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不同的企业文化,自然影响了国家的货币政策。货币价值的核心问题是本国产品的价格优势。这是“盎格鲁-萨克逊资本主义”竞争的焦点。本国币值低,本国产品就相对便宜,刺激海外需求,出口跟着扩张。同时,进口货相对昂贵,抑制国内对外国货的需求。两者相加,最终创造外贸盈余。中国和美国同在这一“盎格鲁-萨克逊”的道路上赛跑,当然免不了要在货币问题上死拼了。
赢了货币战也只是短期收益
但是,看看历史就知道,即使打赢这种货币战争,也经常只能收获短期的效益,长远看,对本国的经济未必有什么好处。提出“盎格鲁-萨克逊资本主义”和“莱茵兰资本主义”之分野的法国最大保险公司总裁阿尔伯特(Michel Albert),在1990年代初就分析指出,美国经常奉行压低美元的政策。这从1970年代年尼克松逼日本和其他工业国家的货币升值开始,一直到1985年以来的美元大幅度贬值,使日元和德国马克对美元的汇率不断上升。同时,法国、意大利也不断贬值自己的货币。与此相对,西德、日本、瑞士都奉行强货币主义。结果怎么样呢?是后者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击败了前者,创造了大量的外贸盈余。在1985-1992年和1992-1997年分别担任美国对华贸易谈判代表的约瑟·马西(Joseph A. Massey)和李桑德斯(Lee M. Sands),最近也在《纽约时报》上撰文指出,自1971年以来,美国对日本的贸易赤字一直随着日元的升值而上涨,而不是下降。在2005到2008年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1%,但是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仍然日日攀升。从两个例子中,都看不出兑换率对贸易赤字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