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195|回复: 7

[【问道台】] 读《留学美国 反思北大》论国内高等教育与美国高等教育的异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26 08:3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帖一文,是海外以学者反思国内教育与给美国教育的异同,有些观点可能比较尖锐,希望大家能结合国内高校教育与国外的差异好好讨论总结下我国高等教育的优点和缺点。

链接: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develop/1/436995.shtml


留学美国 反思北大
  我在美国学习的第一件事,是基本的讲和写;第二件事,是如何读文献;第三件事,是如何做一个自由的人。回过头来看,北大究竟欠缺了什么?

     我向往北大差不多有十年,又在北大学了四年本科物理。北大百年校庆之际,很有一些感触。据我的观察,北大的毕业生谈起母校来,总是以调侃批评为主;而清华、科大的毕业生谈起母校来,总是以赞美为主。北大百年校庆之际,众多的校友已经唱了不少赞美北大的颂歌,北大更是借着人民大会堂大大地张扬风光了一番。所以我想在此做做恶人,品评一下今天的北大和北大人,以维继母校长久以来的自由和批判的传统。
    
     北大是不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之一?我想从教学和科研两个方面谈一下我个人的体会。
    
     在北大学的课,不可谓不深不难。四年中的三年,都是在苦读中渡过的。我念书的那几年,读书仍旧是校园里的头等大事,入校时本系的毕业分配竟然是按照成绩挑选。北大理科本科的课程,差不多已经是美国研究生的课程。北大物理研究生的入门课程如高等量子力学,可能连美国名牌大学中某些专业的物理教授都没学过。所以北大的本科毕业生到美国念研究生和考试,并不费力气。可能是基于同样原因,中国大陆留学生在美国念研究生课程并不费劲,因此而自傲并瞧不起旁人的人挺多。但是在北大的几年里,我对科学的经验只是考试和做题,不要说没有学到如何做科研,听过多少科学报告,就是如何查文献也基本没有学过。有外宾的科学报告总有把门的,大四以前根本没有资格进资料室。顺便提一句,北大的科技文献大多是盗版影印的,最新的也是半年以前的;导师不签字,研究生连复印机使用不成;从图书馆借英文科技书一般都是精装旧板,署着“燕京大学”的名,被同学们戏称为“珍本善本科技书”。现在北大似乎建了许多华贵的新楼,我但愿新瓶装了新酒才好。
    
     我在美国学习的第一件事,便是学习基本的讲和写。
    
     语言的听和写其实不是主要的问题,语言的内容才是主要的问题。我们大陆留学生说话,总有《人民日报》的底子,哪怕说点儿简单普通的事,也爱“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弄点什么理论来打底充气。所以在美国,搞文科的学“后现代”那几套最轻车熟路。某些北大的老师,爱在芸芸学子面前,将科学讲得高深莫测,用哪本教材和指定哪本参考书也是攀比的题目之一。实验课也是涵盖得越多越好,哪怕学生们其实是在机械地照单照做照抄。比照一下生动活泼的美国的普通物理,放任自流的物理教学实验,中国的普通物理一上来便是抽象的教条,既象《易经》又象《圣经》。我在美国,才学会如何将一个复杂的问题讲和写得简单易懂,领略到科学的精神其实就是将一个复杂的问题表述得简单易懂。不信你便去听听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科学报告,再去听听研究生的资格口试,一定前者易后者难。可能,讲和写的方式便是带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精神,我们的老祖宗们便喜欢引经据点地把简单的想法复杂化和神秘化。同样是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中国的“阴阳五行说”便要比西方的“原子说”要艰深博大得多。
    
     不仅说话不同,学习的方式也不同。一般地讲,北大的专业课程总是很难的,老师课堂上往往一句废话也没有,同学们下课便是“消化吸收”和做作业,学得好不好也是看考试成绩来定。不仅学生如此,老师也是如此。在国内参加科学报告时,我经常看到老师们如众星捧月般簇拥着科学名人,几次看见因为一个不深入的提问,台下问的人灰溜溜地无地自容,台上讲的人趾高气扬地不屑一顾。偶尔听到老师谈老师,也是某某于某年某日向某个名人问了某个愚蠢的问题,或者是某某曾受到过某位名人的赞赏。一切有点象武侠小说里高手对掌,一口气喘不对便要粉身碎骨。想必在北大呆久了,在专业上沉默是金;偶尔一开口,也一定要点到穴位上。所以,在北大的几年里,能听到的科学报告很少,倒是关于气功的讲座很多。总之,北大在做学问上,“认真”和“宽容”调和得并不好;学生和老师,在科学的领域里,精神上是不太自由的。
    
     在美国上课,便要轻松得多。课堂上有问有答,老师如鱼得水,学生妙语连珠,彼此汤姆、彼德地称兄道弟。即使是荒诞不经的问题,老师也要借机引申一番。的确,科学上有什么是坏的问题吗?我们如果让中国的“杞人”一直忧下去,不怕他忧变了天――中国便可能是牛顿的故乡和爱因斯坦的故乡。美国学生一般没有中国学生知道得多,问的问题也天真;但好的学生往往能问出好问题,让老师大大地引申一番兴奋一场。和好的美国学生一起上课,仿佛是在看别人在做有趣的猜谜游戏,自己因为预先知道了答案而只能旁观,心中充满懊恼和羡慕。美国学生还有一个特色,就是他们十分热爱自己的专业,比如学生物的从小便做野外观测,案头常常放有自己幼时亲手采来的标本,有的假期依然重操旧业;学物理的十分熬得住,四十出头一无所有依然热忱不减。而决定中国学生所学专业的其实是高考分数和毕业分配,所以中国留学生们在这里一有风吹草动便纷纷跳槽转业。也许过多的知识让我们早熟了,失去了在科学上的童贞和热情。现在,看看国内教育更加起劲地制造小天才和小专家,我但愿中国未来的人才别个个都是小老头了。当然,美国并非到处如此,一般工学院的课堂风格便比较近似于国内。可能,这也正是美国工业界在高科技上拔尖的人物中,工学院科班出身的人并不多。总之,这种培训式的教育严格训练出来的人中,在科技上勤恳有用“成名”的挺多,开辟新路“成家”的不多。
    
