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614|回复: 0

[【其它】] 世纪战争 第二集 巴尔干·导火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12 21:4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世纪战争 第二集 巴尔干·导火线

  这是一战爆发前欧洲的主要格局。当时英国、法国与俄国三国是协约国,他们的联合主要是对付日益强大并充满野心,欲当欧洲霸主的德国,而与之相敌对的是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所组成的同盟国。两大对立的军事阵营从形成时就剑拔弩张,相互拉开了架势,军备竞赛也达到了白热化。但是欧洲真正的麻烦却在巴尔干。

  几个世纪以来,巴尔干地区一直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领土,由土耳其的苏丹所统治。但是经过整个十九世纪,土耳其因为实力的下降,对该地区的领导逐步弱化,巴尔干地区的国家纷纷获得了独立。

  到了1900年,土耳其在巴尔干的领土大大减少,该地区新成立了五个独立国家―――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和黑山。波斯尼亚虽然名义上还属于土耳其,但奥匈帝国的军队却在那里驻扎。

  1908年,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吞并了波斯尼亚。此举让它的邻国——即由俄国支持的塞尔维亚非常愤怒,因为住在波斯尼亚的塞族一直企图摆脱奥匈的控制,同塞尔维亚合并。于是塞尔维亚在边境部署力量,奥匈帝国也在边境集结军队,双方互相对峙,战争一触即发,但最后由于欧洲大国的干预,奥塞之战没有打起来。

  随后几年,虽然奥塞之战没有进行,但巴尔干半岛却并没有因此而太平无事,以塞尔维亚为主的巴尔干邻国联盟在1912年10月向土耳其发起了进攻。第二年的5月,土耳其就几乎被赶出了欧洲,它在该地区的国土也随即被巴尔干诸国所占领。

  巴尔干战争的胜利,让塞尔维亚加强了自信心,同时也点燃了波斯尼亚的斯拉夫人的民族主义热情,奥匈和塞尔维亚的冲突又频繁起来,而波斯尼亚自然成了斗争的焦点,同时奥匈背后的德国和塞尔维亚背后的俄国也摩拳擦掌,此时的巴尔干半岛成了一座随时可以爆炸的欧洲火药库。



斐迪南被刺现场
  1914年6月28日,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在波斯尼亚的首府萨拉热窝,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大公携带他的储妃来到这里巡视。他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在这里等待他的却是一次暗杀,而这次暗杀居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索。:

  在萨拉热窝军政要员的陪同下,斐迪南大公驱车前往市政府参加欢迎典礼。然而就在去市政府的路上,意外出现了。

  马骏:“那么途中就遭到了塞尔维亚爱国青年的炸弹袭击,他坐着个敞篷车,绿色的敞篷车,这个炸弹就扔在了敞篷车里面,但是斐迪南非常镇静,他一下子就把这个炸弹扔到马路上了,然后炸弹爆炸了,斐迪南毫发未损,但炸伤了几个路上的老百姓。这样车就加快马力,加足马力,就到了市政府。”

  在市政府参加完欢迎典礼之后,斐迪南大公提出要去看望被炸伤的老百姓,于是他的车队按原路返回。但这一次真正的暗杀来临了。

  马骏:“这样车就顺着原路向医院走去,走到一个叫拉丁桥,它是个路口,向右转弯就是通往医院,那么司机放慢速度,向右转弯,这样这个车就形成了一个相对静止的目标,于是边上钻出来了一个20岁的塞尔维亚的小伙子,爱国青年,这个人叫普林西普,在5公尺的距离内,向斐迪南夫妇连开两枪,一枪打在斐迪南妻子的腹部,把肝打破了,一枪打在斐迪南的脖子上,可能把动脉打断了。”

  裴迪南大公夫妇的遗体被运回维也纳进行了国葬。奥地利的怒火集中在塞尔维亚的身上,因为他们相信杀手普林希普是一个秘密的塞尔维亚民族主义团体的成员。

  暗杀成功了,普林西普被判入狱20年,四年后,他因骨结核手术失败而死于狱中。虽然他的暗杀行动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但是在前南斯拉夫,普林西普却一直是人们心中勇敢的民族英雄。

  就在暗杀事件发生后不到一个月,1914年7月23日,在与德国进行协商之后,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发出了最后通牒,塞尔维亚则提出对该事件进行仲裁,但同时他们也对军队进行了动员,这导致奥匈于7月28日向塞尔维亚宣战,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以电报的方式进行的宣战。

  就这样,在德国的支持下,奥匈帝国的军车开始前进了。这些情绪激昂的士兵们很少能意识到,欧洲正踏上了一条只能是全面战争的不归路。

  1914年7月底,奥匈军队开进了塞尔维亚。与此同时,在欧洲的其他地方,外交斡旋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柏林警告圣彼得堡,如果俄国动员军队支持塞尔维亚的话,德国也一定会调集军队,不惜一战。俄国的盟友法国请求沙皇慎重考虑,但是沙皇拒绝了,开始部分动员军队。

