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558|回复: 12

[摄影随感♡] 学习做快乐的相机主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9 03: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峨嵋大侠号召交流摄影心得,肯定要支持,参与了几个问题的讨论,感觉有的问题太宽,不好展开,有的问题复杂,短了说不清楚,长了过于罗嗦。后来老马大侠单独开贴,字字珠玑,精彩纷呈,能将复杂问题条理化、简单化,不免见贤思齐,然力有不逮,只能算狗尾续貂了,各位见笑。

一、客串相机主人
我学用相机也很早,最早大约在初二时候,用的好像是红梅120双反,摸了几次,两三卷胶卷的样子,没有什么特别体会,用时下的语言,就觉得好玩,够酷。

高中时候老头配了一个135单反,印象中大体是珠江,就一个镜头,那时还没有流行彩胶,为节约成本,还配了简易冲印设备(俗称暗房),主要设备就是放大机,其他盘子碟子镊子夹子、安全灯、切刀,必备材料是显影液、定影液、相纸。虽然是黑白胶卷,还是用不起,更多将旧底片拿来放大缩小,写字加框上色等等。

照相反而印象不深,只记得两件事,一是采用裂像屏手动对焦,二是有次拿着相机追一只猫,把猫追上房顶然后咔嚓,轮廓倒是清楚,猫则黑乎乎一只,后来才明白逆光像的不容易。

再后来上大学,不仅流行彩色胶片,还流行自动相机,甚至有一种随胶卷出售的一次性相机,现在感觉拧对焦环很酷,当时觉得很土,手动对焦的自然置诸脑后。直到工作,用的多是些傻瓜相机,冲洗出来感觉平平,由是对照相渐渐失去兴趣。

二、成为相机主人
后来有小孩了,老去照相馆留影麻烦还不够味,于是重操相机,效果一个字就是惨不忍睹,偶然借别人的单反来用,小孩安静时效果不是一般好,一动就容易糊,在此练就了估计提前量的功夫,现在拍动物(含动的植物)还管用。

以今天的眼光审视,此前照相的出片率还行,比今天数码单反略高,远高于数码DC,原来不明就里,近年略有长进,知道了胶片的宽容度更高,所以125*11、60*5.6~8才能天下通吃。

正在犹豫是否购机,数码时代悄然来临,仍然不懂,只觉得数码不用胶片,成本肯定很低。为购机逛遍了几大摄影论坛,借遍了所能接触的数码DC,现在的数码知识多数是那几年学来的,呵呵。
柯达、奥林巴斯、佳能、索尼都借来用过,本人从来不喜摆造型,会让孩子动起来再照,很明显索尼胜出(707),除了快门时滞较小,快速连拍也是一法,加上肤色处理讨巧,蔡司2.0大光圈镜头,基本就锁定它了,只是价钱太贵,拍不了飞禽走兽,于是决定等待数码单反。

接触的第一款数码单反是佳能300D,套机狗头拍风景还行,色彩还原中性,就是人像不行,肤色那叫一个惨,特别与索尼相比,今天终于知道那是一种机内处理的结果,副作用就是红色还原特差,不过谁不希望自己孩子肤色就如同照片上的那样白嫩呢。
期间还用过一只腾龙90微距头,尽管只是副厂,色彩远超原厂狗头,焦内剃刀般锋利,焦外奶油般融化,从而记住了微距无弱旅,这也是后来购置微距头,走上植物摄影的原因之一。

在无忌中了听蓝大侠的毒,最终跳进了泥坑,05年购进D50,50/1.4、适玛50/2.8微距、腾龙17~35/2.8-4,对腾龙微距的好感延伸到这里。风景一般般,人像肤色还行,没有索尼那样夸张,比佳能强,不信的可以去看白马大侠儿子的肤色。