     在美国听名人演讲也是如此。名人孤单地来,孤单地去。并不因他有名,台下问问题的人便显出胆怯。在美国,自由的含义之一便是尊重每个个体,哪怕他是多么默默无闻。相反,在中国做个孤独的普通人,是最危险和最寂寞的。一个人稍微在某件事上与众不同一点,便可引祸上身。我们老祖宗的智慧,便是尽量消灭自己的个性,多往人多的地方站。中国近代史上运动来运动去,一大原因便是大家因恐惧而跟着形势走。在中国做学问,也要依附成理;大学各系里的老师往往都是本校本系毕业的同门,学术上以校为派。在美国学界,年轻人总想独树一帜,弄一套自己的理论体系来玩玩。留校教书被当做“近亲结婚”而被人不齿。热爱自由的人说起话来,当然少有顾忌而充满个性,即使说的是科学上的术语。
    
     我在美国学习的第二件事,便是如何读文献。
    
     中国式的读书最适合用来读课本和考科举。书中的每一条都是真理、因为每一条都可能被考到。老祖宗传下来的读书方法是:读书要以书为主,掌握了一个“正确”的理论体系,就是掌握了真理本身,就象武侠小说里的真功夫,都在“秘籍”里一般。迷信理论体系,也是我们中国的特色之一。我们几千年曾捧着孔孟之道不放,孔孟不行了,便去找其它的主义;找到了马列主义,便当做救国的真理;后来又去弄民族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之类玄学。“现代化”便意味着当官的都要去弄文凭。辨证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被官方奉为学科学的指南,反过来大学里同学们昏天黑地的看佛洛伊德、康德、尼采和萨特的理论体系,把它们当作“救国救民救自己”的武功秘籍。在北大,“科学”是被当做“真理”来看的。更不幸的是,在中国的其他地方,“科学”是被当做“技术”的工具来看的。而“技术”更是搞“政治”的工具,比如芝麻大一点成果,甚至是抄袭照搬引进别人的,也要和政治联系上、和民族的尊严联系上。
    
     而林林总总的科学文献中,有对的,有错的,所以读科学文献,要怀疑、要分析、要推理、要就事论事、和要旁敲侧击――要“不信邪”,要以“我”为主。美国的研究生课程中,读文献才是重头。发展快一点的学科,如生物,研究生课程常常没有教科书,只有文献,甚至于象听科学报告一样,十几位老师轮流传,每个老师讲他那一方向的科研,留一堆令人头痛的文献。美国教育体制似乎并不在乎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而在乎给学生一个分析信息的方法,“少谈主义,多谈问题”。我因转学生物物理而旁听了一年的遗传学,就是这种风格;第二年正式选课时,发现内容已经有了许多更新,文献有一半是新的。有的老师还要故意给学生指定“牛屎”文章请学生分析,让学生上上大当,让我们明白即使是科学也有不完美的地方和撒谎的地方。遇到问题,美国学者的第一本能便是想想“图像”――想想已知的事实的前后顺序,而不是像我们中国人那样开始一头扎进理论体系,或是象俄国人那样开始解方程式。在美国,一个好的研究生不光要做好项目,还要会看文章、能拿主意、懂得究竟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并能放眼未来。而一个研究生如果只被动地读导师指定的文献,他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最多只能成为一个科学上勤勤恳恳的跟屁虫。可惜,读文献的意识在我们中国留学生中并不十分强烈,许多人一说便是个人手头的项目做得有多好,但对其它人在做什么却所知甚少。在西方,“科学”不是从理论体系开始的,而是从事实和信息开始的;人与理论体系的关系是自由平等之下人人玩理论体系、而不是象在中国那样理论体系一直在玩人人。我这里并不是说理论体系在科学上不重要,而是说理论体系不应管得过宽过细,成为独裁人的思想的东西。在西方,“真理”是被当做“科学”来看的。半个多世纪以后,我终于理解了北大老校长胡适忠告要“少谈主义,多谈问题”的苦衷。
    
     我在美国学习的第三件事,便是如何做一个自由的人。
    
     记得在北大参加“草地沙龙”时,那时北大学生对北大不自由的一致定义便是:一、要上政治课;二、晚上要熄灯;三、早晨听大喇叭;四、食堂太定时……在美国几年后,我对自由的理解完全变了,自由不是无法无天、随心所欲、或是御风而游、心驰神想等等。自由包涵着义务、责任、尊严、尊重、法治、平等、和社会的公正。自由不再是一种个人的状态,自由其实是一种社会的公德。首先,自由的第一要素便是平等。如前所述,我觉得国内的教学是在培养科学上的奴仆门徒。那么国内的科学研究又如何呢?我有一个很有天赋的同学,在北大跟一位有名的学者做研究生,常常私下抱怨老师管得太严了,不容任何不同的想法,当研究生简直就是在当计算器和仪器的按钮。对学生的不尊重发展到这样的一种程度:个别老师在做关键的研究实验时,要把自己的研究生请到门外站着。不仅当学生的没有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尊严,当老师的也没有;小小的名气便是瞧不起他人的基础,四十多岁头发都斑白了还被叫做“小某”、还要去给别人当助手,连独立开课也不被允许。
    
     与此相比,在美国立志从事科学研究的中国留学生便要幸运得多,一上来便能挑大梁,两年以内便在最权威学术杂志上发表文章的人很多。同样的中国人,在海外当当响,在国内窝窝囊,我想制度是主要的原因。美国的研究生导师一般只给学生提供钱和给项目上开个头,其它由学生自己去闯去做。学生遇到问题,老师给出点子和打气。学生做不下去了,老师帮忙转向。学生和老师是十分平等的。有几次我和导师有学术上的分岐,两人拍着桌子对吵――我的导师平时是一个非常温文和蔼的人,也是学术上一个方面的权威――如果导师见的确说服不了我,便与我共同分析一下我的方法会不会损坏仪器、浪费过多的经费和耗费过多的时间,然后让我自己去试去体会。果然有一半时间上我最终明白导师的意见是对的,但是也有一半时间上我能向导师证明我的想法是对的,导师这时便很是高兴,认为我为项目带来了突破。几年以来,我与导师既有争论的时候,也有共同庆贺的时候,导师真心地希望我能超过他,师生的情感日笃。美国人一般十分尊重有主见的人,更看重能坚持正确己见的人。
    
