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01|回复: 0

[【社会视角】] “拆出个新中国”未必全错却太惊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14 13:4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0_10/14/2782383_0.shtml


□李晓亮

在两“建国”被免后——处分语焉不详,“建国”会否复出,令人疑窦丛生——宜黄事件本应告一段落,可日前一位署名慧昌的基层官员投书媒体,再次激发了后续涟漪效应。

因为,这篇名为《透视江西宜黄强拆自焚事件》的文章,在梳理分析事件时多有为被免官员鸣冤叫屈,为致命强拆辩解之意。其中最劲爆的观点是文末总结陈词:强拆普遍存在,人人受益,“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强拆就没有城市化,没有城市化就没有一个‘崭新的中国’,是否可以说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 ”

“强拆出一个‘新中国’”,如此荒谬的观点令人惊惧。然而平心而论,抛开逻辑上的谬误,你会悲哀而沮丧地承认,从事实上讲此言最吊诡最惊悚之处竟然在于——中国信奉此念者绝非宜黄这一位不具名官员!

在城市化进程中,“三年出形象,五年大变样”的口号响彻神州,这本无错,但若是以“推土机政治”风靡华夏为代价,那么在狂飙的经济增长数字,震耳的GDP轰鸣中,宜黄惨剧就殊难避免。因为截至目前,我们在征地补偿方面仍没有科学完善的法律保障。千呼万唤的《物权法》,聊胜于无,就是无奈悲苦的现实。无数拆迁命案仍没能让饱受舆论诟病,被视为恶法的拆迁条例真正寿终正寝。因为除此之外,我们别无依凭。

但时下诸如宜黄事件等久经舆论发酵的标本性公共事件折射出的,绝不仅仅是某一个孤立层面的公权失范。比如宜黄事件,不仅是土地征收拆迁补偿方面的问题,它们折射出的病症纷繁复杂,关涉政治伦理、权力生态、公益和私利关系、话语体系等多维度多层次问题,求解之道自然也只能是系统性整体性推进。而此次慧昌《透视宜黄事件》的文章,就是一个绝佳的剖析样本。

在“透视宜黄”前,不妨找个相似案例对比:去年影响恶劣的“石首事件”,当地也有基层人员撰文“透视石首”,认为“石首事件不是单纯死因质疑事件,而是由此引发的长期以来积淀的社会深层次矛盾的总暴露。 ”谈了如 “信息公开不透明不及时”、“强力弹压将问题搞复杂”等切身感受,句句金玉良言,堪称优秀评论家。

回头再看慧昌撰文 “透视宜黄”,观点似是而非,故意将城市发展与公民利益对立,认为舆论报道让事态超出控制,甚至悍然灵活地“无视法律”,藐视公民私权,是慧昌智力不济吗?非也!雷人见解,未必代表其骨子里的本真认知,很多时候官员言行更像是受隐形的利益共生的权力综合体指挥。

慧昌认为 “若因为这一事件导致城市化停顿,那宜黄可能后退五年”,这种思维才是最令人不安的。因为这是在自焚事件后仍阴魂不散的畸形发展理念,推此及彼,那些有幸置身事外的其他城市官员抱持此种发展观的还不知凡几——这也是前面提及“拆出个‘新中国’竟非全错”的根据。若各地官方一味以新楼新城为政绩考核指标,显非公众之福,因为正是这种冰冷的发展模式,让公民权利遭到无情漠视甚至吞噬,而并非每一起民权受侵事件都有幸得到媒体关注。

最后转一条知名评论家熊培云先生续谈宜黄的微博作结:“许多官员总是焦虑于 ‘何时赶上西方发达国家’,却从不为自己世界倒数的执政理念焦虑。作为纳税人,我最关心的不是中国多几栋大楼,多几条马路,而是这里首先适合人类居住,国家与社会所关心的也是具体的人的命运,有尊严,有安全感,暴力止于法庭,政府的法令才不会成为公民的无妄之灾。 ”



中国人只往前看,关心未来,把眼前和过去的事情看得不那么重要。如果说重要的话,也是为了未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0-6 16:27 , Processed in 0.137597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