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18|回复: 0

[【其它】] 给“买房热”降降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2 08:2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传说,有一个美国老太太贷款买房子,住了一辈子,快要死了,贷款也还上了;有一个中国老太太,攒了一辈子的钱,终于买下了房子,但第二天就死了。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的买房故事曾经令无数中国人唏嘘不已。

  金融危机发生后,这个故事的最新版本变成美国老太太还没有死,就被赶出了尚未还完贷款的房子。

  维基百科词典里,“美国梦”的词条下,除了《独立宣言》中所提出的“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等概念的外延外,赫然将 “拥有自己的住房”列为美国人实现美国梦的象征。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在自己的房子里养大自己的孩子,成为美国梦的一个标志性构图。二战后,罗斯福总统甚至将其上升到战略高度,宣称一个人人有房的国家是“不可征服的”。20世纪下半叶,驴象两党在贯彻“居者有其屋”这一政治理念上,取得了难得的一致。而在美国社会层面,拥有住房、实现美国梦渐渐成为成功者的标志。

  中国人也有梦,虽然“中国梦”跟“美国梦”有着不同的内涵,然而在“住房梦”这一点上,中国与美国神奇地接轨了。房子在中国已经不再单单是一个住所,它是婚姻的前提、个人能力的体现、事业成功的标志、未来安全感的寄托。为了一套房子,不少国人可以不在乎大半辈子为房产商和银行打工,甚至为了房子的首付,透支几代人的财富。一份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北京首套房贷者的平均年龄只有27岁。如果不是动用父母一辈子的积蓄,甚至以损害自己的未来生活质量为赌注,大部分27岁的中国年轻人根本买不起属于自己的房子。

  同一份报告还显示,过去三年中,英国首次购房者的平均年龄已由33岁上升至37岁,日本和德国则为42岁。在德国、法国等国家,政府本身并不鼓励民众陷入买房狂热。德国77%的年轻人都是“租房族”,他们不必过早背上买房负担,个人生活的质量和自由度大大增加。

  而在美国,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正开始反省其盲目的房产崇拜情结,不少人回归理性的消费模式,按照实际能力从租房开始实现“住房梦”,而不是“有房梦”。

  上个月,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一次座谈会上提出,在人口较多的城市,要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缓解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以及新就业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困难,逐步形成梯度消费的住房模式。或许,无论是从国家、社会还是个人层面,国人真该从买房狂热中冷静下来。其实,租赁何尝不是一种“拥有”,又何必总是纠结于天长地久?实现我们中国人的住房梦,大可不必非得拥有自己的住房。否则,高企的楼价、沉重的供楼负担、过早承受的生活压力,迟早会成为房奴们的一场噩梦。    (吕 云)

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0-09/12/content_1123960.htm
人之常情,哪来的理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9-30 19:38 , Processed in 0.116384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