终于成为相机主人了,但感觉不到快乐,儿子长大了,过去想单独行动甩不掉尾巴,而今想抓个模特请不动人,还好有微距,老子不拍人拍植物行不行。

三、快乐相机主人
也曾拍过风景,不过在柯西、小西照片面前信心全无,主要是本地天气通透的日子太少,全年不超过20天,还不一定有空闲,升级武器一时又不现实,风景终成附带。也曾拍过飞禽,太花功夫,耗不起那时间,前年鸟头背出去几次都没怎样用。最后只剩下拍植物一途。

拍植物快乐吗?当然,拍植物让我见识了一个暂新的世界,拍照本身不再是一个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我真正成了相机主人。

我听见过花开的声音,看见过花谢的舞姿,见识过大自然的精巧设计和生死轮回。每遇闲暇,或春和景明,或秋高气爽,你能感觉到植物的呼唤,仿佛花都为你而开,叶都为你而落。你知道它们家住哪里,姓甚名谁,脾气爱好,前生后世,于是你忍不住要去造访它们,花间一壶酒,陶然共忘机。人生体验如此,夫复何求。
----上段引自zs2k日记。

拍摄植物是因,结识植物是果,尽管此前已认识多种植物,不过不认识的更多,相机由此沦为工具。我大体知道怎样拍植物更具观赏性,但为什么一定要照片具有观赏性呢?拍摄前、拍摄中已经充分体验了观赏的愉悦,现在我更需要了解它们内在的美,那就从它们叫什么开始。于是我追随着大侠们的足迹来到园地,因为园地能提供别处没有的植物图书资源。

所以直到现在我的技术仍然很菜,我只懂将植物拍清晰的技术,不知道拍漂亮的美感;我会放大缩小对比明暗,不懂得高级PS技巧;我知道控制焦平面,但我宁愿保持背景的杂乱,以换取前景的清晰。偶尔机缘凑巧,我也能拍出还过得去的片片,不过那一定是附带的,可以选择的话,我更愿意色彩还原真实,细节纤毫毕现。

我曾流连于各个植物摄影论坛,学习过不少大家技巧,发展过一些特殊视角和手段,终归,我拍片的水平依然普通,顶天就是个中等偏上。我发现的一个现象可资证明,不论我去到那个论坛,哪怕比较牛气的论坛,也会有高人偶尔表示欣赏,因为他们看中的是新奇,同样哪怕是再一般的论坛,也会有人对我表示不屑,因为他们看到的是平庸。现阶段还没有进阶的特别要求,所以我建议大家,尽管有所追求,不妨暂且满足,这样才能我拍照、我快乐。

四、快乐拍照的基本要求
第一要配置好你的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关于相机的配置,主要看用途。但有一点,不要贪大求全,不要想一劳永逸,想什么功能都带一点,最终就会演变成埃普泰克网易拍。决定之前不妨想一想,自己的兴趣点是什么,真的需要那个功能、那个焦段吗?应该知道有所舍才能有所得。

第二要了解自己的工具,它都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它的缺陷在哪里,学习如何去避免。比如尼康50/1.4或1.8,大光圈的标头,拍人像的便宜选择,但它有个软肋,顺光正对背景时,如果背景复杂,焦外会很难看,这时可以选用侧逆光,或者舍弃这样的背景来加以解决。关于学习,论坛老马兄可作我们大家的楷模,他对用过的机器的了解很难有人比得上。

第三要了解自己拍摄的对象,比如拍植物,不需要到实验的程度,但大致得了解不同实体的反光特性、透光特性,这样才能采用特定拍摄手法来实现特定目的。绿镜头有个老蒋很厉害,经常在3米内用DC拍鸟,无忌上还有个断尾兄,常用50标头拍蜂鸟,这些都需要了解拍摄对象才能做到。

告诉大家一个在树林边缘(背景复杂)拍蜻蜓的诀窍,发现目标(三至五米)先不动,然后蹲下慢慢往前移动,让它感觉你是自然的一部分,OK,把它惊飞常常是我自己拍得不耐烦,或者镜头已经触及它。

