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51|回复: 0

[【社会视角】] 语文教材内容选择引争议 专家建议"语文味"要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29 09:4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删得了课文、删得了鲁迅吗?删得了先生的精神吗?”、“《硕鼠》删掉了、《祝福》删掉了、《背影》删掉了,现在语文课本把《孔雀东南飞》也删去了,传统经典丧失殆尽!”——不久前,一则有关“鲁迅作品大撤退”的讹传引起一片哗然。

  事实上,每次关于语文课本的些微调整都会引来热议。人们在古典诗文、大师精品与当代作品的多少之间各立阵营。各方评论也开始对“教材”与“教改”进行反思。

  那么,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语文教材?什么样的语文教材更能启发学生思维,为学生打好基础?什么样的语文教材让老师爱教、学生爱学?

  选文要经典,“语文味”要浓

  专家表示,“语文味”指的是文章有一种文化的、传统的气息和意境,能陶冶情操,增广见闻。而“语文味”一向是针对教材文本增删争议最大的一个问题。很多网友认为,语文课本开宗明义,传承历史,应更多选入《诗经》、《论语》等经典篇目。因此,一旦课本中原有的诗文被替换或撤除,就会引来新的讨论。一些网友还拿出香港、台湾地区的语文教材来作比较,认为当前语文教材“语文味”不浓。

  “一些现当代作品,比如金庸等作家的小说,虽然写得很好,但放进课本是不是显得草率与不严谨?完全可以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时翻翻。课本是不是应该放入更多经典内容?我每天中午都会让孩子收看《百家讲坛》,里面对国学、对历史人物的讲解,我觉得是课本欠缺的。”河南省实验中学初二学生李磊的父亲告诉记者。

  “不是说以前的教材内容一定就是好的,只是感觉现在选进教材的新课文是不是有些缺乏试验?食品药品上市前都做试验,更何况课文选择这种百年大计呢!我就不喜欢八年级上册有一篇课文,写的是中学生上名著《万卡》的实验课,老师事先彩排,要提问的学生、要提问的问题都是事先想好的,课文详细地还原了‘彩排’的过程。这种课文能教孩子什么?弄虚作假吗?表里不一吗?”李磊的父亲对教材里的课文有自己的看法。

  对于网友和家长的意见,长期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的四川省绵阳市教研所主任王丽蓉表示,现行的人教版教材是2004年修订的,由于审美判断标准的变化,人教版教材保留了旧有课文的50%,她认为修订是很有必要的,“语文教材的选文必须经典,这样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才能启发学习者,为他们带来有益收获。但是语文教材也必须和时代接轨,反映出当代社会最强音、反映出时代特点,这样才能更有生命力。”

  教材要有利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鲁迅先生的一双辣手、一支妙笔如同“投枪”,针砭时弊,切中要害,引人深思,而鲁迅文章的“缩减”会不会使语文教材思想性下降、学生思维能力锻炼减少,也是网友不断争议鲁迅作品增减的原因之一。

  王丽蓉认为,这种担忧是不存在的。尽管存在争议,但现行的语文教材逻辑严谨、选文经典,更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比如高一年级语文教材,第三单元的第一篇是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第三篇就是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讲演》。一些网友就认为,梁实秋的文章出现,不但削减了鲁迅文章在课本中的总量,而且梁实秋是被鲁迅批评过的人,怎么有资格出现在语文课本里。我觉得这恰恰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是说鲁迅批评过的人,写文章就一定不好。这样的安排既让学生欣赏了美文,又避免了他们非此即彼的概念,这是很科学的。经过课堂实践,学生接受起来比原来效果好,而且了解了鲁、梁的这段公案,学生看问题将更加公正。”王丽蓉解释道。

  而新入选的课文标准如何认定?如何确保思想性、课程的稳定性?“向善,向美。”王丽蓉说,“我相信这是最大的标准。巴金先生的《小狗包弟》细腻、敏感,打动人心;蔡元培先生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鼓舞青年学生,给人力量。这些都是经典作品,经得起时间考验。”

  教材选文,期待给大众参与的机会

  原广西教育出版社总编辑李人凡多年从事教材出版工作,他主持编写的《新语文读本》广受好评,长销不衰。针对网友对语文教材的热议,他认为,大家关心教材建设是好事,但是由于出发点不尽相同,还是要更多地尊重语文教学专家的意见。

  “比如《水浒》经典段落《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直是初中语文课本的内容,但是也引来很多争议。一些家长往出版社打电话认为,‘鲁提辖虽然在做好事,但是宣扬暴力,不问青红皂白,把屠户打死,无辜店小二打伤,像黑社会。这样的文章给中学生学习,怕影响他们未成熟的世界观。’我认为语文课本教授语言习得、实用、交流、赏鉴,编写教材的语文教学专家可能更了解,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意见。”李人凡表示。

  但是,李人凡也坦言,语文教材还要“着力开掘出最好的矿藏”,“思想健康活泼、语言优美、形式优雅,当然要兼顾传统和创新。”

  “上海版语文教材把刘翔雅典夺冠的报道选入教材,我认为就不太妥当。比赛有输有赢,下一场万一输了怎么办,难道再拿下来吗?这就是没有考虑延续性、积淀性的后果。”李人凡说。

  大众对教材关心,却容易捕风捉影,误信不实的报道,如果能集中民智,问计于民,是否能改变这一现状呢?李人凡建议:“在尊重科学、尊重经典的基础上,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让课本编写也‘听证’。”

  “由编写组出具专业意见,公布篇目,让大家讨论,吸引大家关注,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反馈,相信会是比较科学的做法,如果意见不统一,可以有一轮、二轮乃至三轮的听取意见过程,开诚布公,既能避免捕风捉影,又是社会大众的自我教育过程,有利于语文科学的全面提升。”李人凡对此充满了期待。(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姚晓丹)

http://cul.sohu.com/20100929/n275338766.shtml
语文教材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如何体现时代精神,确实是值得社会各界探讨的一个话题。其实香港、台湾地区的语文教材也是值得我们的教育机构参考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1 00:31 , Processed in 0.31501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