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80|回复: 2

[【社会视角】] 倘若我来选鲁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9 21:4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star.news.sohu.com/20100917/n274992151.shtml

据说,“中学语文课本鲁迅大撤退”只是一则乌龙新闻,各省新版教材中的传统篇目只是微软或移动,还没有到谷歌的地步。“保鲁派”可以安静了,那些声称“‘去鲁化’将使天下文章失去灵魂”的异议人士,愿你们睡个好觉。

  这也意味着,中学生们的“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没有任何实质意义的改变,鲁迅先生依然端坐在课本里,兀自深刻着,冷看着“落水狗”或“孱头”,痛心着冷漠的民众吞食烈士蘸血的馒头。

  搞教育的人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但一旦面对的是有煌煌头衔如“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的鲁迅,这些原则早已扔到爪哇国去了。他们宁可塞给中学生一个读不懂的鲁迅,一个单面化的鲁迅,一个完全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他的鲁迅,也不肯从受众的角度去考量,让鲁迅也能有一个3D版的形象。

  鲁迅这种遭遇,大略与他笔下的陶渊明类似:“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 之外,(陶渊明)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这‘猛志固常在’和 ‘悠然见南山’的是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题未定”草九》)

  最可异的,是许多成人,明明受了这种教育的荼毒,现在回过头来,还要做教育的帮凶,死死保卫教科书中的鲁迅,或者妄想中学生可以经由这个单面的鲁迅,来认识、批判当下的社会的丑恶——我想说他们被猪油蒙了心窍,但俗语也会与时俱进,如今应该是被茶油害的。

  我自己也曾是这种教育的承受者。当年我一面忍受着中学语文老师反复强调鲁迅小说杂文中的深刻性、革命性,一面在父亲的书柜中翻找着另一个鲁迅:《鲁迅全集》、《鲁迅先生纪念集》、《鲁迅年谱》、《鲁迅的故家》、《无法直面的人生》、《横站的士兵》……还包括他的敌人:《西滢闲话》、《雅舍小品》、《施蛰存文集》……一边是干巴巴的横眉立目的老头子,一边是幽默热情一针见血的智者,我可知道这之间的差距有多大。

  但有无数我的学长,我的同学,我的学弟学妹,他们不知道二者的差别,他们带着对鲁迅的惧怕与厌恶,考上大学,参加工作,再看着自己的子女走入同一个梦魇。

  于是我一直怀着一个沉甸甸的愿望。我是那么喜欢我自己认识的鲁迅,即使他多疑,即使他刻薄,而且常常有意无意地晦涩。但他是那么地睿智,那么的幽默(胡适曾在日记里说,周树人是他认识的最幽默的人),又是那样的清醒,那样的勇于自剖,那样的痛惜自己的文字——还没有第二个华语作家,能在多达十八卷的全集(未包括译文)中,几乎不曾有一句话的重复。

  我很想将这个鲁迅,推荐给认识不认识的不喜欢鲁迅的人。曾有戏剧家打算排演《鲁迅》,请我发言。我说:话剧不是表达鲁迅思想的好形式,我倒希望你们展现鲁迅生命的十个瞬间,受辱,求学,结婚,诉讼,聊天,当官,教书,逃难……展现他与人世的关系,展示不同人眼中的他,让人看见一个从时代生长出来的鲁迅,而不是思想的木乃伊。这个剧后来并没有排。

  我也曾接受委托,选编一册高中语文扩展阅读读本。虽然鲁迅的作品在必读教材中已有不少,我还是选入了他的《灯下漫笔》。选这篇就是为了解毒:鲁迅自述因局势动荡,北京商家拒收钞票,惴惴于自己的钞票见财化水,一有机会赶紧去换成现洋,虽然是六折或七折,倒好像得了莫大的好处,十分欢喜,由此想到了历史不外是“两个时代”: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文章本身可以当作民国时代的生活史材料读,由自身经历引申出来的结论,又是现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命题。看,这就是我喜欢的那个鲁迅,似乎触手可及的师与友。这册书后来也并没有出版。

  我大约不会有机会,能真正参与中学语文教材的选择。但我仍然可以假想,倘若我来重选鲁迅……

  我要开列整本的《朝花夕拾》,如果必要选一篇,《阿长与〈山海经〉》比《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要好,后者多见学堂的无聊,前一篇却极力写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对于身边的底层民众,友好而又小小厌恶,总归是隔膜的复杂心态。这是多好的现实教育!

  我要选入最爱读的《马上支日记》,这篇日记曾看得少年的我乐不可支,它教我如何细致地观察生活,又如何用简省而饶有趣味的笔调,表现这些看似庸常的琐细。

  《阿 Q正传》太长,不如作为课外读物,鲁迅的小说一定要读全篇,节选简直是王八吃大麦,糟践粮食。《祝福》与《故乡》还是好,《故乡》连日本中学生都学,总不能今后国际交流,人家明白你懵懂?《肥皂》、《离婚》是写小说绝佳的教材,只是可能太深了些。所以还是加上《孔乙己》,按照1939年版《开明国文讲义》的提示,这篇小说可以让学生懂得叙述文不只是记事,而是要“含着作者所见于人生的、社会的某种意义”。

  或许我会很创意地收入《怀旧》。为什么学生怕文言文?他无法建立文言文与白话文之间的联系,从前的教育思想也是强调二者的割裂。其实你看这篇鲁迅的小说处女作就会知道,用文言,一样能写出现代生活的情感与味道。

  选两篇书信吧,鲁迅对母亲,对朋友,对爱人,不同的信总能写得特别贴切,新旧之间穿梭自如。《从胡须说到牙齿》也很有用处,学习怎样打开思路,将许多典故事物组合一起,说明自己的观点,又不空洞无物,或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也使得,学了将来不会欺负下一代。

  这已经太多,但总不能漏掉一篇《野草》的选文。白话诗歌语言达到如此精密宛转的地步,在当时无出其右者,后八十年内也不多见。

  我还该选一些亲友的朴实的回忆,许寿裳的,许广平的,周作人的。人教版今年已经选入了萧红《回忆鲁迅先生》,有史以来最棒的忆师文章之一。好啊。

  已经太多了,但你现在一定明白,鲁迅是如何给了我至今受益的文学教育,他与你记忆里、想像中的鲁迅,从那些声嘶力竭的评论读到的鲁迅,是多么的不同。

选的文章没有问题,问题是教育方式使大多数人误读鲁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9 23:24:25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作课外读物最好,每个人的要求不同,不要强求每个学生喜欢。以前我就不喜欢,老师在讲台上口干舌燥的说,就是有99%的学生觉得莫名其妙,因为那段历史没有亲历,何来理解。老师也是从书上或是从他的老师那里知道的,为了完成计划,硬生生地教给我们,因为考试中涉及太多的鲁迅了,没办法。
建议早点剔除关于鲁迅的文章,因为太多人忘记了那段历史,或许故意,或是自欺欺人,反正那段历史在某些人心里已经不重要了。
如果激起狭隘的爱国主义还不如学会大方,学习阿Q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0 01:25: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要还是教学方式的问题,即便是非常河蟹的温情散文,又能讲出什么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0 02:42 , Processed in 0.20250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