第四要基本掌握拍照的一些基本常识,不需要成为专家,不过大体上,什么是光圈、什么是快门总得知道吧,正确曝光是什么意思,然后你才能学会快门优先、光圈优先的曝光模式。知道快门安全速度吗,知道的大侠不要笑,很多初学者就因这个出片率上不来。简单说快门安全速度等于此时镜头焦距的倒数,比如用50mm的焦段,则快门速度最好控制在1/50秒之内,这个主要是单反适用,防手震的。而普通DC的镜头焦距常常在20以内,1/20秒很容易实现,模糊常缘于手晃动非手震。

太晚了,先到这里,大家有兴趣再说一些简单技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9 08:56:41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佩服!
我不拍人像的原因和楼主差不多:找不到模特。
在展会上试用过的尼康85mm微距的效果也是让我思念到如今。
上次忘记说了,其实学习摄影最好的教材就是自己相机的使用说明书,我的就看了很多遍。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摄影是快乐的,拍的时候娱己,拍出来以后娱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9 09:4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strnghrs于2010-11-09 08:56发表的 :
上次忘记说了,其实学习摄影最好的教材就是自己相机的使用说明书,我的就看了很多遍。

.......
这个一定要学习。我属于看书不认真那类,昨天看见网格线,赶紧翻说明书,不放心自己,又上网查,才确定真没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9 10:45: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天俺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无论干啥都要用心这是必须的。看兄的发帖时间让俺很震撼,兄所说的经历似乎俺也有点同感,那就是一开始的时候,第一次爱上照相,第一次憧憬着能有一台自己的相机,读大学的时候,第一次独自一人在暗室里忙了一夜洗了很多黑白照片,那都是毕业论文需要的,不过顺带着洗了几张自己的照片,一直保留至今。那是一种感动,一种留恋,一种怀念!至于现在条件也算是允许了,可是对于拍照种种竟然毫无进展,其实就是不用心,体会不到兄所写的那种快乐,其实看兄所写的就是俺所渴望的快乐生活,感谢大家的热心交流彼此的体会,这是俺最大的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9 11:27:57 | 显示全部楼层
留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9 12:4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这才是真正的心路历程,我举手同意精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9 13:2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就加精华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0 02:37:0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快乐相机之曝光篇
本来曝光大家都应该明白,考虑再三,曝光实在重要,初学者在这上面又容易混淆,结合自己的教训简单说说。

曝光关键在于正确的曝光量,即有多少光线投射到CCD上。曝光量取决于光圈×快门速度。其中光圈指镜头打开的孔径大小,孔径越大,单位时间内进入的光线越多;快门速度指快门打开的时间,时间越长,进入的光线越多。这就好比水龙头,放水量取决于管子粗细和放水时间。

光圈大小就是我们常说的2.8、4、5.6这类刻度,其中2.8光圈的孔径面积是4的两倍,是5.6的四倍。换句话说,2.8光圈×1/2000秒的通光量、4光圈×1/1000秒的通光量、5.6光圈×1/500秒的通光量都相等。正确曝光就是在测算的基础上,让适度的光线进入相机,从而让感光元件正常记录(曝光)。进入的光线过多,则图像发白,通常称为过曝,反之则图像发暗,通常称为欠曝。

在手动相机时代,这个曝光量由照相者凭经验或依靠测光表人为确定,自动相机时代,包括数码以后,相机本身带有测光元件,合适的曝光量由相机自动测算之后设定。

既然都由相机自动测光了,一切AUTO就好,何必知道这些繁琐的知识?作为初学者,如果能产生这个疑问,关于曝光,你已经具有第一层功力,如果你还能设想,也许某些操作方式需要这些知识背景,恭喜,第二层的大门已经为你打开。

第一,不同档次的测光元件精度和灵敏度是不一样的,原则上贵的机器会配更好的测光元件,去年在二手市场,还有人以3000元的价格收购了一只世光测光表,2万元以下的机器大体上用不起这样好的测光元件吧。所以在某些极端条件下,测不准是难免的。为了应付这种特殊情况,我们需要学习,按马大侠的指示,把说明书翻到曝光补偿一节,看看在我们的爱机上,如何增减一档、半档或三分之一档曝光量。