     当然,导师和学生也可能有利益上的冲突。本系与我同届有一位中国学生,不到三年就完成了博士论文的课题,但他的导师不让他马上毕业,阻挠、并在他的论文答辩上使坏。该同学一状告到学校,结果不仅他顺利毕业、由系主任推荐找到了不错的博士后,而且他三年来的成果属于他个人、而与他的导师不再有关联。所以,自由的第二要素便是法治保障下的社会公正。表面上“金钱至上”的美国社会有《反垄断法》和《遗产法》等限制个人财富和自由的立法,就是为了保障个别人的影响力不过度地干涉到社会公正。相反,在法律上少数民族可能拥有更多的个人权利,美国的新闻也更加关注社会上的弱者和受害者。退一步讲,美国是一个自由的社会,在一个地方呆得不痛快,大可换一个地方继续干。所以,我认为北大校友卢刚几年前枪杀导师和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全体并杀及无辜的行为,既是卑鄙的和残忍的杀人犯行为,又是对“自由”的完全无知――而不是象网上某些自封的“爱国狂”所说的那样是个“自卫”的“爱国”的行动:因为他杀了不认同他的美国白人。自由更加重视个人的尊严和个人的责任。
    
     我国司马迁在伟大的《史记》里,为重信义、一诺千金的人专门做了一篇《刺客游侠列传》。反过来看,几千年封建独裁之后,在中国做重信义、一诺千金的人,便如做刺客一般。解放以来,中国有那么多的民族苦难和政治运动,敢于仗义直言的人是那么少,他们和他们家人的结局一般比三千年以前战国时代的刺客更加悲惨;相反,随波逐流落井下石迫害他人的人是那么众多。在我,刚上学便开始学写“在马路上拣了五分钱”、“给军属李奶奶挑水”式的日记,写过无数的决心书和誓言,批判过无数一无所知的人和事,背诵过无穷无尽的政治答题。统治者的心态,是即使不能给年轻人洗脑,也是要把他们变成不敢说实话和负责任的胆怯的小骗子――对于习惯撒谎的灵魂们,重信义、看事实、定量办事的个人,便如刺客一般;按塞万提斯的说法:侠士和好主教大人的故事使胆怯的小市民心安理得,因为他们不会武功不是主教也就不必去想着打抱不平。
    
     所以我们一旦到了一个自由的世界里,应该检讨一下个人灵魂深处撒谎的习惯。我到美国的第一个震惊,便是美国人对“撒谎者”的极度鄙视。个人的言行一致、前后一贯,是美国老百姓判断一个人的“试金石”。几年以后,可能是被“西化”了吧,我对许多同胞的办事方法实在不敢恭维。比如这几年国内的TOEFL和GRE成绩越来越高,许多人便另辟蹊径,给教授写决心书式的自荐信,言辞诚恳、声情并茂;并千方百计找到在这里素不相识的校友做联系人;其实一面已经在暗中着手转校和转专业;来了不到一年,便神秘失踪,把系里和恩师急得团团转――以为出了什么刑事案件;其人千里之外打个电话过来让联系人去给他擦屁股和邮寄行李,苦劝之下也绝不给系里和恩师打个电话说明情况和给联系人留个电话号码。言而无信过河拆桥,这样做其实很伤人心,许多教授已经立誓不从中国大陆招研究生,一些系开始象防贼一样地防大陆来的留学生,老生再也不愿给新生做联系人。其实在美国,转校和换专业是天经地义、受法律和校规保障的。许多人这样做的小算盘,只是多拿一、两个月资助。撒谎的习惯,也被一些人带到科学研究里。有些人对于导师的所有要求,一概满口答应,下来便造数据和程序输出,从并不工作的仪器里也能得出最好的结果,仿佛是在国内做学生实验一般。在民主的社会里,真正的自由是无法“法定”的,多数自由基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默契。而撒谎的人是无法让别人信任的,我们不尊重自由的结果将是做为整体地失去部份自由。我个人有时觉得在美国最受不了的“妖化”,便是被别人在内心深处当做说谎的种族。
    
     我常常想,北大究竟要为过去的历史事件负怎样的责任。不错,北大也许是中国最民主和自由的地方,但是北大似乎欠缺了什么。从北大发起的历次政治运动,几次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历次要求民主与自由的政治运动里,冲锋陷阵的都是年轻的学生。而当你一旦看到这些运动的领导者,都是一些刚上大学的“青少年”,你便不再奇怪这些运动非理性的特征和悲剧的结局。北大的中年老师们曾一再向学生们灌输民主与自由好的理念,风雨既来,他们怕受连累连“幕后”也不愿当,只愿自成一体高谈阔论;风暴一来,纷纷去讲学问做聪明人,使少数敢于坚持社会责任感的老师这样突出和孤独――所以我觉得北大的老师们并没有尽到全部的历史的责任。作为学生来讲,在运动高潮自己对前途也迷茫,就不该再去号召老百姓们去做什么,让群众去为自己铺路和堵枪眼,把人民当作做政治实验的小白鼠;北大的学生们也把历史当成作戏,十分追求戏剧效果,一旦不如意就丢开不管,对于历史也是不够负责任的。
    
     自由的人真正懂得如何尊重他人和他人的工作。我记得中国有一位受尽苦难的老歌唱家,在北大某年校庆时,带着对北大深深的敬意来为北大歌唱,他人老了,一个高音没有唱准,立刻引来台下一片嘘哄之声;我因恰巧坐在前排,而看清了他眼中老花镜后的泪水;不知有多少读此文的北大校友还记着这一幕?
    
