值的稳定,带来严重通货膨胀的隐患,中产阶级和低层民众(因为他们是最缺乏对冲通胀武器的一群)多年积累不易的辛苦财富,可能会在不经意间灰飞烟灭。
由巨大的外汇流入,形成巨额空前的国家外汇储备,进而引起大量的新钞出柜,进而引起货币供应量和存款余额超常态的增长,尤其是达到中国目前所面临的规模,是世界经济史上未曾有过的现象。为了自己的财富和荣誉,我们每个人都不可掉以轻心。(作者为深圳君亮资产管理公司CE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