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18|回复: 0

[【其它】] 奥运冠军“多嫁”与院士“多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28 18: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评价,我们存在着巨大差异,《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评价指标包括新生选择性(有多少学生选择这所大学)、新生留校率(有多少学生求学一年之后继续留在该校读书)、教师资源(学校中有多少班级是20人一班、40人一班)、校友捐赠率(毕业学生中有多少捐赠母校)。这些指标,放在国内高校,基本上都不存在。国内评价好大学,不是看教育过程,而是重视“数据”,表现在学生方面,主要就是院士数、博士点数、硕士点数以及研究生所占学生比例,如果再扩展,就是校友中有多少官员、多少富翁、多少名人。 要让我国有“好大学”出现,要让大学重视教育质量,而不是搞形象工程,从美国的大学排行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就是:重视教育的过程,即学生可以从学校获得的教育,以及学生对教育的评价,让学生以脚投票选择大学,在这种情况下,“好大学”的概念才会真正形成,进而,大学也就难以只做表面文章,不踏踏实实办学。 927评价,我们存在着巨大差异,《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评价指标包括新生选择性(有多少学生选择这所大学)、新生留校率(有多少学生求学一年之后继续留在该校读书)、教师资源(学校中有多少班级是20人一班、40人一班)、校友捐赠率(毕业学生中有多少捐赠母校)。这些指标,放在国内高校,基本上都不存在。国内评价好大学,不是看教育过程,而是重视“数据”,表现在学生方面,主要就是院士数、博士点数、硕士点数以及研究生所占学生比例,如果再扩展,就是校友中有多少官员、多少富翁、多少名人。 要让我国有“好大学”出现,要让大学重视教育质量,而不是搞形象工程,从美国的大学排行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就是:重视教育的过程,即学生可以从学校获得的教育,以及学生对教育的评价,让学生以脚投票选择大学,在这种情况下,“好大学”的概念才会真正形成,进而,大学也就难以只做表面文章,不踏踏实实办学。上午,2010级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冠军班正式开课,原本39人的冠军班只来了体操亚运冠军李翠玲、北京奥运会珠峰火炬手吉吉和北京奥运会沙排亚军田佳三名新生,此前被华中科技大学拟退的奥运冠军杨威并未现身首堂教学课。(法制晚报9”以及院士对学校形象的提升。简单来说,就是利用院士的“影响力”,形成学校的“影响力”,帮学校弄课题、资源,在学校的形象宣传中出一人头。就是院士不来学校上班,学校也觉得“赚了”。 奥运冠军的作用也很类似,高校争相招收奥运冠军,想体现的就是学校吸引奥运冠军报考。笔者曾看到多所大学的形象宣传册,都在显要的位置,印上本校的“奥运冠军学生”。可以说,对于学校,招收奥运冠军的作用就达到了,即便他根本不来报到,一天学也不上。 学校的这种做法,在此间受到批评,然而,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在更多的场合,整个社会是很愿意用院士数、奥运冠军学生,来展示一所学校的“办学实力”与竞争力的。笔者就见到过多个内地大学排行榜,将院士数,以及奥运冠军作为评价一所大学的指标之一。在当下的大学招生中,学校在办学实力的展示上“说干口水”,可能还比不上列举某位奥运冠军是本校学生的作用大。在普通老百姓眼中,是不会认真分析奥运冠军读书合适不合适的,他们总觉得“大人物”都选择这所学校,自己的孩子可与奥运冠军同学,是很骄傲的。——在一些高校的内部刊物中,有不少文章,就是表达大学生们以能与奥运冠军同学、称某某奥运冠军为学长为荣的。为此,作为“稀缺资源”的奥运冠军,“多嫁”也就成为必然,大家都把奥运冠军作为校友,彼此共享资源。 从根本上说,我国社会还没有“何为好大学”的概念,由于一直实行从上至下的行政评价(受教育者也长期受这种评价的熏陶),大学重视“形象”,超过重视教育的内涵。前不久,美国两大大学排行榜——《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高校排行榜与《福布斯》全美“最佳大学排名”放榜,引起广泛关注,而分析这两个排行榜,其评价指标足以让我们看到,对于大学27