     所以有时我生气地觉得,北大八十年代的民主热与自由热,不是出于对基本人性的追求,而是出于时尚的偏好。现在,坦率地说,我与九十年代的北大校友很有隔阂,因为他们一般不太看重我们八十年代这一批人视为基本人性的东西,而谈得更多些中国人与西方人在人性上不同,和站在纯粹民族主义立场上的“中华抱负”。几年以来,在与“洋人”们的交往上,我深切地觉得“老中”和“老外”在人性上是相通的,相信众生平等、世界应该大同。而我的许多同学和同胞,在这里不读书不看报也不与洋人交往,却天天大肆批判别人,一直生活在“受迫害”的臆想里。
    
     在北大时人人大谈特谈自由与民主,我们那一代的大学生大概个个如此。而一旦到了民主与自由的社会里,大家往往热衷于破坏与滥用民主与自由的体制。举个例子来说,留学生一般都是自费生,拿W-2津贴,照理该交税。但大家不交税的办法五花八门,理由也很多很充足:虽然我拿W-2津贴,但我认为这是奖学金不用交税;美国反正钱多,不缺这一点;我已经交过税了――我的科研比钱对美国更重要;我将来“要回去”,我应该从现在就享受公费生的待遇;美国反正花钱白养黑人西班牙人白人,为什么不能白养几个中国人;美国不是讲人权吗?它就应该讲我的人权,养养我。聪明些的到中国城请人代办偷税。而中国留学生有了小孩却要拿美国的社会福利,因为我们是在养“美国孩子”。有绿卡一定要拿,因为“美国需要我”。来探亲的父母若有病,送到急诊室不要签任何字,让社会福利和教会出钱……其实,讲“人权”的社会里的许多好处,都是别人奉献给你的,现代民主社会的基石之一,便是在自由公开基础上的“公益”二字。税收是按照民主方式定的,在法律监督下使用。也许分配制度不是尽善尽美,但对个人,它不仅提供了比独裁更公平的机制,而且也给个人充分的抱怨修正的机会。如果大家都像某些同胞那样只会索取不奉献,占便宜只嫌不多,那么再好的社会制度也是要垮台的。
    
     “以恶度人”的态度,也被许多同胞用来看美国。美国人笨,做题和考试远不如老子;我们偷税、不讲公德,不是也有美国人这么干吗?美国人让我们上学,不就是想将来靠着我们压榨我们吗?同胞们关起门来私谈,说白人多是男盗女娼,称黑人必叫黑鬼,但对任何对中国人的不利评价都要跳,动辄就是“围堵中国”“妖魔化中国”等帽子。别人说了什么、是不是事实,有多少是事实,都不重要,只要不是正面报导就不行。说实话,每个人到了海外,都有一段对有关祖国的事过分敏感的时期,因为在我们的爱国教育中,有着过多的“受害教育”和社会达尔文主义“民族至上”的旧货,从未客观地分析看待中华民族历史上与其它民族的关系,而一直把自己当做别人的家长和恩人。近年来一些同胞到美国并千方百计地留下来,似乎就是专门留在这里“恨”它的。如此,不仅美国先进的东西学不到,中国落后的东西也看不见;留学爱国的目的又在哪里呢?
    
     尊重他人,也包括尊重他人的信仰。在美国,基督教是主流。一些中国人为了增加社会关系和受教会的庇护,便积极入教和受洗;但私下对宗教并不以为然。国内政治上的积极分子在这里往往是另一种积极分子。其实,没有很多人是傻子,西方的传教士早就观察到:中国人什么都可以信,其实什么都不信。中国留学生应该认认真真地学学基督教深刻自省、平等博爱和切实奋斗的精神――这些我们传统文化中缺少的东西。
    
     好了,我从北大谈起,已经谈到民主、自由和道德上。我所谈的,是北大和我们同胞身上最阴暗的一面。其实我在美国,遇到过许许多多献身科学有所建树和道德高尚的同胞和校友。北大和北大老师留给我的记忆其实是十分美好的,对我的培养也使我终身受益不尽――我写此文,就是缘于“北大精神”的感召,希望整个世界象北大未名湖那般纯洁和秀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6 17:3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最大的差异是学校制度和理念的差异导致其他不同的地方。
1.中国教育是政绩工程,受制于政府
2.外国教育是基础工程,受制于师生

理念不同,导致结果必然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6 22:41:4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里面有一句“就是如何查文献也基本没有学过。”
自己搞科研,这也需要教?!不可理解,查文献,这不是很自然的事么?就看看今天我们的园地,搜书,求书,应助,软件,核武器,不一而足,这不就是在找文献么?

“我在美国学习的第二件事,便是如何读文献。”
这个更没有名堂,难道自己不思考么?以批判的态度来审视文献,这不是很自然的事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6 22: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受益的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3 17:37:20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还在国内,至于到底如何,我想自己出去,这也是未来两年的主要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4 13:3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转的帖子要探讨高等教育的得失,最近也读到一个帖子,觉得有些意思。故而也转过来给大家分享,文中的观点,并不代表支持或否认原作者的观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3e722b0101hkh9.html
真正的中国好声音:一个敢讲真话的国内大学教授(2013-10-03 13:21:22)转载▼标签: 育儿
中国政法大学郭世佑教授:

谈教育很伤感没面子太累

对于教育的问题我不愿意谈,因为教育使我们没面子,谈教育很伤感。在西方国家,有几个最有面子的职业,包括教育、司法、医疗,但在我们国家这些职业是最没有面子的。

在高校教了三四十年书,我感觉年龄大了,改行是来不急了。不然,我真的想改行,没面子也太累。我再说明一点,我自己读的书很少,讲这个题目还是有些难度的。只能根据我们对职业的感受,说点真话,这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教育问题,我们国家渊源流长,我们有很多可歌可泣的语言,直到今天还滋润着我们的生命和血液,我们的古人很重视教育。

学术界一般认为,人和禽兽的差别有三个方面,第一是情感,第二是语言,第三是教育。后来发现,动物也有语言,只是你听不懂,并不等于没有。动物也有情感,动物对孩子的关爱有时很感动人,我到青岛农业大学去参观,了解到很多的故事,我还做过笔记,人类可能还不如它们。而且,动物保护孩子还很有智慧。动物也是有教育的,这个教育当然是广义的。但人类除了生存还有文化,文化就有传承、教化功能,这方面就是人类的专利了。

