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46|回复: 0

[【社会视角】] 37岁邓亚萍履新人民日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29 10:5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级别为正局级,同时被任命为人民搜索网络股份公司总经理,已到岗工作
  本报讯 备受关注的“邓亚萍履新”一事尘埃落定。昨日,人民日报社人事局向本报记者确认,邓亚萍已离开共青团北京市委,正式被任命为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人民搜索网络股份公司总经理。即日起,她已经开始到新岗位工作。
  今年37岁的前乒乓球奥运冠军邓亚萍,自2009年4月起正式就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职务。近日,网络上有消息称,邓亚萍即将调任人民日报。本报记者经多方证实,邓亚萍已经不再担任团市委副书记职务。并且,按照干部选拔任用的规定,邓亚萍接受了测评、考察和公示等规定环节,正式调入人民日报社工作。
  人民搜索董事会表示,肯定并看重邓亚萍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拼搏、进取精神,以及她在国际奥委会和共青团北京市委任职期间,所表现出来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还有她的国际影响力。
  昨天,人民日报社人事局证实,已接到关于邓亚萍的任命文件。她的职务除人民搜索网络股份公司总经理外,还包括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级别为正局级。据知情人士介绍,目前,邓亚萍已经开始上班,正在熟悉新岗位,她具体分管的工作正在协商中,有望在国庆节后确定。
  据《城市快报》报道,邓亚萍曾于近日到人民日报社办公楼“探营”,还特意走入了体育部门的办公室,拜访了当年曾经采访过她的老记者刘小明。
  昨天,记者前往人民日报社探访,但未能见到邓亚萍,她的手机也从一周前起,一直处于关机状态。
  ■ 人物
  邓亚萍:37岁的正局级官员
  8月30日,北京最高气温31℃。
  武搏会现场,在志愿服务站点上,一袭黑色衣裙的邓亚萍与志愿者一一握手,为他们戴上“热情服务”的胸牌。
  此时,邓亚萍的身份是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分管宣传和志愿者工作。
  在很多记者眼中,这应该是她在就任该职位期间的最后一次公开亮相。整齐的短发、得体的衣裙、嘴角微微的笑意,俨然是一名一丝不苟的职业官员。 
  从“乒乓皇后”到经济学博士
  实际上,自1997年起,那个中国人熟悉的小个子运动员形象,就和直径38毫米的乒乓球一起,与邓亚萍渐行渐远。在夺得4枚奥运会金牌和18项世界冠军后,邓亚萍选择了退役。
  1996年底,邓亚萍被萨马兰奇提名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但当时,她的英语基础几乎是零。
  邓亚萍曾回忆,当她以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身份初进清华大学时,老师想看看她的水平,让她写出26个英文字母看看。邓亚萍费了一阵心思,总算写了出来,但却是“一会儿大写、一会儿小写”。
  随后,邓亚萍开始了每天学习14个小时的“学生时代”。由于背单词“用脑过度”,每天早晨起床,她的枕头上都能发现许多头发。但面对大家的关心,她只说了一句“我是运动员出身,不怕苦。”
  2000年11月,邓亚萍进入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3年后,已经获得诺丁汉大学硕士学位的邓亚萍,开始攻读剑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并于2008年顺利取得博士学位。
  昔日的“乒乓皇后”从竞技赛场转型为知识女性。
  北京奥运成就标准体育官员
  2007年3月,邓亚萍被任命为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组委会奥运村部副部长。这时,她的英语已经非常流利。
  当时奥组委志愿者部一名工作人员对邓亚萍的英语甚是折服。她记得,当时正好赶上204位代表团团长参观奥运村。讲解员们都是大学生,具有一定的英文水准,但和邓亚萍的口语一比,就显得不够流利和准确。
  为了培训讲解员,邓亚萍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抠”,纠正讲解员们的表述习惯和口语发音。“真没有想到,她的英语这么好。”
  在奥组委奥运村部,邓亚萍的另一个职务,是“村里的新闻官”。
  “奥运村大概是奥运场馆中最大、最复杂的。作为发言人,必须了解村子的方方面面,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昨晚,原北京奥运村部部长吴京汨回忆,奥运村各类工作人员有2万7千多人,光运行计划就有七大本。为了准备新闻发布会,“亚萍早起晚睡,钻研劲和认真的态度让人至今难忘。”
  奥运会结束后,由奥运村运行团队组织编写的《北京奥运村纪事》一书中,邓亚萍详细地回忆了时任“村里新闻官”的情景。第一次以北京奥组委奥运村新闻发言人的身份,步入北京奥运会主新闻中心,面对着黑压压一屋子人和亮成一片的闪光灯,她拿出了“当年参加奥运比赛的状态”。
  这场110多家国内外媒体、130多名记者参加的新闻发布会,被邓亚萍看作又一场乒乓球赛。
  “既然上场了,就得相信自己,就得有充分的自信,就得有一种掌控整个局势的霸气。”邓亚萍说,面对食品安全、宗教、安保等“敏感”话题的提问,她软中带硬,干脆利索,“把他们发过来的球一一挡了回去。”
  在这种霸气以外,许多记者也注意到此时的邓亚萍身着职业套装,略施粉黛。
  “已经转型成一名标准的体育官员了。”一名参会记者表示,与奥组委其他官员相比,邓亚萍不论在举止仪态上,还是在业务水准上,都丝毫不显得逊色。