关于杨威成为北体大新生,有关各方的意见各不相同,杨威的经纪人表示,杨威是从华中科技大学转学至北体大;而北体大表示,对杨威之前的教育背景并不知情。负责审批的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有关负责人则打起太极拳,表示体育总局在审核冠军班学生资格的时候,只会审核运动成绩的部分,至于学习经历则不在体育总局审核的范围内。
”以及院士对学校形象的提升。简单来说,就是利用院士的“影响力”,形成学校的“影响力”,帮学校弄课题、资源,在学校的形象宣传中出一人头。就是院士不来学校上班,学校也觉得“赚了”。 奥运冠军的作用也很类似,高校争相招收奥运冠军,想体现的就是学校吸引奥运冠军报考。笔者曾看到多所大学的形象宣传册,都在显要的位置,印上本校的“奥运冠军学生”。可以说,对于学校,招收奥运冠军的作用就达到了,即便他根本不来报到,一天学也不上。 学校的这种做法,在此间受到批评,然而,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在更多的场合,整个社会是很愿意用院士数、奥运冠军学生,来展示一所学校的“办学实力”与竞争力的。笔者就见到过多个内地大学排行榜,将院士数,以及奥运冠军作为评价一所大学的指标之一。在当下的大学招生中,学校在办学实力的展示上“说干口水”,可能还比不上列举某位奥运冠军是本校学生的作用大。在普通老百姓眼中,是不会认真分析奥运冠军读书合适不合适的,他们总觉得“大人物”都选择这所学校,自己的孩子可与奥运冠军同学,是很骄傲的。——在一些高校的内部刊物中,有不少文章,就是表达大学生们以能与奥运冠军同学、称某某奥运冠军为学长为荣的。为此,作为“稀缺资源”的奥运冠军,“多嫁”也就成为必然,大家都把奥运冠军作为校友,彼此共享资源。 从根本上说,我国社会还没有“何为好大学”的概念,由于一直实行从上至下的行政评价(受教育者也长期受这种评价的熏陶),大学重视“形象”,超过重视教育的内涵。前不久,美国两大大学排行榜——《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高校排行榜与《福布斯》全美“最佳大学排名”放榜,引起广泛关注,而分析这两个排行榜,其评价指标足以让我们看到,对于大学
不管是“转学”还是“新生”,一个事实是,杨威本人并没有真把读书当回事——以“转学论”,他在华中科大“拟退”的状态,表明读书不用功;以“新生论”,开学第一课就缺席,也基本上预示了未来上学的发展轨迹。另一个事实是,从“录取”看,杨威此次应属第二次被录取,否则,华中科大不可能有“清退”一说。

人们不禁要问,既然奥运冠军读书不认真已经有目共睹,那还开这个冠军班干啥?为何奥运冠军“嫁人”这么容易,轻轻松松就“转学”成功,或者又成为“新人”?