《孟子》讲过,如果只是吃饱饭,穿暖衣服,住房住的舒服,没有教化,那跟禽兽差不多。“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后面这五句话,就是五伦。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之间的关系,这是人类才有的。人类存在这些规则,这些差别,就要靠教化。

《孟子》说的“教以人伦”,人伦,乃人类专利,禽兽有无“兽伦”,恐怕还是未知数。

《荀子》也讲过,水火它有气但没有生命,草木它有生命但是它不知,没有知觉的知。禽兽有知但是没有义。人有情,源于哪里?靠教育,靠教化。

《荀子》提出: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树谷就是稻谷,收割。意思是,(做)一年的打算,没有赶得上种植庄稼的;(做)十年的打算,没有赶得上栽种树木的;(做)一生的打算,没有比得上培养人才的。

柏拉图讲,与其不知教育,还不如不生。为什么?因为无知是不幸的根源。说明了教育的重要性。

既然人和禽兽的差别就是教育,如果不教育,“教以人伦”,人还能成其为人吗?这是我们思考这个问题的出发点。

我的想法是,不管我们的学校或者教育管理部门,包括教育部,每年评出了多少精品教程、课程,每年评出了多少名师,为什么我们的老百姓,包括我们的教师自己作为教育者,包括学生,都对我们的教育不满意?尽管不满意,每年有关部门还要继续评下去,他们评下去到底想达到什么目的?想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千方百计,包括官僚富商们,他们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国外去?送到美国去?这是第一个我想讲的话题。

爱孩子的方式目的有差别

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这三个层面我们都是缺失的。

从家庭教育来看,因为家长、家庭差别很大,所以很难统一来归纳它。前两天,有一位湖北的朋友告诉我,他们的民办学校专门招收留守学生,就是父母在外面打工的孩子。这个副校长给我提供一些信息,说他很感慨也很焦虑,很多留守儿童没有什么家教,爷爷奶奶管不住。他们很调皮,很小就交给了寄宿学校。有的孩子尽管很聪明,成绩也特别好,但是他老打架。为什么?因为只有打架,老师才会去找家长,家长才会给他打电话。为了引起家长的注意,他要打架。我们在座的,如果有孩子流落在老家,可以多打打电话。

广州我的一个学生给我提供了一个资料。他说,一个父亲带着4岁的孩子去超市里买东西,那孩子推着个购物车,稍微把父亲的路拦了一下,这个父亲给4岁的儿子扬手就是一个耳光,这也是家教?它肯定会给孩子留下阴影。家教的状态我还在怀疑,到底是有还是无?如果有的话,可能还要进行分类,有三个现象值得注意。

孩子都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肉,爱孩子一般没什么问题,除非个别人的心理有毛病。但是爱的方式,爱的目的是什么?有很大差别。有的人为了养老有依靠,觉得生一个不够,要多生几个。但有的人会把美好的童年送给孩子,保护孩子;有的人肆意摧残孩子的童年。在爱孩子的具体过程中,有的爱的太细,什么都管,如全职保姆。有的爱的太粗,不太管,把家长会交给别人去开,如果我是这个家庭的孩子,这种行为会对我带来伤害,我宁愿逃离这个学校不读书。因为,没有家长,我在同学们面前不平等,我没有面子。

何谓“家教”?家庭教育,本来就是我们父辈包括外婆、外公、奶奶、爷爷、还有其他舅舅、阿姨、共同来对晚辈的一种表率。现在变成了什么?变成大学生到家庭来辅导功课的一种有偿服务。“家教”这个词的内容已经变了,这个词的变迁,既记载着社会的进步,也折射出应试教育的强势与家长角色的弱化、家庭教育的商业化。自古以来,家庭教育其实很受重视,无论是耕读传家也好,还是没文化或者没钱的人家,多多少少都有家教方面的内容。耕读传家,知书达礼。家庭贫苦的人家也会羡慕别人读书、识字,不会嘲笑别人,不会以无知为荣。在我们小时候,我们的课本,我们的老师,把旧社会丑化的太过分了。历史在嘲笑我们。

我们提倡“八德”,即“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中山先生发明了中山装,它有四个口袋,里面装着“礼义廉耻”四个字。《曾国藩》我们都在学它,领导们也在学它。有一届中央政治局还把唐浩明的小说《曾国藩》人手一册。我想《曾国藩》在教育子女方面就很简单,强调八个字:“早扫考宝书蔬鱼猪”

早就是早起,扫是扫地,早晨起来扫地劳动。考是拜祖先,宝是处理好邻居的关系,跟邻居打招呼,把邻居当宝贝。书,就是读书。蔬是种蔬菜,摘蔬菜。养鱼养猪,其实就是劳动,还有教人礼貌,不一定钻研高深的学问,就是作一个本分朴实的劳动者,自食其力,能知好歹,有敬畏之心。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第一个明是动词,要广大光鲜的道德,亲民在这里是新民,同老百姓一同进步。止于至善,善是达到最终的目的和境界。

《八目》说的是读书人,八个词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实,它是以修身为原点,“平”什么?平天下。修身是关键。

苏东坡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把孩子捧成太阳,这是不行的,这很危险。我的想法就是,如果你想毁掉你的孩子,你就溺爱他,你就把他当成太阳捧起来,他要什么你就给他什么,毁掉他就会容易。等他长大以后,他会抱怨你。

美国家庭教育有12条法则

国外流传着这样一首《育儿歌》:“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责;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讥笑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内疚;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毕伯库曾对1300多位称职的父母做了调查研究,他归纳出了要成为称职的父母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喜欢且经常与孩子接近,爱而有度,严而有格;2.关心孩子的思想和学习,乐于帮助孩子解决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困难;3.善于与孩子交流和沟通思想感情;4.家庭要有明确的“公约”,使孩子有规可循;5.尊重孩子的爱好;6.按照孩子的水平,给孩子提出合理的目标和要求;7.致力于创造一个和谐、欢乐的家庭氛围。

下面我谈谈美国家庭教育的12条法则。

第一个法则是归属,要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不光是不离婚,还不能每天吵架。在中国,畸形家庭比较多,父母哪怕不吵架,不说话搞冷战的不少。

第二个法则是希望,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而不是你考不上重点中学你就完蛋,你就没有前途。