第二,不同的测光方式,测算出的曝光量是不同的。听说过平均加权测光、重点测光、点测光这些名词吧,不清楚的赶紧把说明书翻到测光方式一节,一般书上会告诉你如何设置,以及适用场景。大体上平均测光(有的品牌或许叫全局测光)适合风景照,重点测光适合环境人像,点测光适合肖像和微距。

论坛上常见一些植物图片,植株、叶片表现都正常,惟独花花惨白一片,看都看不清楚,一看就是过曝,在这样的场景中,花常常是最明亮的部分,全局平均曝光正常了,花自然要过。解决办法,可采用第一条的减少曝光补偿法,减一档不行就再减两档、三档,嫌不准确,采用点测光,对准花花测,再摁快门。

有同学反映,点测需要将中心对准花花,一构图过曝更厉害。这个,把书翻到曝光锁定一节,学习。先对准要表现的主体测,按下锁定按钮,重新构图,咔嚓。不惟点测,重点测也是这样用。

第三,相同的曝光量,可以配置不同的光圈和快门速度。曝光都正确了,还学这个干啥?如果拍人像,总希望得到干净的背景,需要大光圈;如果拍运动或小孩,希望抓住瞬间精彩,需要高速度。采用自动曝光或程序曝光方式,光圈忽大忽小、快门忽快忽慢,难以达到拍照目的。对此,把书翻到曝光方式一节,前者用光圈优先,后者用快门优先。

有朋友称,使用光圈优先后老爱过曝,恢复自动后正常。一问,原来他的GF只有中午得空,光线太强,2.8×1/4000秒不行。由此我们知道,那些喊着1/4000快门不够用的都是些人像专家,因为拍鸟的话,1/2000秒足够用了。其实还有个变通的解决办法,几十元买一块中灰滤镜,减少进光量就能摆平。

有人爱用低速拍流水,那就需要缩小镜头光圈,有时即使最小光圈也过曝,咋办,把上面的减光镜拧上,一块不行再加一块。

围绕曝光还有许多拍照的小技巧,大家遵循老马兄的指示,多看书、多思考、多试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0 08:2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对准要表现的主体测,按下锁定按钮,重新构图,咔嚓。
通常半按快门即可锁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1 00: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快乐相机之对焦篇

把照片拍糊是几乎所有人都会遭遇的情况,比例多寡、意料中意料外的差别而已。通过提高对焦成功率和对焦精度,可以减少拍糊的数量,从而提高出片率。
中前期的相机都是手动对焦,依靠磨砂屏或裂像屏的合焦提示,可以做到精确对焦,就是比较慢,所以古时候的人拍照,要等摄影师做好准备(主要是对焦),听到“准备”或“注意”的口令,再来摆POSE和做表情。大人还好,小孩就比较麻烦。所以后来发明了自动对焦的相机。

现在的相机都配有电子测距仪,以方便机器精确对焦,朋友们一定注意到了,晚上拍照机器会预闪,那就是给测距仪提供服务的。
相机进入电子时代以后,手动对焦基本上就被自动取代了,所有的傻瓜相机(胶片),以及所有的DC都不提供手动对焦功能,至少我没有发现。(注:没有发现不等于没有,结论下早了,嘿嘿)
!有很多大侠说,欲提高操作水平,必从手动操作开始,商家也把手动功能作为吸引中高端客户的一招,但我们应该明白,对上述两类相机来说,手动功能主要是白平衡、光圈、快门等不同的组合方式,并不包括对焦。

自动对焦有其方便的一面,也有不能满足特殊需要的缺憾,且低端相机对焦有时不够精确,所以单反相机(含数码)保留了手动对焦选择,但没有光学合焦的参考,对焦将非常困难,有的爱好者因此进行了裂像屏的改装。
!没有DIY爱好,没有特殊需求,手动对焦还是免了吧,即使你改装了裂像屏,现在的自动镜头(比如尼家的AF)在手感、对焦行程上的特点将增加对焦难度。仅仅依靠相机的电子合焦提示,理论上也可以手动,刚试了一下,比裂像屏还要艰难几倍。

