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07|回复: 0

[【社会视角】] 曹操墓后续发掘应慎重 周恩来曾力阻挖武则天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22 20:5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news.sohu.com/20100922/n275200377.shtml

9月18日,全国百余专家考察了安阳高穴大墓及出土文物,初步认定西高穴2号大墓应为曹操墓。中国社科院专家称,目前提出的疑问不足以推翻现有结论,社会应尊重考古学界意见。(《新京报》9月20日)

  看来,曹操墓很可能是真的了,估计今后可能会掀起一场考古发掘热,甚至帝陵发掘热。但即便曹操墓为真,今后的考古发掘也应慎之又慎。

  当下考古界缺少“一锤定音”式的权威,任何一个考古发现都可能会遭到猜测、质疑,没有十足把握的任何论断都可能受到指责。进而,很可能会误导民众思维,还可能制造学术界的混乱,甚至会触犯法律、违反社会公德。所以,今后的考古发掘及公布,一定要有可以服人的学术基础,而且政府最好少说话,因为这极易引起公众误解。

  曹操墓的发掘在某种程度上应该感谢盗墓者,但考古不是盗墓,我们应为子孙后代负责。以今天的科技能力,我们还没有把握让任何一件考古文物完好无缺。假如由于我们的草率导致出土文物受损,那我们岂不成了千古罪人?这方面我们有过惨痛教训。据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徐苹芳先生回忆,在当年挖掘马王堆汉墓时,陵墓是被水泡着的,有一片藕片在水里漂浮,非常漂亮,可拿出来一见阳光后就烂掉了。徐苹芳说:“我们亲眼看见的,马王堆的文物刚挖出来的时候,非常光鲜,但一天天看着它变化,却毫无办法,太无奈了。”

  在定陵被发掘之后,那么精美的丝绸一见空气就灰飞烟灭。现在看来,这简直是犯罪。客观地讲,今天我们仍然没有把握能妥善保存这一美好瞬间。在技术未达到一定水准的情况下,盲目发掘其实就是一种犯罪性破坏。

  以前,由于有了惨痛教训,我们有了一个优良传统——保护。当年,郭沫若极力主张发掘乾陵,盼望在有生之年亲眼目睹可能保存在乾陵地宫内的王羲之的《兰亭序》手迹(一说存于唐太宗昭陵),但有着远见卓识的周恩来总理否决了这个提议。当时,周恩来说了一句话:“十年之内不开帝王陵。”郭沫若力陈发掘乾陵的意义:“打开乾陵,说不定武则天的《垂拱集》百卷和《金轮集》十卷可重见天日!也说不定武后的画像、上官婉儿等人的手迹都能见到!石破天惊,一定是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但在周总理的干预下,乾陵最终没有发掘,以至郭沫若在失落中写下“待到幽宫重启日,延期翻案续新篇”的诗句。从保护的角度看,郭沫若的遗憾是今人及后世子孙的幸事。

  当前,挖掘似乎成了一件很时髦的事情,地方政府和学者都期待发掘。此时,我不禁想起几十年前周总理在乾陵发掘计划上批示的一句话:“我们不能把好事做完,此事可以留作后人来完成。”是啊,好事还是留一些给后人做吧。即便曹操墓为真,今后的考古发掘也应慎之又慎!

不要为了一时的利益损害了几年前的文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0 11:35 , Processed in 0.13750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