第三个法则是力量,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你在孩子面前逞能算什么本事?孩子本身就是个弱者。

第四个法则是管理,在孩子未成年以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中国很多家长,只有孩子成绩好,什么都可以不管,甚至嫖娼也没问题。

第五个法则是倾听,尽量让孩子在家里有发言权。很多家长缺乏同孩子平等对话和耐心。

第六个法则是榜样,你的言传身教非常重要。

第七个法则是求同存异,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孩子世界的看法,有时候会启发你,我们千万别低估了。

第八个法则是要慎罚,谨慎行使惩罚孩子的权力。因为惩罚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甚至报复心理。

我举个例子。我的孩子就曾经遇到过。她在小学六年级时,最后一节课是语文课。我女儿插嘴回答问题,惹怒了女老师,她走到我女儿的桌前,把书包里的东西全部扔到地上,让她放学的时候才捡。这也是教育?会怎样伤害到我们的孩子?这个学校还是在杭州,那别的地方会怎样惩罚孩子?只有无能的老师才会惩罚孩子!

第九个法则是行为的分析,孩子做了坏事,你要跟他分析,这种行为的危害是什么?如果你不告诉他,这会成为一个习惯。如果孩子打架赢了,家长还表扬他“男子汉”,孩子就会经常犯错误。这个“Idea”很重要,思想影响行为,行为影响习惯,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性格,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你一个人的命运,我们千万别小看一些小事情。

第十个法则是结构。要教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第十一个法则是距离,要适当和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要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的意识和习惯。但这个距离不是心理距离,心理不应该有任何距离,只是物理意义的距离。

第十二个法则是“四何”,在任何情况下,了解孩子跟何人在一起、在何地方、在干何事以及何时回家。很多家长很忙,顾不上管孩子,那你结婚的时候你怎么不委托别人?

美国人的家教几乎与读书、学习、成绩、升学无关,而是注重做人、品德、修养的培育,一个未来公民的习惯。包括对道德和法律边界的掌握,这是在美国。我们再看看邻国日本。

不要让孩子拼命去考试

现在有很多人很讨厌日本,但它比你强知道吗?强在哪里?首先就是教育。国际权威机构表明,最适合儿童成长的环境和制度保障,日本排在第一位。日本文部省颁布的《家庭教育手册》,通俗易懂,而且还有一定的深度,当然还有针对性。我不知道《家庭教育手册》翻译成中文没有?如果没有,我们下半年争取把版权申请过来,让中国的家长学习一下。

《家庭教育手册》告诉家长,通过调查研究,孩子最大的愿望不是考重点中学,而是想让家人愉快的过日子。不珍惜自己,你也不会珍惜孩子。家长在忙什么?要有效利用孩子去托儿所的时间,去调整你身心和健康。你不要把开家长会作为一个负担。家长会我再忙我都会去。

不要以为养育孩子只是母亲的事。全家人一起吃饭,一起交流各自的情况,这很重要,有很多的心理状态,包括亲和力、归属感、安全感等,在交流中才能获得。不要让孩子拼命去考试,好象他一个人在孤军奋战,孩子考砸了你就骂他打他,或者不理他威胁他。父母要有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

芬兰是小国,没有什么资源。他们为了自己富强,找到民族的尊严,凭什么?就凭教育。1897年,英国作家崔迪在《行过芬兰》一书中就断言,“出众的教育制度,将会确保芬兰前程似锦。芬兰国家的未来,就仰仗它的教育制度。”芬兰对教育非常重视,十七世纪就有法律规定,孩子在7岁之前,父母可以把孩子托给我们所说的托儿所或者学前班,但是家庭教育环节包括给孩子读书读报的环节,别人不能取代。

我们现在在教育理念上确实存在扭曲。我们学校的服务对象,不是全体学生,它只服务于少部分学生,甚至个别学生,为了他们能考上重点学校,如谁能考上杭一中杭二中。现在有人还把杭二中排在杭一中前面,因为杭一中不布置家庭作业,家长不放心。杭一中是百年老校啊。杭一中培养出来的人,可圈可点,有些还可以成为大师。我们现在很多的大师都是假大师,没有真正的大师。我们教育生活的常态,不是读书不是阅读而是考试,这是有毛病的。我们培养的主要目标就是听话和考试机器,非常可怕。像芬兰,他们学生的考试成绩分数差距是全世界最小的,同步前进。

我们的学校教育背离了公平原则。为什么择校的风气屡禁不止?不仅仅是家长或者是哪个学校的问题,是我们所谓的教育体系出了问题。首先政府对所谓好的学校的投入政策的倾斜是很大的。他们的校园建设的像宾馆一样,北京110中学,我的孩子就在那里上过一年高中。我看过,4个人一间房,条件非常好。我的朋友是人大附中的副校长,他很累,每年这个时候求他的人很多,他们掌握了很多资源很多信息。这些择校学生里,贫民子弟有几个?

老师学生自杀现象值得关注

中国教育对健康与人性的摧残很严重。学生成绩考的不好,还怕别人不知道,还把成绩贴出来羞辱孩子,并且还体罚学生。

我们看看运动员。现在不是正举办奥运会吗?我们的90后小将在伦敦竞技夺金,夺一块就落泪,尽管有掌声还有很多奖金等着他。但是,昔日冠军卖金牌,当搓澡工,还有一个河北的在街上卖艺乞讨,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得到体操冠军的人,也在街上乞讨。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的体制是,从少年开始选拔有运动天赋的人去接受专业训练。少年时期就进入专业体校,到了大学年龄,还在参加训练。比赛完了,身体不行了,就退休了,自谋生计。他们的文化程度其实就是初中水平,包括这个孩子,他尽管参加了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还拿了冠军,他其实是冒牌的,他是顶替北京体育大学学生的名额参加的,有些东西不太光彩。你看美国,人家的奥运会队员80%以上都是从大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他们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文化一点都不会少。而且都要达到本科学历,像篮球王子乔丹,就是从大学生里找出来的,大学毕业之后再接受专业训练,做职业队员。这和中国相差多远?河北馆陶一中高三老师赵鹏自杀了,今年还有一些学生自杀,这种现象值得我们关注。