这对于我国高校来说,其实是很正常的现象,与之类似的就有“院士多栖”。我国高校自身公布的院士数,加起来远远超过中科院与工程院总共院士数,这已不是秘密。原因是,一名院士在多所高校兼职,这所高校也就把院士作为“自己人”加以统计。而之所以这样统计,乃因院士数,是体现学校师资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很多高校聘请院士兼职时,考虑的根本不是怎样发挥院士在人才培养方面和学科建设花多少时间、投入多大精力,而是看重院士的“人脉资源”以及院士对学校形象的提升。简单来说,就是利用院士的“影响力”,形成学校的“影响力”,帮学校弄课题、资源,在学校的形象宣传中出一人头。就是院士不来学校上班,学校也觉得“赚了”。
评价,我们存在着巨大差异,《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评价指标包括新生选择性(有多少学生选择这所大学)、新生留校率(有多少学生求学一年之后继续留在该校读书)、教师资源(学校中有多少班级是20人一班、40人一班)、校友捐赠率(毕业学生中有多少捐赠母校)。这些指标,放在国内高校,基本上都不存在。国内评价好大学,不是看教育过程,而是重视“数据”,表现在学生方面,主要就是院士数、博士点数、硕士点数以及研究生所占学生比例,如果再扩展,就是校友中有多少官员、多少富翁、多少名人。 要让我国有“好大学”出现,要让大学重视教育质量,而不是搞形象工程,从美国的大学排行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就是:重视教育的过程,即学生可以从学校获得的教育,以及学生对教育的评价,让学生以脚投票选择大学,在这种情况下,“好大学”的概念才会真正形成,进而,大学也就难以只做表面文章,不踏踏实实办学。
奥运冠军的作用也很类似,高校争相招收奥运冠军,想体现的就是学校吸引奥运冠军报考。笔者曾看到多所大学的形象宣传册,都在显要的位置,印上本校的“奥运冠军学生”。可以说,对于学校,招收奥运冠军的作用就达到了,即便他根本不来报到,一天学也不上。
评价,我们存在着巨大差异,《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评价指标包括新生选择性(有多少学生选择这所大学)、新生留校率(有多少学生求学一年之后继续留在该校读书)、教师资源(学校中有多少班级是20人一班、40人一班)、校友捐赠率(毕业学生中有多少捐赠母校)。这些指标,放在国内高校,基本上都不存在。国内评价好大学,不是看教育过程,而是重视“数据”,表现在学生方面,主要就是院士数、博士点数、硕士点数以及研究生所占学生比例,如果再扩展,就是校友中有多少官员、多少富翁、多少名人。 要让我国有“好大学”出现,要让大学重视教育质量,而不是搞形象工程,从美国的大学排行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就是:重视教育的过程,即学生可以从学校获得的教育,以及学生对教育的评价,让学生以脚投票选择大学,在这种情况下,“好大学”的概念才会真正形成,进而,大学也就难以只做表面文章,不踏踏实实办学。
学校的这种做法,在此间受到批评,然而,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在更多的场合,整个社会是很愿意用院士数、奥运冠军学生,来展示一所学校的“办学实力”与竞争力的。笔者就见到过多个内地大学排行榜,将院士数,以及奥运冠军作为评价一所大学的指标之一。在当下的大学招生中,学校在办学实力的展示上“说干口水”,可能还比不上列举某位奥运冠军是本校学生的作用大。在普通老百姓眼中,是不会认真分析奥运冠军读书合适不合适的,他们总觉得“大人物”都选择这所学校,自己的孩子可与奥运冠军同学,是很骄傲的。——在一些高校的内部刊物中,有不少文章,就是表达大学生们以能与奥运冠军同学、称某某奥运冠军为学长为荣的。为此,作为“稀缺资源”的奥运冠军,“多嫁”也就成为必然,大家都把奥运冠军作为校友,彼此共享资源。
9月27日上午,2010级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冠军班正式开课,原本39人的冠军班只来了体操亚运冠军李翠玲、北京奥运会珠峰火炬手吉吉和北京奥运会沙排亚军田佳三名新生,此前被华中科技大学“拟退”的奥运冠军杨威并未现身首堂教学课。(法制晚报9月27日) 关于杨威成为北体大新生,有关各方的意见各不相同,杨威的经纪人表示,杨威是从华中科技大学转学至北体大;而北体大表示,对杨威之前的教育背景并不知情。负责审批的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有关负责人则打起太极拳,表示体育总局在审核冠军班学生资格的时候,只会审核运动成绩的部分,至于学习经历则不在体育总局审核的范围内。 不管是“转学”还是“新生”,一个事实是,杨威本人并没有真把读书当回事——以“转学论”,他在华中科大“拟退”的状态,表明读书不用功;以“新生论”,开学第一课就缺席,也基本上预示了未来上学的发展轨迹。另一个事实是,从“录取”看,杨威此次应属第二次被录取,否则,华中科大不可能有“清退”一说。 人们不禁要问,既然奥运冠军读书不认真已经有目共睹,那还开这个冠军班干啥?为何奥运冠军“嫁人”这么容易,轻轻松松就“转学”成功,或者又成为“新人”? 这对于我国高校来说,其实是很正常的现象,与之类似的就有“院士多栖”。我国高校自身公布的院士数,加起来远远超过中科院与工程院总共院士数,这已不是秘密。原因是,一名院士在多所高校兼职,这所高校也就把院士作为“自己人”加以统计。而之所以这样统计,乃因院士数,是体现学校师资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很多高校聘请院士兼职时,考虑的根本不是怎样发挥院士在人才培养方面和学科建设花多少时间、投入多大精力,而是看重院士的“人脉资源
从根本上说,我国社会还没有“何为好大学”的概念,由于一直实行从上至下的行政评价(受教育者也长期受这种评价的熏陶),大学重视“形象”,超过重视教育的内涵。前不久,美国两大大学排行榜——《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高校排行榜与《福布斯》全美最佳大学排名放榜,引起广泛关注,而分析这两个排行榜,其评价指标足以让我们看到,对于大学评价,我们存在着巨大差异,《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评价指标包括新生选择性(有多少学生选择这所大学)、新生留校率(有多少学生求学一年之后继续留在该校读书)、教师资源(学校中有多少班级是20”以及院士对学校形象的提升。简单来说,就是利用院士的“影响力”,形成学校的“影响力”,帮学校弄课题、资源,在学校的形象宣传中出一人头。就是院士不来学校上班,学校也觉得“赚了”。 奥运冠军的作用也很类似,高校争相招收奥运冠军,想体现的就是学校吸引奥运冠军报考。笔者曾看到多所大学的形象宣传册,都在显要的位置,印上本校的“奥运冠军学生”。可以说,对于学校,招收奥运冠军的作用就达到了,即便他根本不来报到,一天学也不上。 学校的这种做法,在此间受到批评,然而,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在更多的场合,整个社会是很愿意用院士数、奥运冠军学生,来展示一所学校的“办学实力”与竞争力的。笔者就见到过多个内地大学排行榜,将院士数,以及奥运冠军作为评价一所大学的指标之一。在当下的大学招生中,学校在办学实力的展示上“说干口水”,可能还比不上列举某位奥运冠军是本校学生的作用大。在普通老百姓眼中,是不会认真分析奥运冠军读书合适不合适的,他们总觉得“大人物”都选择这所学校,自己的孩子可与奥运冠军同学,是很骄傲的。——在一些高校的内部刊物中,有不少文章,就是表达大学生们以能与奥运冠军同学、称某某奥运冠军为学长为荣的。为此,作为“稀缺资源”的奥运冠军,“多嫁”也就成为必然,大家都把奥运冠军作为校友,彼此共享资源。 从根本上说,我国社会还没有“何为好大学”的概念,由于一直实行从上至下的行政评价(受教育者也长期受这种评价的熏陶),大学重视“形象”,超过重视教育的内涵。前不久,美国两大大学排行榜——《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高校排行榜与《福布斯》全美“最佳大学排名”放榜,引起广泛关注,而分析这两个排行榜,其评价指标足以让我们看到,对于大学人一班、40人一班)、校友捐赠率(毕业学生中有多少捐赠母校)。这些指标,放在国内高校,基本上都不存在。国内评价好大学,不是看教育过程,而是重视“数据”,表现在学生方面,主要就是院士数、博士点数、硕士点数以及研究生所占学生比例,如果再扩展,就是校友中有多少官员、多少富翁、多少名人。