  这名记者回忆,绝大多数官员在回答海外媒体的提问时,必须通过翻译来进行。而邓亚萍则能在中英文两种语言之间熟练“切换”,时而口齿伶俐地用中文回答国内记者提问,旋即又以一口流利的英语向海外记者介绍奥运村。“不光是口语能力,还需要很强的思维能力,邓亚萍已经都做到了。”
  转型政坛出任团市委副书记
  奥运会结束7个月后,2009年4月,北京市委组织部宣布了对邓亚萍的新任命——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
  自此,邓亚萍有了新称谓——“邓书记”。
  但级别为副局级的邓亚萍,却没有一点“官架子”。
  2009年4月21日,在北京青年创业示范园的开园仪式上,履新之后的邓亚萍首次公开亮相。身着棕色衬衣、短发淡妆的她,成了园区里的“明星”,不时有园区员工、企业人员要求同她合影,邓亚萍每次都爽快地答应。当参观到一家清华大学博士生创办的企业时,邓亚萍主动微笑伸手:“咱们是校友。”
  在这个职位上,邓亚萍完全告别了体坛,转身政坛,被外界视为她又一次华丽“转型”。
  履新后,邓亚萍曾接受本报记者的采访。她回答问题很爽快,态度谦虚,她承认,团市委副书记这个职位和她原来从事的行业完全不同,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对她而言,是有难度的。
  她依然习惯用“乒乓球”来做比喻。她说,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自己要不断坚持创新精神,“就像我原先打乒乓球一样,没有新技术,就很难站住阵脚。”
  很快地,以前采访过她的老记者发现,邓亚萍清瘦了些。
  她的日程表总是排得满满的:参加“五四”运动90周年表彰大会,去怀柔、顺义、朝阳等区县与基层团员交流,汶川地震一周年时与志愿者座谈……每天上班、坐班的邓亚萍,形容自己的生活是“白加黑”。
  不过,即便转型政坛,邓亚萍依然具有明星效应。
  从前在奥组委时,邓亚萍曾经同奥运村的业主单位谈判,工程要尽快交工,还要保证质量,又不能超支。邓亚萍的“明星身份”帮了她的忙,“有些别人谈不成的事,她出马一谈,就成了。”同事们回忆说。
  37岁华丽转身正局级官员
  从北四环的北京奥运大厦,到金台路的人民日报社,这段路,邓亚萍“走”了一年零5个月。
  大约一周前,部分网站传出消息,称邓亚萍或将调任人民日报社。
  前日,人民网发布消息,称本月25日,由人民日报社和人民网合资组建的人民搜索网络股份公司召开董事会,聘请邓亚萍担任公司总经理。就任后,邓亚萍将全面参与人民搜索的日常管理,全方位推动各项工作。
  昨天,人民日报社人事局一人士向记者证实,邓亚萍除了被任命为人民搜索总经理之外,还同时被任命为人民日报社的副秘书长,级别为正局级。
  据了解,按照干部选拔任用的规定,邓亚萍接受了测评、考察等环节,并有互联网管理、技术,以及企业市场营销和金融策划、战略研究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对邓亚萍进行“岗位适应性”评估、论证。
  专家们认为,邓亚萍具有坚忍不拔、敢打敢拼、争创第一的意志品质;有很强的再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有国际视野、有很高的社会知名度,有广泛的国内外人脉资源,是复合型、高素质的人才。
  据《重庆晚报》报道,团中央某位跟邓亚萍有工作来往的人士坦言,像邓亚萍这样年轻就担任正局级的女干部屈指可数。
  与就任团市委副书记时一样,新职务就职会上,邓亚萍依然低调。她回顾了运动生涯结束后,人生的若干个转折点,并表示面对这份任命心怀忐忑,将珍惜这个机会,以学习的姿态面对新的挑战和新的课题,更愿意以一种“开拓”的姿态前行。
  37岁的邓亚萍,迎来了她人生中又一次华丽的转身。
  1987年
  被选入国家队,先后夺得4枚奥运会金牌和18项世界冠军。
  1997年
  邓亚萍退役,开始了11年的求学之路。她先后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以及剑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2000年11月
  她经国际奥委会主席任命进入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
  2002年1月
  邓亚萍成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和环境委员会委员。
  2003年
  出任北京奥组委市场部国内赞助商处负责人。北京奥运筹办和举办期间,任奥运村部副部长。
  2009年4月16日
  就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
  2010年9月26日
  人民日报社人事局一人士向本报记者确认,邓亚萍已离开共青团北京市委,正式被任命为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人民搜索网络股份公司总经理。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温薷



原址:http://news.bjnews.com.cn/2010/0927/92466.shtml

老实说,没认真读文章,只注意到了两点:
1.人事任用的一个“案例”,这是人事制度的一个侧影。邓是名人,名人总的说来是少数,那么会有多少没名气人的相同案例呢?
2.文中写道“邓亚萍曾回忆,当她以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身份初进清华大学时,老师想看看她的水平,让她写出26个英文字母看看。邓亚萍费了一阵心思,总算写了出来,但却是“一会儿大写、一会儿小写”。”——说明了教育的力量。由此也可以看到,中国的中小学生实在是太苦了,就上个大学至于为一分两分操劳吗?高考纯粹是因为很多大学老师太懒,把很多课程下放到了中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1 02:32 , Processed in 0.28048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