我们说一下劳动强度与待遇,包括工资。尽管那个学校是县里最好的学校,高三老师比公务员待遇差不多了,突然降低500元,他的生计就会受到威胁,他还要养家煳口。学校下达给了他高考指标,他很难达到,他就在4月自杀了。很多人说他意志不够,但意志够又如何?如果体制不变,好人都容易变成魔鬼!真是赖活还不如好死!但我不鼓励大家死啊,父母养你们不容易。如果我是他,我也可能这样选择。工作这么累,工资又这么低,又没面子,养家煳口都不够。湘潭县有个出租司机说,晚上12点左右还打车的就是两种人,一种是做性生意的,还有一种就是教师。老师们收入比较低,他们自己也没有办法。他们就在课堂上少讲,把该讲的内容留着去搞家教,这个供需关系就容易平衡了。家长有钱的太多了。教育部门也发现了,就不准搞家教,那不搞家教怎么办?可以参加搞培训。我的体会是,中国的国情之一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讲那么多思想政治课没有用

历史变成胜利者的宣传,谁在台上谁就有他喜欢的历史,就有他喜欢的历史规矩。就像我们的湖南老乡毛主席,他喜欢读历史书,他喜欢靠历史故事来发起运动,那就糟糕了。

这样的结果会导致学生教养凋零,包括礼貌、言谈举止都会成问题,培养了一些极端的自私的人。我们有些学生有文凭没有文化。甚至硕士生、博士生,他们不太会写信,或者不会接电话,特别不懂礼貌。为什么别的国家的孩子,哪怕是台湾地区的孩子,他们那么讲礼貌?有教养?他们的礼貌不是装出来的,就是他们的习惯。包括我们的一些学生,他们不知道天高地厚,因为没有人教他应该怎么做。

我有个学生在湖南工作,“什么时候到长沙,请您吃饭”。我就说家母病重,我提前回来了,这是前两年的事情。他马上回个短信说,“伯母病了,我很忙,没有时间看她,很抱歉。”他管我的母亲叫“伯母”!我不是计较,因为跟那些不懂礼貌的比,他还算好的。我担心什么?他对我的母亲这么乱叫,我担心他有一天会管他领导的母亲叫做“伯母”,人家会说郭教授没有教好学生!作为教师的理念,我们的一切职业行为都是怎么样让我们的孩子顺利走向社会,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有竞争力。而且在智慧和先知的层面上,我们要培养我们的孩子在关键时候对一个问题判断的准确性和速度。如果有这种判断力,我想他和别人竞争问题也不怕了。有多少老师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我心里还没有数。

刚才我们讲的是基础教育。大学教育,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中学应试教育的疗养院。因为中学读书太辛苦,到了大学没那么多课,也没那么多考试了,比较自由,那就睡觉,玩电脑。实际上就是在玩,学习和管理的强度明显减少。因为,老师们都很善良,现在打100分找工作都比较难,那何必打50分、60分呢?我们现在把学校都变成慈善机构了。我经常提醒我的孩子,哪怕你打了80分、90分,都不要骄傲,你去面试一次之后再说。

政法大学曾经学生管我要分,我很不客气地一概拒绝。题目那么容易,连王阳明都不知道,还上文科大学?有的学生敢写,王阳明有个“阳”字,就说他是阴阳五行学派的伟大诗人!一个简单的考试,你来要分?那以后国家人民把法律权力交给你,你会干什么坏事?

电视媒体的打打杀杀与色情、商业化对我们的孩子污染很大,电视里面频繁的杀来杀去,宫廷厮杀、武打仇杀、革命枪杀,多少人杀国民党?一边喊兄弟手足之情,一边还不断地演这些东西,可以演但是应该适可而止。现在是和平建设时期,我们要往前看,不能老往后看。不能一切为了收视率。

课堂与社会脱节,我们课堂上讲了那么多思想政治课,效果怎样?到社会上马上抵消了。

中华民族已到了最危险时候

孩子教育缺失的根源在哪里?我先谈谈我职业的感受:

1、无论是一般院校,还是重点院校,文科生博士论文写得语句不通出现错别字已是常态,包括北京的大学。十余年来,我一直在惊叹中国高等教育质量还有滑坡的余地。

2、就母语文化与民族文化传承而言,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应当注意。

在我看来,根源首先在于教育自主性与独立性的缺失。官大一级压死人,任命制下的学校管理复制了官衙制度。统一的教材与考试,还有统一的标准答案,非常有害。而且有那么多虚假的检查、评比、应急活动侵犯了校园的宁静。

第二,教育的产业化与世俗功利主义接轨,到处都要钱。

第三,没有好好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我们丑化我们传统教育的精华,包括蒙学教材的熏陶。我们现在捧起的是沉渣,科举变种了,我们把高考把应试教育抬的这么牛,造势造的那么响。他们都不懂,古代“状元”全国只有一个。而且3年才考一次。县里怎么会有状元?这两天,恩施市南丰县的一个中学生,他的高考理科分数是600多分,是恩施地区的第一名,也叫他“状元”。当然孩子是无辜的。

第四,历次政治运动与九年义务制教育的形式主义。包括《孟子》、《荀子》这些书,我要给孩子补课。笛卡儿说过,“在知识的链条中,粗实的环节具有决定性的地位”。我们作为大学教师,哪怕我们全力以赴教育孩子,你都常常教不好,因为他们的基础不行,他们只是考试机器,想改造他们太难,他们还想改造你呢。

第五,分数至上的教育评价体系,给教师、学生带来的钳制太大了,老师和学生都没有选择、想象的空间。大学尽管不是以分数至上,但是它的功课管理模式很糟糕,教育部要反思。老师填表,老是按照功课的模式,填表、管理、量化,他们很省事。老师写书的时间多于教书的时间,这样的功课管理模式,会误导教师们不要关心学生,不要把重点放在教学上面,你就放在写文章跑课题上面。另外,中小学教师的生存状态值得我们关注,不光是工作热情减退,创造性减退,像赵鹏老师这样,他有追求才会这样难受,他才会觉得走投无路。还有,这种生活状态你怎么吸引优秀的孩子们考师范学校,当未来教师的后备军?20年、50年、80年以后,中国的教育又会怎么样?还有,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大学,包括练习、讨论与教师批改、答疑环节,我们都省略虚化了。孩子们不知道应该怎么动手,怎么写论文,怎么做演讲,一些概念都没搞清楚。