  7月30日,奥匈帝国的大炮开始轰击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这导致俄国不顾德国早先的警告,最终下令全面动员。



斐迪南大公视察萨拉热窝
  德皇和他的政府也说话算话,与奥匈结成的紧密同盟需要他们必须提供支持,所以德国立刻向俄国宣战并开始动员武装力量。

  仅用了48个小时德军就在一片近乎歇斯底里的欢呼和狂热中向战场开拔了。就在这些狂热的德国年轻军人中间,以及后来不断开往前线的士兵中,未来的二战名人“坦克之王古德里安” “沙漠之狐隆美尔” “空军元帅戈林” ,甚至阿道夫。希特勒,很可能就在他们中间。

  到了8月1日,考虑到与俄国的同盟关系加上德军的动员对自己的威胁,法国也开始了战争准备。

  对于德国政府来说,仅此就足够对法国开战了。德军的战车开始同时往东西两线运兵,并于8月3日向法国宣战。现在最后的疑问是英国会不会参战。因为英国与俄法的友好协议并没有规定英国要在发生战争时给以援助,所以开始它采取的是中立的态度。英国人民也因此能在8月3日星期一这一天享受一个完美的夏季假日。

  但是,第二天,也就是8月4日,德军进入了中立的比利时。这时英国意识到如果德国控制了整个欧洲大陆的话,对它是不利的。于是英国以保障比利时中立地位为借口,向德国发出了撤军的最后通牒,但是德国拒绝了。于是1914年8月4日午夜,英国向德国宣战。当晚在白厅,一切外交努力的失败让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身心疲惫,他和一位朋友站在窗口,正值窗下路灯华光初放,他的一声感怀,后来成了那个年代的写照:“整个欧洲的灯光正在熄灭,此生不会看到它们重放光明了”。

  短短几周之内,整个欧洲都被卷入了这场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一战爆发前,德国考虑到青岛远在东亚,准备交还给中国政府。但没想到,日本竟恫吓中国政府,不准中德谈判。而腐败卖国的北洋政府,竟然默认了日本的恫吓。1914年8月23日,日本对德宣战。日本第二舰队60多艘军舰,在英国军舰的配合下,封锁了胶州湾。9月2日,日本4.9万人突然在龙口登陆,打响了地面战。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战斗,攻守双方兵力相差接近10倍。11月7日,德军战败,宣布投降。而此时,日本已经占领了整个胶州半岛。

  战争开始前,在剑拔弩张的欧洲大地上,在各大海洋上,约有六、七百万人互相对峙。



德国宣战
  德军本身是训练有素的高效战争机器,也有很高水平的参谋人员,武器装备精良,尤其是陆军,配备的重型火炮是所有参战各方中最强的。

  法国陆军的水平在欧洲居第二位,仅次于德军,最可称道的武器是快速连发的75毫米口径火炮,也是当时最好的野战兵器。此外,他们还从北非调来了受战火长期考验的殖民地军队。

  俄国的陆军规模是全欧洲最大的,能够动员六百万人,但同时也较笨拙不够灵活。俄军的一些军用汽车还能帮助充充门面,仿佛是个现代军队,但他们的武器和对手相比就太差了,落后的铁路体系也使得军队的动员和部署更费时间。

  再来看看英国,和欧洲大陆的军队不同,英国陆军全是志愿兵,虽然数量比较少,但也是高度专业化的部队,尤其是步兵,已被训练到可以在一分钟内瞄准射击15次。此外他们还从平民中又征召了很多志愿兵,当时英国的爱国主义情绪高涨,志愿兵的数量不成问题。这是一位摄影师在不经意中拍到的画面,画面中两个三四岁的小姑娘也试图加入到志愿军的行列,这足以证明当时英国人的爱国之情是多么狂热。

  各国都在按照自己预先设计的克敌制胜的计划部署军队。德国的战争策略早在1905年就已经制定出来了,是由当时德国的总参谋长施利芬伯爵设计的,因此这个战略计划又被称作“施利芬计划”。

  在这个计划中,施利芬假想法军的第一步战略一定是先夺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因为这两个地方在普法战争中被割让给了德国,法国人一直耿耿于怀,必会倾其全力将其夺回,这样德军就可以以一定的左翼牵制法军,而强大的右翼则可以借道低地国家,即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包抄巴黎的西部,从而一举拿下巴黎。

  虽然施利芬还没有等到战争来临的那一天就去世了,但是后来的德国参谋总长小毛奇却是他的继承人。小毛奇是普鲁士最伟大的军事指挥家毛奇的侄子,也是施利芬的助手,所以他自然地选择沿用“施利芬计划”。只不过对该计划稍微做了一些改动,即德军不再取道低地国家,而是直接穿越中立的比利时,同时他削弱了右翼的力量,加强了对阿尔萨斯和洛林的防守。但以后的事实证明,他对右翼力量的削弱并不高明。