9月27日上午,2010级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冠军班正式开课,原本39人的冠军班只来了体操亚运冠军李翠玲、北京奥运会珠峰火炬手吉吉和北京奥运会沙排亚军田佳三名新生,此前被华中科技大学“拟退”的奥运冠军杨威并未现身首堂教学课。(法制晚报9月27日) 关于杨威成为北体大新生,有关各方的意见各不相同,杨威的经纪人表示,杨威是从华中科技大学转学至北体大;而北体大表示,对杨威之前的教育背景并不知情。负责审批的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有关负责人则打起太极拳,表示体育总局在审核冠军班学生资格的时候,只会审核运动成绩的部分,至于学习经历则不在体育总局审核的范围内。 不管是“转学”还是“新生”,一个事实是,杨威本人并没有真把读书当回事——以“转学论”,他在华中科大“拟退”的状态,表明读书不用功;以“新生论”,开学第一课就缺席,也基本上预示了未来上学的发展轨迹。另一个事实是,从“录取”看,杨威此次应属第二次被录取,否则,华中科大不可能有“清退”一说。 人们不禁要问,既然奥运冠军读书不认真已经有目共睹,那还开这个冠军班干啥?为何奥运冠军“嫁人”这么容易,轻轻松松就“转学”成功,或者又成为“新人”? 这对于我国高校来说,其实是很正常的现象,与之类似的就有“院士多栖”。我国高校自身公布的院士数,加起来远远超过中科院与工程院总共院士数,这已不是秘密。原因是,一名院士在多所高校兼职,这所高校也就把院士作为“自己人”加以统计。而之所以这样统计,乃因院士数,是体现学校师资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很多高校聘请院士兼职时,考虑的根本不是怎样发挥院士在人才培养方面和学科建设花多少时间、投入多大精力,而是看重院士的“人脉资源 要让我国有“好大学”出现,要让大学重视教育质量,而不是搞形象工程,从美国的大学排行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就是:重视教育的过程,即学生可以从学校获得的教育,以及学生对教育的评价,让学生以脚投票选择大学,在这种情况下,“好大学”的概念才会真正形成,进而,大学也就难以只做表面文章,不踏踏实实办学。

http://xbqblog.blog.163.com/blog/static/13020414920108280500709/

在如何办好大学的问题上,中国教育局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0 22:15 , Processed in 0.21604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