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72|回复: 0

[【社会视角】] 城市化还是城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24 19: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前为了出席一个早上9点的新闻发布会,我早上6点45分起床,7点15分离开家门,等了半个小时好不容易等到一部出租车,再花了约一个多小时在拥堵的路上,才到达目的地。

  对于时间如此精细的预算,是近来在北京生活养成的习惯,否则真的会“一事无成”。

  我一面走进发布会现场,一面在想:还好没有迟到。同时,我也暗忖,这样低素质、低效率的生活或许已成为一种常态。

  休假一周,去了上海参观世博会,回来上班第二天就遇到另一座城市,而且还是首善之都的生活不便,让人不由自主地反思“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口号在中国的意义和份量。

  在中国,城市真的让生活更美好吗?如果城市化在中国是一个必然规律,它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才符合中国国情,以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利益?

  那天的采访工作,正好是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中国发展报告2010:促进人的发展的中国新型城市化战略》及有关课题的研讨会,其中它就城市化形态提出的观点,在此时中国城市面对一系列问题(户籍、交通、住房、社会保障,甚至垃圾处理)的大背景下,多少有些逆向思考的成份,但也不是毫无根据。

  报告主笔之一、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秘书长杨伟民在介绍课题组对于中国未来城市化方向的主张时指出,鉴于人口众多、土地不足、资源短缺的因素,中国城市化不能走蔓延型、分散化、低密度的道路,而是必须建立紧凑型、集约化、高密度的城市,以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进而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共同发展。

  这样的提法,似乎与今年初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作为城镇化发展重点的官方政策方向有别,但报告另一主笔、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研究所所长蔡昉澄清: “我不认为一号文件对于中国发展什么类型的城市作出了决定,它是从户籍制度改革的条件上来谈的。”

  他说:”对于大城市来说,它要创造条件,毕竟城市规模越大,越重要的城市,社会保障的压力和落差越大,落户条件就更加谨慎一些。中小城市率先进行(户籍)改革,我觉得是从先易后难的策略来看的。”

  这个到位且技巧性的厘清,既点出报告有关城市化形态的主张和官方政策并行不悖,但同时也呈现了两者的观念距离。要完成从城镇化到城市化的概念转变,显然还需经过一段时间的政策讨论,凝聚体制内的共识。

  过去一年到不同的地方采访,听过不少宏大的发展规划介绍。在这些以行政区划分为界限的发展蓝图中,往往得到的印象都是:定位不清、建设重复、市场和需求不明确,而城镇化是共同的主题。

  反观在自己生活的城市,虽称作“一线城市”并拥有资源和人才优势,但也随着人口不断膨胀和城市管理跟不上发展步伐,而出现资源环境超载的城市病症状。

  城镇化或城市化,哪一个才是理想的形态?明年将是“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至2015年)的起点,城市化(或城镇化)预料将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就如何推进城市化或城镇化,相信将有进一步的阐述。

  尽管有官员参与,由政府咨询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起的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表的这个书面报告,最多只能看作是一种向中央进行的政策游说,与公共政策的形成还有一段距离。

  而在新时代的城市发展路径被清楚地提出来并成功落实之前,中国城市只能继续按原来的旧思维运转,民众也只能默默地承受发展瓶颈对生活的干扰,还有种种社会不公的继续存在。

http://www.zaobao.com/special/ch ... dian_jx100924.shtml
深有同感。刚换了个工作,现在每天要花四小时在路上,痛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0 11:32 , Processed in 0.13469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