  1914年8月4日早晨,按照施利芬计划,德国的第一第二两个集团军,突进比利时,直奔比利时最重要的列日要塞。在德军的面前,比利时人并没有像德军所设想的那样不战而降,相反他们却进行了顽强地抵抗。当时比利时全部军队是16万人,其中有4万人用来防守烈日要塞。要塞的周围,环布着12个坚固的炮台。从8月4号到8月10号德军以惨重的伤亡为代价,却只攻下了两个炮台。为了尽快通过列日,8月12日,德军调来了他们盼望已久的巨型攻城炮。

  “大白莎”将列日要塞剩下的十个炮台迅速化为了瓦砾,8月14日,德军进入了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并继续向纵深推进。无数流离失所的难民,纷纷逃离家园,不敢留在德占区。根据“施利芬计划”,德军五个集团军,直向法国西北部扑去。

  与此同时,正如施利芬所预料的那样,法军开始进攻洛林,此后德法边境上不断上演着法军进攻和德军反攻的大戏。最后还是德军的大炮和机枪占了上风,法国人在两周的作战中损失了三十万人,只得撤退。

  而在比利时和法国这一边,德国军队已经接近了法国边境。

  但德军主力面对的却只是法国的一个军和少量的英国远征军部队。虽然德军于8月23日同英军交火,第一次尝到了英国步兵火力的厉害,并且遭受了重大伤亡,但是德军的进攻并没有停止,英法联军不得不后撤,他们在以后的两个星期里不断被德军追袭,双方在八月的骄阳下展开了厮杀。



德军进入布鲁塞尔
  德军继续向巴黎逼近,势如破竹,英法联军不断向后撤退。9月2日,在德军进攻的压力下,巴黎的法国政府官员们匆匆忙忙地收拾行装,踏上了逃亡的道路。防守巴黎的任务交给了65岁的加利埃尼将军。这是法国的幸运,因为加利埃尼是一位富于想像力的战略家,他向巴黎市民发表声明说:“我受命保卫巴黎和抵抗入侵者,这个责任我将贯彻到底。”很快,士兵们开始在城里城外构筑堑壕路障。正当巴黎守军枕戈待旦之时,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德军居然没有乘势攻入巴黎,而是调转方向去追击向巴黎东南方退却的法军了。

  按照施利芬计划,处于最外侧的德国第一集团军应该从西面包抄巴黎,但是被胜利冲昏头脑的第一集团军,为了追击法军,居然改变了行军方向,绕到了巴黎的东南部,孤军冒进,将自己的右翼暴露在了法军面前。9月3日晚,一名法国飞行员发现了这一情况,敏感的加利埃尼将军意识到,这是一个绝好的取胜良机,于是他迅速向法国总司令霞飞作了汇报。

  霞飞出生于一个平民家庭,曾经参加过中法战争,现在上海最繁华的淮海中路,其前身霞飞路,就是当时法租界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的。1911年霞飞出任法军总司令,被称为是“国家神经的镇静剂”,但有时他的慢性子,常常使那些需要迅速做出决定的人怒不可遏。

  这一次,霞飞很快接受了加利埃尼的建议。当德军渡过位于巴黎东南面的马恩河时,英法联军的主力按照部署已经退守在那里。为了增强马恩河防线的兵力,霞飞又与巴黎市政协调,迅速从巴黎市内征调汽车,把巴黎的守卫部队火速运往前线。在巴黎的各个街区,警察拦住出租车,命令乘客下车。很快,他们就征用了700辆汽车。这些两汽缸的出租汽车星夜兼程,只用了两个来回,就输送了一个师的兵力。这也是战争史上第一次用汽车大规模机动兵力。

  9月6号,霞飞命令联军全线反击,马恩河附近两军展开了大规模会战。英法联军的六个集团军与德国的五个集团军总共200多万人投入战役,600多门重炮和6000多门迫击炮发出的隆隆炮声震撼着马恩河两岸。

  马恩河战役打了将近一个星期,由于小毛奇自作聪明地削弱了右翼力量,使得德军与英法联军作战时,因为兵力不足,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致使德军不得不全面向北撤退。

  战役一结束,小毛奇就向德皇陈述;“陛下,我们输掉了战争!”随后,小毛奇被德皇撤职,陆军大臣法尔肯海因掌握了大权。

  对于法国来说,马恩河会战是一次干净漂亮的战略性胜利,它导致了施利芬计划的彻底破产。如果不是这样的话,20世纪的历史也许会改写。难怪后来有人认为:“马恩河战役堪称滑铁卢战役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最具决定性的战役。”马恩河会战结束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西线战场从此形成了胶着对峙的局面,以铁锹、机枪、铁丝网为代表的堑壕战拉开了序幕,这个局面一直延续了四年,直到战争结束。


mms://winmedia.cctv.com.cn/tansu ... _300_20060511_3.wm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4 21:04 , Processed in 0.15008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