有了上面的铺垫,现在可以专门就自动对焦来谈一些体会了。在自动对焦的前提下,影响对焦精度的因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手震,我们的双手在握持一件东西时不可能纹丝不动,自己感觉不动,按下快门的瞬间也会轻微发颤。解决办法,一是注意安全快门速度。二是利用相机或镜头的IS功能,有宣传说可以降低二至三档安全快门速度,不必在意,降低一档也非常有用。三是提高ISO(感光度)来获得更快的速度,同时接受画质的下降。

2、机震,相机在快门开合瞬间有机械动作,传导出去就是机震。解决之道,目前主要是反光板预升,中端以上单反适用,如果使用三脚架,记得将IS功能关了,当然前提是机器有这个功能。这两个功能我的相机都不具备,就不说什么教训了。

3、晃动。树欲静而风不止,手拿相机,不动也难,特别是小型化的DC,携带倒是方便,握持更加困难,握持性能也是高手选机器的参考因素,有的朋友因此配置手柄,方便竖拍。
解决方式,首选三脚架,不过我不太主张,倒不是说它不能解决问题,而是代价太大,不差钱,主要是降低拍照的乐趣。

其次的方式就是练好铁手功,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招数,二是内力,三是暗器。招数包括一些基本动作,双脚要站稳,身体微弯曲,肘靠两胁,机贴额面,构成基本放松,适度紧张的架势,平稳呼吸,果断按键;以上招数主要适用单反,DC的话,需修改机贴额面那一招,身体略后仰,以构成开放式的三角形。内力不多说,勤能补拙,多练为佳。三脚架是长兵器,豆袋就是暗器,缝一只布袋,装入适量小豆,野外拿出,机器放置其上,效果不错,比不了三脚架,接近独脚架;因为是暗器,江湖上不受欢迎,只好在野外悄悄地用。

其他实战技巧:
包围对焦,不用去查,估计是我杜撰的。白平衡有包围曝光、光圈有包围曝光,也就是相近的三个不同参数连拍三张。不改变白平衡、光圈,连续三张岂不就是包围对焦。当然,机器要有连拍功能。

陷阱对焦,预估拍摄对象的行进路线,在其必经路上挖好坑,也就是预先找一个参照物对好焦,等待对象踏入陷阱,略带提前量,咔嚓。单反不妨采用手动对焦、手动设置光圈、快门(自动时先比划一下,记住显示的参数,手动后相同设置),这样可减少自动的不定因素;DC应多加一点提前量,因为有快门时滞。

陷阱对焦结合包围对焦效果更好,我的飞行鸟片有部分就是这样来的。附一张蜻蜓图作证,曾经荣登几个朋友的桌面,也就是说大图精品锅的画质还将就。




景深及焦平面控制本来也属于对焦范畴,有老马兄的帖子,我在峨嵋派的帖子中也有过意见,暂时没有深入的必要,略过不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1 09:3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所有的DC都不提供手动对焦功能,至少我没有发现
我的佳能A570可以,有一个MF按钮
所以我说DC还是佳能靠得住

>练好铁手功
当年我曾经模仿设计训练的架势练过:单反套上最长焦的镜头(70-300),推到最长端,摆好手持姿势后,对准窗帘上的花纹练瞄准。感觉比练哑铃都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2 01: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0楼strnghrs于2010-11-11 09:33发表的 :
>所有的DC都不提供手动对焦功能,至少我没有发现
我的佳能A570可以,有一个MF按钮
所以我说DC还是佳能靠得住
.......
谢谢老马兄指正,尽管只是少数,还真有相当数量的DC提供手动对焦,大体可分两类。一类有对焦环,如松下的FZ20、30、50,g1,索尼F717、828,富士的6500、9500等。一类没有对焦环,通过拨杆或转盘实现对焦,如佳能的A系列的几款,据说pro1也没有对焦环,不知确切否。
其实索尼828是用过的,但单纯延续707的使用经验,没有去试验它的手动对焦,抱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2 02: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突出主体不必全用大光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11 20:09 , Processed in 0.372214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