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news.hexun.com/2010-09-16/124910829.html
经济区域化有利于产业整合,不要什么地方什么项目都上马
坐拥中国西部庞大汽车消费市场的成都,正面临着消费市场和产能的倒挂。统计部门的数据显示,2009年成都市汽车销量为21万辆,同比增幅为41%,而成都本土的乘用车年产能不到10万辆。
不过,四川汽车工业正在奋起直追,并自2006年至2010年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同时按照规划,以成都经开区为主体区域的成都汽车产业群,产能规模将从2008年的年产4万辆,发展到2015年的60万辆,届时将实现打造千亿产业园区的目标。
四川省汽车产业协会秘书长黄怀桂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从地域发展模式看,每个汽车工业较强的地方都有一个主导本地汽车工业的大集团,成都未来的方向肯定是大川汽。”
汽车产业跨越发展
1997年,重庆市被确立为直辖市前,四川省的汽车工业总产值为13.6亿元,其中11亿元在重庆,重庆直辖后,四川汽车工业几乎一夜归零。
2000年,国家级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花落龙泉,经开区和龙泉驿区的目光瞄上发展潜力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汽车产业,“西部现代制造业基地”开始起航。
事实上,成都市乃至整个四川汽车工业产业资源比较分散,单个产业规模不大,无法形成聚集效应。经过多方调研和报告,政府出台汽车投资环境基础和重点发展规划,进一步引导本地汽车产业蓬勃发展,进一步推进汽车强省梦想。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成都市官方网站发现,2006年7月,网站相继发布了《成都市汽车产业发展现状》、《成都市汽车产业发展基础和环境》、《成都市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和《成都市汽车产业近期发展重点》等文件。
文件第一次提到产业载体建设重点,龙泉驿区成为汽车整车企业聚集地。
2006年底,成都一汽整体搬迁至龙泉驿区成都经开区;2007年7月19日,第一辆“成都造”捷达在这里下线;2008年7月6日,一汽丰田项目落户龙泉驿区;2008年7月18日,成都一汽第一万辆捷达轿车下线;2009年5月8日,一汽大众成都35万辆轿车生产项目建设启动;2009年10月28日,吉利成都基地竣工暨首款SUV车型下线。
成都经开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李桦透露,成都一汽大众、四川一汽丰田等七大整车企业云集;神钢集团、普什重机等四大工程机械企业相继落户,甚至连刚刚完成跨国收购的沃尔沃S60也落户于此,一个新兴的汽车制造基地正迅速崛起。
在政府主导下,成都承载的四川汽车梦想快速前行,成都市龙泉驿区副区长任闻宇饶有雅兴地形容当年的龙泉驿区汽车产业发展情况:“龙泉的桃花树下,汽车马达的声音无比悦耳。”
“大川汽”梦想
“每一个整车企业都有自己的配套体系,每一个整车生产企业的进驻都带动了一批零部件企业的进驻,成都汽车零部件布局趋于完善。”黄怀桂对记者说。
然而配套不完善也的确是成都汽车工业的薄弱环节。成都要继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和长春之后,成为全国汽车制造的“第六极”,有优势,也有劣势。
一位汽车业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前五极”都有相似点,每一个地方都有支撑当地产业发展的龙头汽车集团,如上海有上汽集团,长春有一汽集团等。
黄怀桂承认,成都汽车与各大汽车基地存在差距,“未来肯定是大川汽的方向,但现在谈这个太早了,不适合目前成都汽车发展的调子,这个会影响到企业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她说,目前成都汽车局面是散、小,还没有龙头企业,但是四川汽车产业还在快速发展时期,还没到需要整合的时候,“大川汽”计划的出台还要与目前进驻的汽车厂商进行协调,必须保证目前企业的利益。
此外,从传统的汽车工业路径,成都超越其他“五极”的时间或许会很长,但如今国家纯电动汽车的定调给四川汽车工业带来了机遇。
今年5月28日,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四川汽车工业集团野马汽车厂的首批10辆纯电动客车开始用于成都市区16路和28路公交高峰时段的示范运营,标志着“四川造”汽车正式迈向了新能源征途。首先进军新能源汽车的四川汽车工业集团能否承担起“大川汽”梦想?让我们拭目以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