公务员考试最吃香很不正常

我的期待和建议:

奥运会的金牌数并不代表综合国力,教育的质量却决定着综合国力与国家形象。

首先,要重视教育危机,寻找根源。家长、学校与社会,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与上级领导部门要主动承担责任,我们的教育已经到了何种地步,而不是互相推卸责任。很多人都说国家太大,管理很难。这句话成立吗?如果成立,那就把这个国家分成几个国家,或者推行选举制。你觉得很难,就让觉得不难的人通过选举制进行管理。如果不成立,那就要想办法。说来说去,主要还是权力部门的问题,任命制、行政干预、评价体系都是他们制定的,这个必须改变,否则以后更加挨骂。

第二,通过体制的力量,改善教育的外部环境,清除障碍与噪音。首先我们要本着宪法原则,审慎地启动政治体制改革,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制定我们国家强大的根本,那就是国民教育计划,减轻学校教育的煎熬和压力。我们应该重新设计社会教育,就是公民社会的教化。改善外部环境的第二点,我们要加强教育立法,规定教育能做什么,该做什么,还有教育向谁负责?公民教育、课程设置、教参编写、课堂讲授、师生互动这些需要改变,否则我们国家要想长治久安,那就难了!你不改肯定危险。

第三,我们要打击权力贪腐,增加教育投入,实行行业之间的显性竞争,大幅度提高各级教师待遇。每个地方的教师待遇那么低,市长你在干什么?包括九年义务制教育,它到底怎么样,否则你还让谁去搞希望工程呢?转嫁负担,我们口头上喊,“再穷不能穷学校”。其实口号喊的越凶,那个地方就越缺什么,这是我们国家的秘密。

我们发展国家经济不是有很多钱,财政都用不完吗?钱到哪里去了?现在什么职业最吃香?考上公务员最吃香。在美国,3%大学生愿意报考公务员,在法国5.3%,新加坡只有2%。在日本,就业倾向公务员排在榜单第53位;在英国,公务员甚至进入20大厌恶职业榜。而我们可爱的中国,76.4%的大学生愿意报考公务员。

第四,我经常强调,我们要追问说假话能占便宜的现象,说真话要从党政官员、校长与教师开始,只有这样中国的教育才能有希望。

乱七八糟的东西都在课本上

我们要加强货真价实的通识教育,回归教育本位。

我们看看哈佛、耶鲁他们的教学改革,我们在学什么?艺术是非常个性化的东西,自然科学当然不同,结果是可以假设的,过程是可以验证的,而且验证的结果是可以重复的。群众、阶级、政党、领袖这四者的关系现在比较清楚了,别把领袖搞的很牛,还唱红歌,把党当成妈妈,我不同意这种说法。到底谁是谁的妈妈?人民和党的关系别乱唱。到底谁养活了谁?邓小平只是说他是人民的儿子,那为什么他领导的党又变成妈妈了?这不是乱伦吗?有些语文课程上还有阶级斗争的内容,乱七八糟的东西都在课本上,到底让我们的孩子学些什么?别琢磨我们的孩子了,他们的承受能力有限,他们想象的空间不能受到这样的创伤。

还有,我们要改变学校的衙门设置体系,还学生主导地位,办好家庭学校。

很多人讨厌考试制度。我的观点不一样,考试制度本身没有罪恶,关键是你考什么,怎么考。考试制度要取消,那公平就更糟糕了。农村的孩子更进不去北大清华了,中国政法大学这样的名牌大学,农村的孩子就越来越少。

我送大家几句话,既是对上面一些还没有来得及展开的话做一些提炼,也是对我自己这几十年来的工作做一些总结。

人口很少,却很重视教育的犹太人,他们始终是我们的榜样。还有,芬兰人、美国人、日本人、德国人,看看这些国家是怎么重视教育的。如果美国的教育质量不比我们过硬,为什么有那么多党政官人、富人、艺人都千方百计把子女送到美国去接受教育,甘当等外人,躲避“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学习?

犹太人在美国占人口2%到3%,但是全国最有影响力的人犹太人占了一半,犹太人不仅控制美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世界经济命脉。从1901年到2001年,百年内产生68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犹太人占了128位,占总获奖人数的19.84%,尤其是经济学获奖者中犹太人占36.84%。中国是人口大国,你具有那么多品牌又怎么样?

第二句话是对家长说的。父母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即使不是随心所欲,也是未经孩子同意的强制行为。你除了善待孩子,还能做什么?父母有义务把孩子作为性爱的善果,却无权把孩子作为性爱的恶果。父母固然拥有离婚的私权,但既然孩子能开口说话了,那你们就要跟他协商。如果把孩子的存在当做离婚的砝码,或打击罪犯的武器,这样的父母不仅是自私的,而且是违背人性的。

第三句话:孩子没有责任和义务为父亲或母亲的人生理想偿还什么(有的还承载着爷爷和奶奶的理想,爷爷读历史系没读成,一定要孙子去读),却有责任和义务做一个既能报效家庭,也不伤害社会、国家和人类的合格公民。

第四句话,我想对老师、家长、学校说,学生不是学习的奴隶,而是学习的主人,请尊重他们。学生不是考试的机器,而是情感丰富和思维活跃的新一代,请善待他们。

第五句话,教师在培养优秀学生之前,想想你年轻的时候能考北大清华吗?你自己优秀过吗?你准备好了吗?

第六句话,教师的未来已基本定型,但是学生的未来却无远弗届。

第七句话:让学生知道真相,思考才有意义;让国民知道真相,国家才会安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7 04: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老师也很懒,连文献基本入门法都不教给学生的,让学生自行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8 14: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校,学校,
就是学生学,老师校的意思吧。
以此为标准,
如今的学校,
只剩下学了。
至于校,
等今后走上社会或者工作后再说吧。
难怪如今社会生各种资格证和规范化培训搞得火热,
谁之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3 03:55 , Processed in 0.171526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